王勃一首詩無“愁”字,讀來卻句句寫愁

本文已影響3.3K人 

愁,是人類一種特定的情緒。但同樣是愁,因爲各人的心境、遭遇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它是有所區別的。所以這種愁緒,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就顯得異彩紛呈。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亡國之愁,劉禹錫《竹枝詞》:“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是離別之愁。總之,在我國古典詩歌中,表現愁緒的作品數不勝數。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山中》,便是與愁緒有關的一首經典詩作。它出自於初唐詩人王勃之手,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2),當時王勃正客居蜀地。所以王勃這首詩,顯然是爲了抒發自己身爲一個天涯遊子久居他鄉的思鄉之愁。不過要想將理解透徹王勃這首詩中的愁緒,還需要知道他此次客居蜀地的真實原因。

即當年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爲沛王助興。但這篇文章傳到了唐高宗手中,卻認爲王勃意在挑撥離間,便欽命將他逐出了長安。所以王勃客居蜀地實乃無奈之舉,本意也是想借着蜀地山水消解胸中的積憤,但反而卻因蜀地山水增添了不少鄉愁和煩憂。《山中》便是王勃被逐出長安後客居蜀地期間的一首代表詩作。

王勃一首詩無“愁”字,讀來卻句句寫愁

雖然王勃的這首《山中》,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它語言洗練,情景交融,將詩人久客思歸的愁苦心境,表達的淋漓盡致。正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對這首詩的評價:“寄興高遠,情景俱足”。即王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了一個生動、開闊的自然畫面中,以此來達到言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如果概括來說,就是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絃。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首先,詩的前兩句“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即長江似乎也爲我長期滯留蜀地而傷心悲痛,以至於長江之水也不流通了。離我萬里之遠的故鄉,我可是時時想要歸去啊。這兩句詩中比較高妙的是,王勃不僅借長江起興,還使長江感情化、人格化了。從寫法來看,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但是王勃此舉卻又符合生活的實感。

因爲當王勃立足高山俯瞰長江的時候,由於距離遠,自然就看不清長江之上的滾滾東流,於是在視覺上便會呈現出江水凝滯不動的奇景。而這兩句詩中,雖然沒有一個“愁”字,但從“悲”、“念”二字中,其實就已經將王勃懷念故鄉而不得歸的悲愁情緒,表達的酣暢淋漓了。另外,“悲愁”的長江與悲愁的詩人,在情感上也產生了共鳴,使得詩的境界變得渾壯了起來。

然後,我們來看詩的後兩句“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即何況此時已經是秋風勁吹,滿上都是飄零、枯黃的秋葉在飛。顯然,這兩句詩是王勃對眼前環境和景色的描寫。也就是說,本來詩人就已經“萬里念將歸”,又看到了秋天萬物衰落的秋景,這就無形中增添了他思鄉的愁緒。同樣,這裏也是沒有一個“愁”字。但它卻是以景結情,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俱是詩人內心愁緒的體現。

綜觀王勃的這首《山中》,無論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水,還是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秋景,其實都無形中增加了詩人思鄉的愁緒。短短的4句詩中,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這是王勃水平的高超之處。同時,王勃此詩雖然是寫愁,但是在意境上卻遼遠開闊,甚至還表現出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總的來說,它扣人心絃,亦耐人尋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