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本文已影響2.55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大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過史料,我們知道在清朝,那些大臣上朝的時候,很少有敢和皇帝頂嘴的。對於皇帝所發表的見解,即使他們有不同意見,也很少有敢於直鑑的。

而在明代就不同了。在明代很多大臣都敢直接和皇帝叫板,只要是有不同意見,往往就會提出來,有時還跟皇帝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明代曾出現過兩個皇帝,他們一個是嘉靖皇帝,還有個是萬曆皇帝,他們長時間不上朝。爲何不上朝呢?那是因爲,當時的朝臣們只要有不同的意見,逮着皇帝就向他稟報申辯,就跟學生見了導師一樣。皇上拿這些大臣沒有辦法,只能躲在深宮不上早朝。

爲什麼明、清的大臣們有如此大的不同?其實主要的區別我認爲在於以下的幾個方面。

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第2張

一、大臣的地位不同

明代臣子的地位比清代高。明代是漢朝延續的朝代,整個宮廷運作的規律,都是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的。

這個時候的制度,已形成一套十分完備的制度。特別是到了唐宋時期,一度出現了多提意見的就是好大臣地步,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傳統。

當時的大臣深深懂得要多提意見,這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對百姓的朝廷的負責。而皇帝,也把這種敢於說真話,好話的臣子,視爲良人。正是在這種傳統基礎之上,明王朝的大臣們纔敢直言。

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第3張

清王朝的大臣就不同了。清大臣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爲滿人,一部分爲漢人。統治的人是滿人,而朝廷中很多大臣是漢人,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就像是寄人籬下,皇帝是主人,自己是皇帝的僕人。

僕人有什麼話都不敢說,生怕惹了主人不高興,大禍臨頭,好好執行主人的話,表示忠誠這樣才能活得久。這就是我們看到在清朝,臣子都對皇帝自稱“奴才”的道理。

正因如此,大臣們很少會反對皇帝,也很少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在清朝官場上,漢朝的大臣們並不比滿人的高,他們只是朝廷中的二等公民,根本沒有發言權,這種情況就算有話也得憋回去!

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第4張

二、清朝的皇帝有高超的御臣術,明朝的皇帝缺這方面經驗

清代皇帝總體文化水平,略高於明朝皇帝。

清朝皇帝的管理經驗比較好,因爲他既學習了中國古代帝王的管理傳統,又繼承了少數民族的管理經驗。這樣,清王朝在治理國家時,就有了“忠孝仁義”這一套,也有了“臣子奴才”這一套。

這些大臣們都有這樣一套運作規則,因此,與皇帝打交道的大臣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做?特別是那些漢族人的大臣們,他們不願做奴才,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但常常這樣做,又會受到皇帝的強烈抨擊。

大臣與皇帝之間,發生矛盾。皇帝會教訓他們,使他們只能唯唯諾諾,不敢造次。

張廷玉可是三朝的元老,在康熙時期頗有聲望,到雍正時期,雍正甚至爲他訂了包票,讓他配享太廟。但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不斷地打擊他,不重用他。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做到了張廷玉這樣的官場牛人,曾經獲得兩朝皇帝高度信任,仍是最後免於被打落冷宮的結局。

即使是同一個皇帝,仍然會出現被不停蹂躪的大臣。比如,年羹堯曾與雍正關係極好,當時雍正出現什麼問題都會和他商量一番。但不久之後,雍正就開始打擊年羹堯,並最終將他處死。

再有嶽鍾琪。嶽鍾琪對雍正可真是忠心耿耿,而且又是大戰能手。雍正根本就沒有打算殺了他,但他還是被送進監獄呆了兩年。

當大家覺得皇帝要殺嶽鍾琪時,雍正又來了另一個斬監侯,將他放了出來。

明王朝則不同。明代的皇帝沒有這種臣服,他們對大臣的管束也沒有那麼嚴格。再者,他們骨子裏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儘管有時候表面上對大臣們很不滿,但不會隨便進行打擊。

由於上述兩方面的原因,所以清王朝的大臣們都服服帖帖,而明朝的大臣們更是不耐煩了。

明朝大臣敢直言進諫皇帝 清朝大臣爲何不敢發言 第5張

所以說,一代君主一代臣,有怎樣的社會環境就能培育出怎樣的朝臣。這個不管是在官場,還是當今的社會職場都是同行的。比如,老闆不喜歡員工提意見,那麼這個公司就很可能永遠不會有”問題“,只有等到公司經營不下去時纔會出現問題。

對於一個人來說,還是應該培養自己善於“聽“,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纔可以走的更遠,畢竟人非聖賢,個人的智慧永遠都是有限的,只有廣聽良言,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