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執行死刑爲何要等時辰到了才行刑呢?

本文已影響1.07W人 

古裝電視劇中常說“午時三刻問斬”,“秋後問斬”,尤其是犯人被押送到法場,如果時辰不到“午時三刻”,還得等,等時辰一到,纔開刀問斬。這讓很多現代人感到疑惑:“午時三刻”是什麼時候?爲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行刑,或押至“秋後問斬”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古代執行死刑爲何要等時辰到了才行刑呢?

古人將一晝夜劃爲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又劃爲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爲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11~13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古人認爲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午時三刻的時候,人的精力最爲低下,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一時間處決犯人,也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古代執行死刑爲何要等時辰到了才行刑呢? 第2張

古代執行死刑通常還會選在秋冬季節,如人們常說的“秋後問斬”關於秋後問斬早在漢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

此外,這與古人的神權觀念有莫大的關係,也就是順應天意。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爲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着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爲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爲,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