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本文已影響2.98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對於當時的後金政權來說,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正月,努爾哈赤親率八旗全部主力圍攻孤城寧遠,但卻久攻不克,不僅損兵折將,就連他本人也據說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打傷,這是努爾哈赤四十多年軍旅生涯從未有過之慘敗。四月,努爾哈赤拖着“病體”親征蒙古內喀爾喀五部,但是明朝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奇襲鞍山,威脅盛京,迫使努爾哈赤在遠未實現其戰略目的的情況下率兵回援,而這也是努爾哈赤有生之年裏最後一次帶兵出征。八月,努爾哈赤帶着深深的遺憾,含恨而終,結束了其傳奇般的一生。

在努爾哈赤的去世後,皇太極經由“八和碩貝勒”的推舉,成爲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繼任後金大汗。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就在皇太極登上汗位的同時,陪伴了努爾哈赤二十五年的大妃阿巴亥,也爲努爾哈赤殉葬。

關於大妃阿巴亥到底是奉詔殉葬,還是被皇太極等人假借努爾哈赤的名義逼迫其殉葬,或者如同民間野史所記載的那樣,說阿巴亥是被皇太極用弓弦直接勒死進而爲努爾哈赤殉葬,歷來是衆說紛紜,成爲清朝歷史上的一大“謎案”。

但是,從在此之前阿巴亥的種種行爲以及在她身死殉葬後她的三個兒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在皇太極時期的表現,或許可以爲我們還原當時真實的情形。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努爾哈赤留下遺命,讓大妃阿巴亥殉葬,也不是不可能的。

努爾哈赤一生共有四位正室大福晉,分別是長子褚英、次子代善的生母佟佳·哈哈納扎青,五子莽古爾泰、十子德格類的生母富察·袞代,八子皇太極的生母葉赫那拉·孟古,以及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的生母烏拉那拉·阿巴亥。

這其中,阿巴亥是陪伴努爾哈赤時間最長的,她服侍努爾哈赤前後長達二十五年的時間,同時她也是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努爾哈赤晚年,阿巴亥除了非常善於“照顧一天天變老的努爾哈赤”外,也開始有了一定的政治野心,而這主要體現在了她對於代善和皇太極等人的拉攏上。

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澤向努爾哈赤揭發,說大妃阿巴亥曾向代善和皇太極送食物,代善是“授而食之”,皇太極是“授而未食”,並且阿巴亥在宴會期間打扮的非常的豔麗,還同代善眉來眼去,同時她還多次深夜出宮,去向不明。

後來努爾哈赤經過調查發現,德因澤所述事情皆屬實,並且代善與阿巴亥本人也對此也是供認不諱。當然,努爾哈赤還是本着“家醜不可外揚”的態度,只是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將阿巴亥趕出了宮外,而對於代善他選擇了暫時不予處分。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阿巴亥爲何要如此行事,其實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一來,努爾哈赤在確立代善爲自己的接班人的時候,曾親口說在他百年之後將他的大妃阿巴亥以及他的幼子們全部託付給代善,阿巴亥這樣做也是爲了提前和代善建立密切的關係,爲自己和自己兒子們的未來做着打算。

二來,當時的後金朝堂上,“開國五大臣”日已老去並相繼去世,朝堂上權勢地位最爲顯赫的便是“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阿巴亥與“四大貝勒”建立聯繫,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夠獲得更好的庇護。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5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如果僅僅是如此,阿巴亥可以說表現出的是身爲一位母親的用心良苦,但是從當時八旗的勢力分佈情況來看,阿巴亥此前的一系列舉動則是頗爲耐人尋味。

努爾哈赤親領的是45個牛錄的正黃旗和20個牛錄的鑲黃旗,在其晚年的時候,他分配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每人15個牛錄,同時還明確表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並且在其死後,將自己剩餘的20個牛錄的親兵全部劃給多鐸。

如果真的如此,那麼,在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將會掌握兩黃旗共65個牛錄的人馬。相比之下,當時的代善及其長子嶽託統領兩紅旗共51個牛錄,阿敏統領鑲藍旗33個牛錄,莽古爾泰統領正藍旗21個牛錄,皇太極統領正白旗25個牛錄,褚英之子杜度統領的鑲白旗只有15個牛錄。毫無疑問,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兄弟坐擁着八旗中實力最爲強大的一支力量,進而也就有了同“四大貝勒”一較高下的政治資本。

如果阿巴亥真的是因爲有了這樣的想法而不斷的接近代善、皇太極等人,並且希望籍此獲取一定的支持亦或者達成一定的政治利益交換,從而讓自己的兒子們能夠更進一步,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也就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6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倘若阿巴亥真的是有這樣的想法的話, 那麼最不想看到如此的人便是努爾哈赤了。

誰是後金政權的締造者?毫無疑問是努爾哈赤。

誰又是最在乎後金政權的存亡安危以及未來發展的人?毫無疑問還是努爾哈赤。

在此之前,爲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這片江山,努爾哈赤曾經是兩度手刃血親。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7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一位被殺的,便是他的親弟弟,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曾經是努爾哈赤最爲堅定的支持者以及他最爲信賴的戰友,兩個人可以說是“同成長、共患難,同戰鬥、共執政”,兩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不相上下,甚至努爾哈赤還公開將舒爾哈齊立爲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之前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舒爾哈齊也在明朝的不斷挑唆與策反下,與努爾哈赤分道揚鑣,企圖謀求自立,結果卻以失敗告終,而他本人也被努爾哈赤圈禁至死。

努爾哈赤殺掉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爲的是維護當時建州女真政權的統一。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8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位被殺的,便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

褚英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長大後,褚英在戰場上不斷的建功立業,年紀輕輕便獲得了“洪巴圖魯”和“廣略貝勒”的稱號,並且被努爾哈赤確立爲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褚英爲人殘暴、心胸極爲狹隘,其行爲遭到了“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的集體抗議,而褚英在這樣的情況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陰謀叛亂,進而被努爾哈赤圈禁在高牆內,後爲努爾哈赤所殺。

努爾哈赤殺褚英,爲的也是維護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雖說是極爲不忍,但是爲了政權的前途只能不得已而爲之。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9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位是與自己從小相伴長大、又並肩戰鬥多年的弟弟,一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嫡長子,努爾哈赤爲了自己的政權與江山,都能痛下殺手。所以由此可見,如果他真的發現了阿巴亥的政治野心,並且擔心在其死後,阿巴亥的行爲會導致後金朝堂的危機與八旗內部的分裂,進而有可能將自己多年的心血葬送掉的時候,努爾哈赤會讓阿巴亥存活於世麼?答案當然是不會,弟弟和兒子都能殺,那麼自己的這第四任大福晉,也一樣的可以就此殺掉。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讓大妃阿巴亥殉葬,應該就是努爾哈赤的遺命,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主動要大妃阿巴亥爲其殉葬的。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0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之間的君臣關係上,很難想象他們有着“殺母之仇”與“奪位之恨”。

一直以來,都流傳的這樣的觀點,努爾哈赤臨終前是想要將汗位傳給多爾袞,只是多爾袞太小,所以由代善攝政。只不過後來代善家族背叛了多爾袞,進而擁立皇太極爲後金大汗,而皇太極也夥同其他三大貝勒,假借“先汗遺命”,逼阿巴亥殉葬,進而坐上了汗位。

當然,關於此事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民間野史、朝鮮史料以及影視文學作品之中,其中

就包括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孝莊祕史》。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1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九王子(多爾袞)當立而年幼,汝(代善)可攝位,後傳於九王。”

努爾哈赤真的說過這樣的話麼?我們先暫時按下不表,我們先來看看歷史的實際情況。

前文中也說到了,努爾哈赤晚年的安排中,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如果其真的是喜愛多爾袞,爲什麼沒有爲多爾袞安排旗主位置呢?

況且衆所周知,滿洲人以黃色爲尊,這也就是皇太極爲什麼登上汗位之後迫不及待的要進行“黃白互換”的原因,爲的就是尊貴與合法性。如果即便是如一些史料上所說,努爾哈赤想要讓多爾袞擔任鑲白旗旗主,當時的鑲白旗與皇太極統領的正白旗,是排在左右翼之末的位置,實際上就是地位最低的兩個旗,難道這就是努爾哈赤喜愛多爾袞的表現麼?

再換句話說,努爾哈赤死後將親兵全部劃撥給多鐸,使得多鐸至此之後所統領的旗都是八旗中勢力最爲強大的一支,所以說多鐸是努爾哈赤心中最愛的兒子,努爾哈赤想要扶保多鐸,這樣的可能性都要比說努爾哈赤想要多爾袞繼位更讓人信服。對於此又該如何解釋?

所以綜上所述,所謂的“九王子年幼而當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既然皇太極多爾袞之間沒有“奪位之恨”,那麼“殺母之仇”呢?同樣的,也沒有得到絲毫的體現。

皇太極對於多爾袞可謂是器重有加,甚至不惜罷黜了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主之位,改由多爾袞擔任。並且皇太極在崇德元年(1636年)改元稱帝后,更是加封多爾袞爲和碩睿親王,其地位僅次於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排在百官的第三位,還主管六部之首的吏部。如果皇太極真的與多爾袞有深仇大恨,會如此的提拔重用多爾袞麼?

再來看看多爾袞三兄弟,他們是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多爾袞滅林丹汗搶回了傳國玉璽,多鐸在鬆錦大戰攻滅明軍生擒洪承疇,絲毫看不出一點的“殺母之仇”的意思,有的只是對皇太極以及對於大清國的忠心耿耿。

即便是多爾袞足智多謀,可以隱藏自己的心思,但是阿濟格和多鐸卻沒有多爾袞這份膽略與智慧,真是如此必然會“露出馬腳”,可是他們兩個完全沒有表現出這樣仇恨的想法。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從多爾袞三兄弟在皇太極時期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大妃阿巴亥的死,與皇太極關係不大後者說沒有關係,更多的還是努爾哈赤的原因,不然的話,單憑“殺母之仇”這一點,這兄弟三人不可能沒有任何的表現,也不可能“隱忍不報”。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這一時期的多爾袞等人,能做的也是非常的有限。

“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

這是努爾哈赤造在天命六年(1621年)就確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同時也就此確立了在其去世之後新汗的選舉辦法,那就是前文中所說的,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產生。

至於“八和碩貝勒”的組成,“四大貝勒”必然位列其中,至於剩下的“四小貝勒”一直以來都是衆說紛紜。

網絡上,一般都是將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和濟爾哈朗列爲“四小貝勒”。然而這樣的觀點完全是結合其在皇太極時期甚至是順治朝時期的表現所決定的,並不符合努爾哈赤時期的情況。

可以肯定的是,“四小貝勒”,必然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侄子甚至是孫子,也應該是掌旗或者領旗的貝勒。如果以此作爲標準,多爾袞便很難入圍,畢竟他並不是旗主,並且嚴格意義上來說,阿濟格與多鐸當上旗主也是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了,也沒有資格當選。除此之位,還應該是戰功卓著,有着一定的軍旅聲望,而除了阿濟格上過戰場有過功勳外,多爾袞和多鐸都沒有打過仗。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5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幾乎可以斷定的是,多爾袞並不在這“四小貝勒”的人選之中,這“四小貝勒”應該是在濟爾哈朗、德格類、嶽託、杜度、阿濟格等這一衆有過戰功的貝勒中選擇。

而也正是因爲沒有位列“八和碩貝勒”之列,多爾袞並沒有這樣的資格參與到新汗的推舉當中,更沒有能力去阻止一切。況且,當時的多爾袞年僅十四歲,多鐸更是隻有十二歲,年紀非常的小,也無力在朝堂上發揮作用,而他也就只能目送自己的母親爲努爾哈赤殉葬了。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6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史稿》中,對於大妃阿巴亥的殉葬有如下描述: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爲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爲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按照《清史稿》中的記載,努爾哈赤留下了讓阿巴亥殉葬的遺命,而阿巴亥非常識大體的用自盡而死的方式追隨努爾哈赤而去,在此之前她還將自己的兩個幼子多爾袞和多鐸託付給了衆貝勒。

可以說盡管大妃之死是非常的悲壯,但是整個過程還是相對平靜的,而這也就應該是歷史的本來面貌,並非其他。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真相是什麼?真的是努爾哈赤留了遺詔嗎? 第17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即便是阿巴亥真的是被“四大貝勒”逼迫而死或者直接被弓弦勒死,那前提也應該是努爾哈赤留有了遺命,只不過阿巴亥拒絕奉詔殉葬,這纔有了“四大貝勒”的“暴力執行”。

也正是因爲這是努爾哈赤的遺命爲前提,再加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年紀尚小,且權勢、地位非常有限,進而沒有阻止更是無力阻止一切的發生,同時只能接受了這樣的結局。

而從多爾袞等人在皇太極時期的表現,以及皇太極對於三兄弟的照顧與重用上,絲毫看不出他們之間有着“仇恨”所在,這無疑也更加證明,阿巴亥的殉葬與皇太極以及其他三大貝勒之間,並非主要緣由,歸根結底,這還是努爾哈赤的意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