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時期兩次內亂是怎樣的?其結局又是怎樣

本文已影響1.95W人 

黃巾起義

宦官專權,吏治混亂,正義之士遭受迫害,奸臣宵小備受寵信。這種黑暗的政局下,經濟也日趨蕭條,官吏嚴酷地盤剝百姓,致使民不聊生,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起義不斷。從建寧元年(168)到中平元年(184)的十餘年間,見於史籍記載的農民起義就不下十幾起。

中平元年(184)爆發了東漢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此次起義由張角三兄弟領導,主力軍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分三路分別和東漢官軍鏖戰於河北地區、潁川地區和宛城地區。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深深撼動了東漢王朝行將傾覆的根基,此後,各地起義不斷,而漢靈帝依然無所作爲,只知道逸樂貪歡,東漢政權一步步土崩瓦解。

第二次黨錮之禍

東漢歷朝幼帝很多,所以朝廷政權經常旁落,外戚和宦官輪番竊國,權力鬥爭非常殘酷。漢靈帝即位之初,因爲年幼,政權依然掌握在竇太后手中,竇氏一族權力如日中天。竇太后重新啓用了第一次黨錮之禍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讓他們重新參與政治,一時喚起了很多士子的參政熱情。

但是好景不長,永康元年(167)九月初七,宦官挾持了漢靈帝,發動宮廷政變。他們逼迫尚書任命王甫爲黃門令,脅迫太后奪取玉璽。陳蕃聞訊便率領屬下官員和太學生八十多人趕來平亂,結果被抓到北寺獄,折磨而死。

漢靈帝時期兩次內亂是怎樣的?其結局又是怎樣

至此之後,竇氏一族幾乎被趕盡殺絕,而陳蕃及其門生舊屬也一律免官,而且永不錄用。

即便是罷了官,這些賢能正義的知識分子依然清廉自守,且沒有放棄自己的擔當,到處弘揚正義,抨擊時弊,這自然遭到了宦官們的嫉恨。於是,在永康二年(168),宦官曹節指使人在靈帝面前構陷李膺、杜密、張儉等二十名黨人要結成朋黨,以謀造反。年少無知的漢靈帝沒有主見,便聽信讒言,下令捕殺黨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第二次黨錮之禍,受到迫害的士子達到六七百之多,致使朝廷的進步勢力徹底瓦解,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峯,政局更加風雨飄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