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莫多之戰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昭莫多之戰簡介

本文已影響5.84K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在昭莫多以伏擊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的關鍵一戰。昭莫多之戰,是清軍擊敗噶爾丹軍的關鍵一戰。從此,噶爾丹勢孤力窮,歷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爲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但交戰結果,清軍卻大獲全勝。這一勝一負,雙方在作戰方面均有其深刻的經驗教訓。

昭莫多之戰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昭莫多之戰簡介

歷史背景

噶爾丹自康熙二十九年在烏蘭木通戰敗後,雖曾向清廷認罪立誓,上書請降,但反叛之心並未改變。不久又在科布多(在今蒙古國西部)集合舊部,並向沙俄乞援,企圖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爲防範噶爾丹再度來犯,康熙帝調整了北疆的兵力部署,加強各邊境重鎮的守備力量,將逃往漠南的喀爾喀蒙古分爲左、中、右3路,編爲37旗,與內蒙古49旗同列,並在收復漠北後加強守備。在內地與漠北之間設立蒙古驛站,在滿蒙八旗兵中組建火器營,加緊訓練。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詔噶爾丹蔘加喀爾喀會盟。噶爾丹不但拒不肯來,反而要清廷把土謝圖汗及哲卜尊丹巴大喇嘛交給他處置,還遣使到內蒙古科爾沁等部,策動其背叛清朝。清廷得報,立即調集兵馬,準備出師進擊。

昭莫多之戰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昭莫多之戰簡介 第2張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爾丹率騎兵3萬,攻入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隨後沿克魯倫河(今蒙古國境內)東下,進抵巴顏烏蘭(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克魯倫河上游)。揚言過冬後,將借俄羅斯鳥槍兵6萬,大舉內犯。在這種形勢下,康熙帝決定再次親征噶爾丹。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他下令發兵10萬,分東、中、西3路進擊。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統兵9000組成東路軍,越興安嶺,出克魯倫河,側擊準噶爾軍;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統兵4.6萬組成西路軍,由歸化(呼和浩特)、寧夏越過沙漠,沿翁金河北上,切斷噶爾丹退路;康熙帝自率3.4萬人組成中路軍,出獨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北),經克魯倫河上游地區北上,切斷噶爾丹退路,與東西兩路軍夾擊噶爾丹軍。

昭莫多之戰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昭莫多之戰簡介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