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如此纖細爲什麼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是有什麼特殊工藝嗎

本文已影響1.38W人 

在很早的時候,日本刀就採用了夾鋼工藝,通俗的理解,就是將刀背、刀身、刀刃用不同的鋼材進行打造,使其能夠在保持刀刃鋒利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自身的強度。而且在上文中所提及的打造工藝只是雛形而已,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刀,在日本被稱爲“丸鍛”、“割刃鐵”或“數打物”(即一天可以製作數把之刃)。但由於此類刀具容易折斷,尚不能算是製作完成的刀具。其後必須專門爲其製作刀體,刀體不能用純鋼,因爲鋼雖然堅硬,但很容易折斷,而要輔助熟鐵混合打造。

日本刀如此纖細爲什麼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是有什麼特殊工藝嗎

經過組合後既不易彎、又不易折。根據西方學者考證,這種獨特的工藝形成於10世紀末,與現在工藝中的焊接花紋鋼的技術稍有不同。爲了區別,而被稱爲複合刃或者套夾刃。日本刀劍刃之常用組合防範有三合,(即將鋼夾於上下兩層鐵之間)與卷合(即以鐵爲心,外包以鋼)。比較細緻的則有“本三枚合”(以鐵爲刃背、鋼爲刃口而夾於兩層鐵之間)、“四方詰”(以一條鐵料爲幹,左、右分別以鐵條、鋼條爲刃背、刃口,上下再加鐵)、“五枚合”(基本結構與卷合相同,緯度在心材與鋼之間再加一層中間層)。也有在刃易折部位(如柄部)特別加用鐵料的。刃料組合必須在熾熱狀態下進行,將不同性質的材料經不同的打延方式融合爲一體,並且必須保證全刃質地均勻。經過銼磨與淬火纔是一把標準的日本刀。

日本刀如此纖細爲什麼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是有什麼特殊工藝嗎 第2張

稍帶一提,淬火工藝也相當複雜,由於刀體由不同材料組合而成,如果象普通鐵匠一樣將刀隨便丟入火裏,會導致刀身部分材料之間滲透,而使刀失去原本的特性。所以必須加入相當複雜的敷土工藝。簡單說也就是在不同材料上敷以不同厚度的泥土來保持刀身受熱均勻。不會產生前面所說的不良效果。同樣由於各家制刀工藝不同,所以在淬火完成後刀身上都會顯露出完全不同的花紋類型。

日本刀如此纖細爲什麼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是有什麼特殊工藝嗎 第3張

在淬火之後就是最後的工序“磨礪”,也就是俗稱的“開鋒”,由於刀的使用場所不同,所以按照特定的需求加以磨礪。刀鋒薄利的適合於暗殺,但是遇到鐵甲一類的容易缺口,鋒口厚的的是戰場用刀,但很難砍入毛皮之類的軟甲中。而這道工序由專門的磨礪師完成。在磨礪完成之後,由專門的裝鞘師裝上臨時的刀柄進行測試。類似現在的產品檢驗,最後纔算是成品。

日本刀如此纖細爲什麼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是有什麼特殊工藝嗎 第4張

經過如此複雜的工序後。其鋒利程度可想而知。在歷史記載中,豐臣秀吉徵高麗時,高麗武士及中國士兵的刀劍悉數被日本刀削斷砍折。在《明史》中戚繼光麾下士兵的刀劍也常爲倭寇所斷。可見其巨大的威力及持久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