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日本曾預想用30年將鞍山建成僞滿四大都市

本文已影響1.52W人 

1931年東北淪陷後,鞍山就已淪爲日本殖民地。從1918年至1945年,日本從鞍山地區掠奪我國鋼鐵資源超過1000萬噸,日本的野心是要在鞍山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昭和制鋼所在鞍山設立後,日本企圖永久霸佔鞍山。1937年12月,鞍山設市建制,遠景規劃到1967年,日本人預想用30年時間,將鞍山變成僞滿的四大都市之一,人口達到50萬人,總面積約485平方公里。

8月11日,記者隨省國土資源廳參觀了鞍鋼工業展覽館,鞍鋼工業展覽館於去年底建成,展館面積1萬多平方米,在此記者瞭解到日本侵華時期鞍山鋼鐵工業發展的屈辱歷史。

61歲的鐘翔飛從事鞍鋼史研究已經30多年。上世紀20年代,從他的爺爺開始,家裏祖孫三代都在鞍鋼工作,因爲有三代人對鞍鋼的情結,鍾翔飛退休後選擇了從事鞍鋼史的研究,他爲記者講述了“作爲共和國鋼鐵長子的鞍鋼之‘前世今生’”。

  日俄戰爭時日本發現鞍山有鐵礦

“雖然俄國最早在中國建設了鐵路,但最先發現中國東北有鐵礦的卻是日本人。 ”鍾翔飛說,根據《昭和制鋼所20年志》記載,日本人以在鞍山發現鐵礦爲傲。

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第34聯隊的橘大隊長在鞍山湯崗子一帶往西行軍時,走錯了方向,他發現指南針兩次失靈,於是他認定這裏有豐富的鐵礦。

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沙俄開始了在遼東半島的殖民統治,霸佔了南滿鐵路和旅大租借地,並於1906年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即滿鐵),滿鐵總部設在東京,1907年遷往大連,成爲對中國東北進行經濟文化侵略的大本營。

解密:日本曾預想用30年將鞍山建成僞滿四大都市

日本正式在鞍山地區勘查鐵礦始於1909年8月16日。鍾翔飛介紹說,當時,滿鐵地質課的課長木戶中太郎等人,以接受委託勘查湯崗子附近飲用水水脈爲名,闖入娘娘廟西南的鐵石山探礦,此後又潛入西鞍山、東鞍山和大孤山等多處礦區,他們勘查到大孤山有厚達200米的大礦牀,櫻桃園也有優質的磁鐵礦。

“地質課”成立於1907年4月,隸屬於滿鐵礦業部,後來改組爲滿鐵直屬的地質研究所,1919年改稱爲地質調查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解體。《鞍鋼史》記載,木戶中太郎是滿鐵地質調查所第一任所長,從1907年至1923年,他一直爲日本掠奪中國的礦產資源效力。

從日本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木戶中太郎勘查到鐵礦,爲滿鐵立下重大 “功勞”,《昭和制鋼所20年志》中也有明確記載,稱“這也是日本在鞍山開辦制鐵所的開端”。

1911年至1915年,滿鐵又先後派人勘查了關門山、白家堡子和弓長嶺等地的礦產。1916年10月4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向滿鐵正式頒發經營制鐵許可證,翌年3月,滿鐵在立山附近的沙河工廠設立 “鞍山工廠籌備處”,於1918年5月15日正式成立鞍山制鐵所。到1933年併入昭和制鋼所時,鞍山制鐵所的規模僅次於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八幡制鐵所,共生產銷售生鐵202萬噸,其中163.7萬噸運回日本本土。

  從鞍山掠奪鋼鐵資源超千萬噸

日本人曾想把制鋼所設在國外。記者查閱到的資料顯示,早在1929年7月4日,日本政府就批准正式設立昭和制鋼,但時任滿鐵總裁的山本條太郎認爲,如把制鋼所設在鞍山,“讓中國人學會技術,或傾注大量金錢於中國,都不大合適”,提出改在朝鮮,所以建廠計劃一度擱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軍部的支持下,滿鐵理事和陸軍大將極力主張將廠址設在鞍山,1933年4月10日,日本批准昭和制鋼所正式營業,同年6月,鞍山制鐵所併入昭和制鋼所。

隨着戰爭的擴大,1936年,由關東軍主導在湯崗子連續召開會議,服從於戰爭目的,昭和制鋼所的鋼鐵生產由“平時產業轉變爲戰時產業”,持續推行了6期增產計劃。

據《鞍鋼史》記錄,1943年,昭和制鋼所年產鋼84.3萬噸,成爲日本在本土外最大的鋼鐵企業。當時,全中國的鋼產量才92.2萬噸,東北地區86.9萬噸,幾乎全部是昭和制鋼所生產的。當時,中國年產生鐵量180.1萬噸,東北地區170.2噸,僅昭和制鋼所就達130萬噸。從1918年至1945年,日本從鞍山地區掠奪我國鋼鐵資源超過1000萬噸,日本的野心是要在鞍山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

鞍鋼工業展覽館的展示櫃裏陳列着《昭和制鋼所20年志》和幾張昭和制鋼所出版的明信片。《昭和制鋼所20年志》清楚地記錄了制鋼所的生產和經營情況,而明信片則清晰地拍攝了當時制鋼所的辦公樓和廠區、街區的樣貌。

鍾翔飛說,日本戰敗後,鞍山地區的日本人匆忙撤離。

  日本企圖永久霸佔鞍山

《昭和制鋼所20年志》記載,日本長期霸佔鞍山的企圖由來已久,自滿鐵設立鞍山制鐵所起,就以工廠用地爲由,強行徵佔大片土地,不斷擴大街區面積,試圖把鞍山變成一個擁有15萬人口的重工業城市。

從1917年到1924年,日本霸佔土地2000多萬平方米,超出工廠用地遠景規劃的4倍多,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面積用於工廠用地,超過3/5用於“市街用地”。這一時期是以所謂 “收買”制鐵所用地的方式,在鞍山大肆擴張滿鐵附屬地。

昭和制鋼所也聲稱:鞍山“是全滿主要都市中唯一的由日本人建立起來的市街”,“和本社可以說是興衰與共的”。

昭和制鋼所在鞍山設立後,鞍山完全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企圖永久霸佔。 1937年12月,鞍山設市建制,遠景規劃到1967年,日本人預想用30年時間,將鞍山變成僞滿洲國的四大都市之一,人口達到50萬人,總面積約485平方公里。鞍山建市時,日本人佔鞍山城市人口的26%,住着占城市居住面積44%的住宅,僞市公署圈定市區東部山坡一帶爲日本人的住宅區。而且,歷任僞市公署的市長均由日本人擔任,僞市公署131名官吏中,日本人佔了103人。在《昭和制鋼所20年志》中,日本侵略者自稱:鞍山“在‘滿洲國’內是爲衆人公認的,日本人居住的最好地區之一”。

鍾翔飛說,他的父親13歲時就在鞍山的昭和制鋼所當童工,“其實,到1931年東北淪陷後,鞍山就已經淪爲了日本的殖民地,變成了日本人的天堂,中國人的地獄”。

解密:日本曾預想用30年將鞍山建成僞滿四大都市 第2張

  昭和制鋼所勞工多時達9萬

在鞍山制鐵所時期,勞工人數最多時不過六七千人,昭和制鋼所建立10年間,隨着生產規模的擴大,所需的勞動力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被日僞當局強制徵募到礦山和工廠。爲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日本將大量戰俘和清鄉抓捕的平民投入 “矯正輔導院”,實行監管勞動,統稱爲“特殊工人”。到1942年底,制鋼所的勞工總人數已達9萬人。

鍾翔飛說,在昭和制鋼所的各個工廠裏,包括鍊鐵、鍊鋼爐前工等所有技術崗位都由日本人操控,中國勞工只能從事笨重的勞動,根本沒有安全防護措施,當時,在勞工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要想吃飯就得拿命換”。

《鞍鋼史》記錄:1935年,日本工人月工資79.3日元,中國工人17.4日元,而中國臨時工的日工資只有0.37日元;到1938年,日本工人月工資漲爲93日元,而中國臨時工人日工資只有0.59日元。

鍾翔飛的爺爺,上世紀20年代就在鞍山制鐵所做翻砂工,在昭和制鋼所的衛星廠久保田鑄鐵管株式會社工作,那時已經做到大師傅的他有 4個孩子,都很難養家餬口,最終不得不將最小的兒子送人,他也因矽肺病去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