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魯班戰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本文已影響2.31W人 

1942年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後,以其陸、海軍之一部侵入南洋。作戰初期,日軍屢敗盟軍並先後攻佔泰、越、馬來西亞、新加坡及緬甸,企圖實現其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之夢想。1943年1月,我軍再度應盟軍要求,派遠征軍反攻緬甸,與日軍於緬北地區實施多次決戰,其中,以“瓦魯班戰役”最爲令人所矚目,我軍於此具有關鍵性的戰役中,充分發揮了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不但痛擊日軍,更開創了我軍日後緬北作戰的有利形勢。

瓦魯班戰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後,爲實現其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之夢想,續於1942年春,以其陸(第15軍:轄第33、55、56、18師團及特種部隊)、海軍之一部侵入中南半島之泰、越,攻佔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截斷英國東方航路,並乘勝進軍緬甸,企圖切斷我國僅存之對外國際交通路線——中緬公路。準備在奪取緬甸後,一方面由緬北入侵我境,以達成策應其侵華主力,夾擊我軍;另一方面揮軍西進,達到與其軸心國——德國會師於中東之戰略企圖。

日軍第15軍入侵緬甸後,屢挫英軍,英軍在節節敗退的不利戰況下,一再要求我國派兵入緬,以協助其對日的作戰;1942年2月9日,我軍遂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第5、6及66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然英軍在我入緬參戰,並解其危後竟棄我軍不顧,逕自西遁入印避戰,致使日軍在連陷臘戍、畹町、龍陵及八莫等要點後,不但迫使我軍退守中緬邊境,並截斷中緬公路,是時,緬甸全境幾乎爲日所奪佔,然日軍在經我遠征軍多次抵抗後,戰力消損極大,如同強弩之末,此際亦無力再戰,遂以其第18師團接替緬北防務,與我形成對峙。1943年1月,盟軍聯合參謀部在考量全般戰略情勢後,決定反攻緬甸,要求我駐印軍策應盟軍作戰,協力向緬北取攻勢,“瓦魯班戰役”因是發生。

瓦魯班戰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第2張

緬甸東界雲南,北界西康,西界印度,南及西南則濱臨孟加拉灣與馬爾達班灣,爲一縱長約2000公里,橫寬廣約1000公里之臺地,其海岸線約2000公里,地面海拔介於600至1200公尺之間;地勢北接高原南臨大海,境內除伊洛瓦底江及薩爾溫江之下游有盆地平原外,大部爲山嶽丘陵,全境分爲上、下兩部分,上緬甸(緬北)多高山峻嶺,下緬甸多平原涯地;緬北(上緬甸)地區,包括我國雲南省以西,印緬邊界以東,曼德勒以北、雷多以南,地區內高山林立、峯巒疊起,懸崖陡峭、地勢險惡,原始森林密佈、瘴氣凝聚,毒蛇猛獸橫行、人煙稀少、物質缺乏,多屬未開化之原始地帶;地區內之交通除密、臘及密、曼等4條主要鐵公路外,餘爲荒野之羊腸小徑,且大宛河及大奈河支流橫貫其間,徒涉困難,交通不便,對大部隊之運動形成極大的影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