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篡位奪權 後世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爲何褒貶不一

本文已影響9.25K人 

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同爲篡位奪權,爲何後世褒貶不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先說問題本身。其實單從史料上看,這兩個事件在歷史上都不怎麼值得讚揚。一個是殺了兄弟,逼迫老子。一個是逼死侄子,負了老子。從道義上講都不怎麼光彩。所以從褒貶上說也就談不上有太大的差異。

但是後世人們對這兩次事件的看法確實有所不同,具體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點:

事件的範圍

玄武門之變,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它只是一次發生在玄武門,秦王府,齊王府和太子東宮幾個地方的軍事政變而已,皇室死了兩個皇子,秦王府和和太子東宮,齊王府兩大陣營各自有些死傷。但對於整個大唐朝廷卻幾乎談不上有什麼太大影響。民間百姓就更不用提了,毫髮未傷。只是對於李世民殺兄逼父,有違人倫,有些評批之詞罷了。並且和李世民後來的政治成績相比起來,更顯得是白璧微瑕。

同樣都是篡位奪權 後世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爲何褒貶不一

網圖侵刪

靖難之役,同樣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這已經是戰爭級別的事件了,靖難之役持續了三年有餘,不說軍隊,普通老百姓也死難無數,對於整個社會經濟也有比較嚴重的影響。地點波及北平、山東、北直隸、江淮、南京等地。所以從對國家的負面影響上來評判,靖難之役明顯會更讓人批評。

雙方動用的軍力

根據是唐書上的一些記載,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玄武門之變中,秦王府動用的總共力量約一千人左右。而太子建成一方動用的總共力量也不過兩千多人。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主要是利用了短時間內的局部力量優勢進行快速斬首行動,從而讓東宮陣營失去了主心骨,力量迅速瓦解。

而靖難之役的參戰方明軍先後動用了共約 100 多萬人,傷亡人數就達到了 50 萬人左右;而燕軍兵力約爲 30 萬,傷亡人數爲 6 萬左右。

同樣都是篡位奪權 後世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爲何褒貶不一 第2張

網圖侵刪

整個靖難之戰先後有過多次大戰,雙方轉戰千里,戰爭波及大半個中國,具體戰爭過程如下:

擊敗耿炳文之戰

擊敗李景隆之戰

大寧之戰

鄭村壩之戰

白溝河之戰

濟南之戰

東昌之戰

夾河之戰

南下作戰

靈壁之戰

渡江之戰

善後事宜

後人對於玄武門和靖難之役的評價差異,更大程度上還因爲兩個事件的後續善後事宜。玄武門後,以魏徵爲首的東宮一派成員大都被李世民赦免並且委以重任,這不僅僅是李世民的一時之胸懷寬廣,這一舉措爲大唐保留下了多少忠臣良將。除了魏徵之外,王珪,薛萬徹,馮立等人也都被重用,並且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立下了很多功勞。

反觀靖難之役,朱棣在算總賬的時候,因方孝孺受牽連而死者共 873 人,充軍者千餘人。因黃子澄受牽連者有 345 人。此外,衆多建文舊臣如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劉端、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鐵鉉等及其家人也都殺的殺,流放的流放,還有一些則被髮送教坊司爲奴爲妓。

兩相這一對比,顯而易見,靖難之役雖然是朱棣取得了勝利,但卻失去了人心和公道。也無怪乎後世史家也好,民間也罷都認爲他不如唐太宗。

影響不同

玄武門之變後,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迎來了貞觀之治,從而爲後續的永徽之治,開元之治奠定了基礎。

而靖難之役後,由於朱棣是造反稱帝的,猜忌之心甚重,故恢復錦衣衛特務統治。隨後設立了東廠,令親信太監掌權,這直接導致了宦官地位的提高。而之後,縱觀個明代,錦衣衛加東西廠特務統治幾乎貫穿始終,爲日後宦官禍國埋下了種子。

史筆如鐵,人心似秤。綜上所述,靖難之役在歷史上評價是不如玄武門之變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