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本文已影響2.41W人 

不列顛尼亞,外文名英文:Britannia,是羅馬帝國對不列顛島的古意大利語稱呼,不列顛尼亞被羅馬人神化,衍生不列顛女神。後成爲現代英國的化身和象徵,她的現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和盾。

簡介

不列顛尼亞(Britannia)是羅馬帝國對於大不列顛島的拉丁文稱呼,也是建立的不列顛尼亞行省的名稱。包括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絕大部分地區,其北側以哈德良長城作爲和蘇格蘭之間的邊境。哈德良長城以北地區,羅馬人稱做加勒多尼亞。

不列顛尼亞被羅馬人神化,稱不列顛女神。後來成爲現代英國的化身和象徵,她的現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和盾。

羅馬征服時期概況

公元前54年,愷撒渡過英吉利海峽,對島上的凱爾特人進行了幾次征服戰爭,一般的看法是愷撒的目的是阻止島上的凱爾特人對其剛征服的高盧地區的侵擾。

公元43年,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再次對不列顛用兵,並在今天的倫敦以及科爾切斯特設立了軍事基地,到了公元85年,羅馬帝國在不列顛上的領土已經延伸到克萊德河以南。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公元117年時羅馬帝國的疆域示意圖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第2張

  羅馬人在不列顛島南部所修建的公共浴室

在羅馬人征服不列顛島的初期,凱爾特人發動了一系列反抗羅馬人的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是波迪卡起義,不過由於羅馬人的血腥鎮壓而宣告失敗。

公元2世紀時,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在不列顛島的北部修建了一道著名的軍事防線——哈德良長城,其目的在於防止北部的皮克特人南下侵略。哈德良長城的建成,標誌着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島)統治的最北沿。其主要功用與中國歷史上的秦、漢時期修建的長城防禦北方部族侵擾具有完全一樣的意義。唯一的區別在於,不列顛羣島東西向非常狹窄,該長城僅117.5公里(73英里、80羅馬裏),而中國的長城號稱“萬里長城”(實際長度在秦漢時期也逾越數千裏,明代的長城則真正的達到了萬里以上),其高度、寬度和建築難度也遠超羅馬人修建的哈德良長城。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第3張

  羅馬帝國的疆域示意圖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第4張

  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建造的“哈德良長城”

羅馬統治時期,城鎮在不列顛島上發展起來,而爲了確保軍事行動能順利開展而建設的道路網則把城鎮接連起來,這些道路是英格蘭地區陸路交通的基礎設施。羅馬人還建立了科爾切斯特、林肯以及格洛斯特這些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這個時期,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和歐洲大陸上帝國的其他地區有着頻繁的貿易往來——葡萄酒、橄欖油、陶器以及傢俱成爲進口貨物的大宗,而不列顛的鉛、錫、鐵、小麥和羊毛則通行整個大陸,但這種貿易隨着羅馬帝國末期的經濟衰退以及羅馬軍團於公元5世紀初撤離不列顛而沒落。

羅馬撤退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第5張

  公元410年時羅馬在不列顛島的行政區劃

在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佔領的最後時期,爲應對蠻族對歐洲大陸的入侵,羅馬將軍君士坦丁將軍隊撤出不列顛。留在當地的羅馬-不列顛貴族面臨着日益惡劣的安全環境,特別是皮克特人不時對英格蘭東海岸的騷擾。爲此,羅馬-不列顛領導人以割讓領土爲回報,引入外籍的盎格魯-撒克遜僱傭兵作戰。也許是因爲相應的報酬得不到兌現,442年,盎格魯-撒克遜人倒戈叛變。不列顛人轉向求助西羅馬的埃提烏斯將軍平息島內叛亂;而早在大約410年,霍諾留皇帝就發出了指望不列顛人自我保衛的信號。此後不列顛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持續抗爭多年,到6世紀時不列顛人遭受慘重失敗,並喪失了大量土地。

不列顛尼亞帝國 不列顛尼亞女神 第6張

  公元5-6世紀時期的亞瑟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