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本文已影響1.03W人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燒烤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其實燒烤並非現代人的專屬,早在幾千年前的漢朝,人們就已經對擼串文化頗有感觸了,燔炙、貊炙、桑炭烤,無一不反映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朝燒烤種類繁多,儀式感超強

01.我國烤炙歷史由來已久,體現文化融合與碰撞

我國有着很悠久的烤炙歷史,從原始社會人們學會鑽木取火開始,再到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以後,烤炙這種烹飪方式一直貫穿始終。《禮記》中有舉過例子:"昔者先王……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以炮以燔,以烹以炙。"

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在原始社會,當時的條件還沒有那麼發達,那時的人類可能只知道用火將食物烤熟,能飽腹就行。到了漢代,隨着絲綢之路的興起,許多外邦美食和飲食烹飪習慣也都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人們也開始接觸胡人粗放豪邁的燒烤模式,在文化與美食的碰撞中,漢代的燒烤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再到現代,新疆燒烤、韓式紙上烤肉、西北燒烤各類品種讓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隨着時代的變遷,烤炙的方法可能變得更精緻和先進了,但用火烤炙的本質是不變的。

02.受神話影響,神仙也愛燒烤

在許多神話傳說裏,也能見到燒烤的身影。傳說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也有爲燒烤瘋狂的時候。在西王母廟廚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伺候西王母的仙女正在給西王母遞燒烤,一串串烤好的肉看起來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同樣主題的古畫還有很多,看來燒烤的魅力很大,就連天上的神仙們也不能免俗。

除了仙人,古代不少的王侯貴族也十分喜愛燒烤,經常把烤串烤肉這類美食作爲宴會中招待客人的佳餚菜品。在曾侯乙墓中就出土過不少關於燒烤的器皿,那是一件燒烤爐,分爲上下兩部分,上面是用來盛放肉類的烤盤,下面是用來加碳火的爐子。不止是烤爐、烤盤,在陝西四十鋪漢墓中,考古專家們還發現了當時燒烤用的鐵籤,這些鐵籤還分得很細,有兩股的、三股的,掛的東西和食物也不一樣,有些是專門掛肉食的,有些是專門串蔬菜的。

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第2張

03.烤炙方式多樣,以桑炭爲主

在漢朝,炭這種材料是百姓的首選,"炭,燒木留性,寒月供然 (燃)火取暖者,不煙不焰,可貴也。"在沒有天然氣和電的古代,人們煮飯炒菜也用不上煤氣和電磁爐,都是靠自己動手生柴火才做出美味佳餚的。但是焚燒柴火會產生大量的煙味和煙火,會很嗆鼻。這時候,炭的優點就凸顯出來了,炭燒起來既不薰,又方便,所以民衆在燒烤時都喜歡用炭烤。

不過炭在當時可是一種奢侈品,因爲在民間炭並沒有大批量的生產,想要獲得炭,都是需要自己砍柴焚燒的,因此,炭基本上是富貴人家的東西,在《童約》中,就有不少關於焚炭的記載:"焚薪作炭,磊石薄岸,治舍蓋屋,削書代牘。"把柴火變成炭的過程,是很艱難的,這基本上是窮人的一段苦難史。

富人和權貴們肆意揮霍手中的權力,讓窮苦百姓焚薪作炭,而他們只管享受最終的結果就好。炭烤燒烤的背後,包含着漢朝的階級矛盾與貧富差距。當時能吃得上炭烤燒烤的人家非富即貴,擁有着一定的社會地位。

漢朝的燒烤追求一定的儀式感

01.不同地區的燒烤工具

在漢朝不同地區的羣衆所用的燒烤器皿也不同,各地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造成了燒烤器具的差異。燒烤爐是在漢朝最常見的燒烤工具之一,它又叫作炙爐。燒烤爐也分很多種材質的,有漢釉陶質的,這種是在權貴家中較爲常見的。漢釉陶質燒烤爐是一種上寬下窄的四邊形形狀,烤爐的位置和空間很大,可以容納多種食物,像古人喜歡吃的魚、鵪鶉等都可以容納。

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第3張

還有一種工具叫陶俎,也是長方形、微微凸起的形狀,以便於更好地對食物進行烤炙。陶俎一般是紅色的,周身還有很多圖案,圖案多爲祭祀用的動物,寓意吉祥。陶俎有點像現在的多功能飯盒,有幾層,可以放的東西也很多,這樣的設計是很科學的,可以將不同類型的食物分區擺放,非常人性化。

還有一種工具叫庖廚俑,也是後世考古學家在墓葬中發現的陪葬品。庖廚俑展現的是古時肉加工切片的過程,庖廚俑的整體造型是很有趣生動的,一個頭戴帽子的男人跪坐在案前,左手拿着刀具,右手正在按着食物,看起來應該是在處理魚或者是生肉之類的食材。庖廚俑反映了古代的飲食文化,原來古代人也是這樣片肉的。

02.漢朝烤串的特色

1.種類繁多,品種豐富。

漢朝是個多民族快速融合的朝代,再加上張騫出使西域帶來的國際文化的交流碰撞,漢朝人對美食的思想是超前的,會吃,也愛吃。那時候的燒烤食材不僅有常見的肉類,像牛、羊、豬之類的,還有不少野味,類似鵪鶉、鹿肉之類的。漢朝人對肉類特別情有獨鍾,還尤其鍾愛動物的內臟,像豬肝、肥腸、豬肚之類的美食,人家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吃了。在《齊民要術》中,還有不少海鮮的烹飪方法,烤蝦、烤生蠔之類的。

2.烹飪方法精緻、細膩。

漢朝人對美食的講究與儀式感,不僅體現在食物種類的豐富上,還體現在烹飪方法當中。有"脯炙","脯炙"是指肉脯,通常是將肉平整地鋪在燒烤爐上;還有"釜炙","釜炙"是指帶有醬汁的,淋上各種醬汁,美味極了;還有一種是"貊炙",相對於今天的烤全羊、烤全牛等等,以一隻完整的動物爲食材。

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第4張

3.輔料品種多。

中國的食物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每一樣美食在烹飪的時候,都會加上許多輔料,像蔥、姜、蒜等等,想吃什麼口味就自己調。絲綢之路打通以後,西域的調料和美食也逐漸傳入了中原,人們從外邦那裏還得到了胡椒粉等調料。

03.漢朝人擼串必點的燒烤

漢朝是一個注重美食文化的民族,漢朝人吃的燒烤也很挑剔,他們喜歡科學搭配。像營養價值豐富的魚類和海鮮就是燒烤爐上的寵兒。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去刺殺吳王僚,將他的匕首藏在了魚的肚子裏。可見,當時魚是君王與權貴們常常吃的食物。

在古代,對於不同的階層,祭祀用到的食物也不同,《國語·楚語上》中說:"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祭祀的食物也有貴賤之分,士大夫一般用牛羊豬居多,普通百姓則是用魚來祭祀居多。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當時魚已經作爲普通食材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事實上,在許多已經出土的漢朝文物中,也能看到大量魚的身影。漢朝時期,養魚已經成爲一件規模化的事情了,人們通過規模化的養魚,實現了魚的日常食用化。

除了魚這種常見的食物,還有一種黑暗料理也是漢朝人擼串必點的,那就是蟬。蟬這個東西存在了很多年,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有蟬的形象了,不少詩人也是紛紛以蟬爲意向創作詩詞,可見,蟬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關於蟬,在《論衡·自紀篇》中有詳細敘述: "建武三年,充生,爲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對錢、林熙,充獨不肯。"人們捕蟬、養蟬,也吃蟬,將蟬烤炙之後,撒上少許芝麻,香味四溢,營養豐富。直到現在,蟬蛹依然是人們宵夜上的美食之一。

漢朝時期的燒烤是怎樣的?不僅種類繁多,儀式感也超強 第5張

漢朝人不僅愛吃昆蟲,還鍾愛鳥類,像鵪鶉、黃雀之類的鳥就是人們燒烤美食中的心頭好。在《太平御覽》卷中就有記載: "王祥後母病,欲黃雀炙,乃有黃雀數枚飛入其幕,因以供母。"生病了想吃烤黃雀,倒也新鮮,莫不是在漢朝燒烤治百病?

結語

漢朝的擼串兒文化深刻展示了漢朝的飲食習俗與社會環境。漢朝的燒烤種類之多,還帶有異域風情和外族特色,可以看出當時的經濟繁榮,各民族互相交流,商貿往來頻繁。但漢朝的燒烤文化也反映出了當時的貧富差距和階級的差距,貴族在思考宴會中烤炙什麼樣的燒烤和肉食來招待客人,以彰顯自己的富貴身份的時候,最底層的人民卻在冒着危險焚薪作炭,這種飲食文化無疑是畸形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