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27年的蕭燕燕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本文已影響2.22K人 

楊家將的英雄故事,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而作爲故事裏的大反派,當時遼國的實際統治者蕭太后,通常是被描繪成一個暴虐、濫殺無辜的陰險形象。但藝術作品畢竟有戲說和“臉譜化”的成分在裏面,歷史上的蕭太后,着實稱得上是一位手腕高明的政治家!

青年喪夫,懷中幼子登上被皇家宗室虎視眈眈的帝位,她似乎是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可這位已經以皇后身份把控朝政數年的女人又怎麼可能坐以待斃。一邊是任用賢德,一邊是在政治場上舊情重燃,這權勢滔天,堪比女帝的人就是蕭燕燕,遼國鼎盛時代的一手締造者。

垂簾聽政27年的蕭燕燕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走上政治之路的名門之女

蕭太后,本名爲蕭綽,有個小名叫蕭燕燕。出身名門的她,即便是不嫁予帝王家,也得有一個身爲王公權臣的夫婿才能相配。那麼蕭家爲什麼能有這麼高的地位呢?這還得從遼國的建立開始說起。

大遼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雖然是契丹人,卻十分迷戀中原王侯將相的故事,尤其是漢高祖劉邦,更是他的偶像。因此,在登基之後,阿保機就將自己偶像劉邦的得力干將——蕭何的姓,賜予了自己的幾個功臣。而且,除了賜姓這份殊榮之外,他還立下了“自己的繼承人,必須從蕭氏家族中選取皇后”的規矩。

所以在保寧元年,遼朝的第五位皇帝耶律賢繼位時,按照祖先留下來的規矩,他將年方二八的蕭燕燕納入了宮中,並在兩個月不到後,便給了她皇后的名分。

垂簾聽政27年的蕭燕燕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在作爲耶律賢皇后的這段時光裏,蕭燕燕可以說是頗受盛寵,她先後爲耶律賢生下過六個孩子,其中長子在後來還繼承了帝位。但做一個賢德的皇后,似乎並不是出身名門、胸懷大志的蕭燕燕的終極目標。

而蕭燕燕參與朝政的機會,正出在她的夫婿耶律賢身上。

耶律賢,雖身爲一國之君,但卻體弱多病。這是因爲他成長的年代,正是遼朝最爲動盪不安的時候,親眼目睹父王被害更是讓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但耶律賢也不能真只因爲身體的原因,就讓國家陷入“羣龍無首”的境地。在這兩難之時,他想,與其將朝政交給大臣,倒不如交給與自己關係更近又賢明能幹的妻子。至此,蕭燕燕正式地走上了她政治家的道路。

孤兒寡母治天下

隨着身體健康的急轉直下,保寧八年,耶律賢正式下詔宣佈妻子在國事上擁有着和自己相當的權力。統領了大權的蕭燕燕,果然也妥善發揮了她的政治才能,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乾亨四年,一直體弱多病的耶律賢於狩獵途中病逝,年僅十一歲的長子耶律隆緒應遺詔登基。時年二十九歲的蕭燕燕,也成爲了皇太后。這皇帝、太后的稱謂固然是顯赫,可說到底他們也不過是一對孤兒寡母,在政治的鬥爭中,他們能夠保全自身嗎?

要想活下去,而且是不把權力拱手相讓的活下去,蕭太后必須得找到靠山,這是在那個封建的年代裏,孤兒寡母們唯一的出路,即便是蕭太后也不例外。

至於蕭太后的靠山,便是朝臣的支持。而一開始就想把朝堂上下全部籠絡起來,顯然是不可能的。蕭太后得先選出能作爲她心腹的人選,那便是她的侄女婿武將耶律斜軫和與她頗有往事的文臣韓德讓了。

據史料記載,耶律斜軫是一個性格灑脫,甚至有些桀驁不馴的人,所以年少時仕途不順,在蕭太后父親的舉薦下才被耶律賢賞識,從而娶了蕭太后的侄女爲妻。可見,蕭太后與他不僅是親戚,更有一層近似恩人的關係,後會選擇他作爲心腹自然也是不例外了。

但說到韓德讓被重用的原因,可就複雜了許多。相傳,在蕭太后未被納入宮中之前,蕭家曾與韓家有過婚約,也就是說韓德讓其實是蕭太后的初戀情人!有這樣一層關係做基礎,再加上韓德讓着實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才臣,他也的確是蕭太后最好的選擇了。

而且,歷史上有很多證據可以用來證明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像是史書中記載過蕭太后曾與韓德讓並肩坐過有簾幕的馬車,還有後來她賜予韓德讓皇家姓名“耶律”,以及將他的陵墓安排在帝王陵寢中。這一系列舉動都告訴我們,就算蕭太后和韓德讓未曾有過婚約,那麼他們後來也應該是日久生情了。

有了這樣兩位左膀右臂扶持,遼朝大臣上下一心共同侍主,對皇位虎視眈眈的貴族們不僅兵權被削,還被迫獻出質子。這樣一來,年幼的耶律隆緒的皇帝寶座,總算是坐的穩穩當當的了。

化干戈爲玉帛,雙贏的檀淵之盟

除了兩位心腹,蕭太后還十分賞識一位武將耶律休哥,他與耶律斜軫組成的聯軍幾乎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面對宋太宗意欲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軍隊時,耶律斜軫與部下蕭撻凜一起設下埋伏,將宋朝軍隊的首領,也就是楊家將故事裏楊老令公的原型人物——楊業將軍生擒,使得宋太宗的北伐計劃泡湯。

此時的遼國,在內政通人和,對外勇猛威風,正是一派繁榮景象。

但是強大,也必然會帶來貪慾。在有過擊敗宋太宗,生擒楊業將軍的戰績之後,蕭太后和兒子再次一起御駕親征進犯宋朝,氣勢洶洶,一度把剛繼位的宋真宗嚇得要逃跑。

好在此時有宰相寇準挺身而出,扶起了大宋的脊樑,他不僅沒讓宋真宗南下奔逃,反倒讓皇帝親自披掛上陣御駕親臨。雖然宋真宗上了戰場之後也不能統率千軍萬馬,但他只要出現,宋朝軍隊就氣勢高漲、愈發英勇了。於是在宿敵遼國面前,宋朝終於扳回了一把,射殺了遼國大將蕭撻凜。

此舉就讓一直氣焰高漲的蕭太后也得多多思忖思忖了,既然主將被殺,那麼這場戰役的勝券就不一定是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了。何況連年的征戰早已讓兩國疲憊不堪,倒不如藉此機會,雙方都各退一步,求個和平呢?

所以,在這雙方都渴望早早結束戰事的情況下,檀淵之盟誕生。遼宋兩國結爲兄弟,宋每年送給遼白銀10萬、絲絹20萬匹,兩國做以白溝河爲邊界,從此休戰。

至此,遼宋兩國再也沒有過大的鬥爭,蕭太后的這個契約也爲遼國的後代積累下了大量的金錢財富,還有來自宋朝的友好。檀淵之盟,或許站在宋朝人的角度看,是花錢買和平的可憐條約,然而,又有什麼能比和平更寶貴的東西呢?

在立下檀淵之盟的五年後,蕭太后病逝於行宮之中,這位半生都在執掌遼國風雲的女人,就像檀淵之盟一樣褒貶不一,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封建年代,她着實是一位令人讚歎的奇女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