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指南針叫什麼?指南針的原始形態是怎樣的?

本文已影響3.52K人 

在中國的方位文化中經歷了從天文學方法定位再以磁學方法制成司南,最後由司南演變成指南針的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指南針叫什麼?指南針的原始形態是怎樣的?

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爲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谷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爲其不惑也。”(謀篇)從《鬼谷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爲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在提到司南的文獻中,王充的記述是最重要的,他明確指出:“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是應篇)其中的“杓”是指勺子。具備這種“指南”性能的司南,應是磁性指向器。但是,這裏的“地”是指古代械盤中的“地盤”。械盤是秦漢時期發明的,用於遊戲或占卜。在“地盤”的四周刻有24個方位,中心刻有象徵北斗七星的標誌。中國現代著名的科技史家和文物複製專家王振鐸曾依據這些記載成功地復原了漢代的司南。

古代的指南針叫什麼?指南針的原始形態是怎樣的? 第2張

司南模型(王振鐸復原)勺形司南尚無實物出土,但漢代畫像石上,有類似勺形司南形象的畫面,這表明王充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在這幅石像中,可看到,畫面主體是魔術師和雜技演員在表演,上面一行人是貴族觀衆,右上角的小方臺上放着一個疑似司南的長柄匙,一個人在跪着觀察它。

藏於蘇黎世裏特堡博物館的漢代石浮雕(本圖引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從所留下的材料看,利用磁石指極性的司南就是磁性指向器具有的最早的形制。

磁體定向裝置的出現,就使人從靠觀察天體定向的被動性轉向靠地磁定向的主動性。人類最早的磁體定向裝置,是以天然條狀磁石製成的司南,它出現後在中國戰國末期(前三世紀)而在漢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司南儀的出現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因爲它是以與天文定向原理截然不同的磁學原理製成的新型導向裝置,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能晝夜工作,迅速指出方向,操作簡便易於攜帶。

最初,“司南”指測影的表杆。如《韓非子·有度篇》說,“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即正東西,引申爲確定東西南北方向。“立司南”來源於殷商甲骨文中的“立中”和戰國時的“立朝夕”,它們的意思都是立表以測日影。

磁勺

磁勺是一種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當它被發現的時候,其狀取法北斗七星,名稱則沿用“司南”。古文“司南”可以推定爲磁勺的至少有《鬼谷子》、《論衡》、《玄覽賦》、《飄賦》四項記載。《宋書·禮志》引《鬼谷子》曰:“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爲其不惑也。”《鬼谷子·謀篇》至遲成書於西漢,或許是先秦之書,其中關於“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的傳說,暗示了磁勺與玉器業的聯繫,甚難加工的磁勺應是玉工高手的傑作。

東漢王充的的《論衡·是應篇》說:“司南之勺,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釋爲“地盤”,也可能是“池”字誤寫。這句話應釋爲:勺狀的司南,放在“地盤”上(或投入盛有適量液體(如水銀)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動指向南方。

古代的指南針叫什麼?指南針的原始形態是怎樣的? 第3張

此後,梁元帝蕭繹的《玄覽賦》說:“見靈烏之佔巽,觀司南之候離。”唐韋肇的《飄賦》說:“挹酒漿,則仰惟北(北斗)而有別;充玩好,則校司南以爲可。”再次介紹了司南(磁勺)的功用和形狀。

磁勺的實物雖然迄今尚未發現,但與此有關的文物至少有兩件。一是瑞士蘇黎世的Rietberg博物館中所藏的一塊公元114年的東漢畫像石,其右上角有一人正在觀測一件可能是“司南之勺”的東西。二是那志良《玉器通釋》上冊著錄的一件“司南佩”古玉器,此玉“長不過寸許,一端琢成一個小勺,一端琢成一個圓形的小盤,中間有一個橫穿。”“司南佩”的製作年代不明,推測爲唐代之物。

除了上述的表和磁勺之外,司南又是指南車、指南舟和報時刻漏的代稱。晉人葛洪所作的《西京雜記》中提到的“司南車”即半自動機械裝置指南車。《宋書·禮志》記載:“晉代又有指南舟。”南朝任昉的《奉和登景陽山》詩吟道:“奔鯨吐華浪,司南動輕枻。”詩中的司南即指皇家園池中的指南舟,可是,“指南舟”究竟怎樣導航,至今依然是一個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詠《雞》詩云:“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意謂夜半零時正,詩人恰聞司南的報時之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