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去世後,為何曹參卻急忙收拾行李呢?

本文已影響6.17K人 

公元前193年的初秋,蕭何去世了,那麼,漢朝的丞相誰來接班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不著急,有人已經想到一定是他來接班的。

這個人就是曹參

蕭何去世後,為何曹參卻急忙收拾行李呢?

當時,曹參正在齊國當丞相。當他聞聽蕭何薨,第一個反應就是對其舍人說道,趕快收拾行李,我要調回中央接班當相國了。果然不久,中央就派使者召回曹參,提他為漢朝新相國。

對於這一天,曹參等得太久了。

一直以來,曹參和蕭何做的都是一樣的工作,那就是當管家。級別相同,都是相國;待遇相同,都是二千石。略為不同的是,一個在中央,當的是劉邦的管家;一個在地方,當的是齊國劉肥的管家。當然了,中央聽起來比地方兩個字還是有些重量的。

這就是曹參一直對蕭何耿耿於懷的地方。初,兩人相繼叛秦起義;再,兩人各任其職,一個當文官,一個當武將;後,天下平定,劉邦卻將蕭何定義為功人,曹參為功狗。於是兩人高低,涇渭分明。

須不知,劉邦這一劃,猶如一條三八線,從此在曹參和蕭何的心裡都留下了陰影,兩人的友誼從此破滅。於是大家各奉各的主,各幹各的活,奇怪的是他們互不鬥嘴幹架,亦不往來問候,大有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式。

其實多年來,兩人在心底的深處還是互相認可和尊重的。蕭何瞭解曹參,猶如曹參瞭解蕭何一樣。正因為如此,曹參調進中央之後,並沒有對蕭何的治國措施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反而是全盤保留,原封不動。

難道曹參是因為偷懶而不想和蕭何過不去?

錯矣。

曹參這招就叫,黃老之學,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當然不是曹參一時心血來潮想出來的。要想探究他的這個治國理論,還得追溯至他任齊相期間。那時,劉肥正當年富力強,他從老爹那裡接過齊國這片全國最肥的土地後,整天就想出招幹出一番事業來。於是,就把這個光榮的使命交給了曹參。

治國就像蓋樓一樣,得先畫好藍圖,才能動工。於是,曹參就把齊國的知識精英召集起來開會。結果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那麼,有沒有一個既符合齊國國情,又能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治國理念呢?

要回答曹參這個偉大的問題,還得請教高人。恰好,當時膠西就住著一位號稱精通黃老之術的老傢伙,不妨請來問問。於是,曹參派人擔著厚禮前往貴地請高人。

這個傳說中的高人就叫蓋公。

蕭何去世後,為何曹參卻急忙收拾行李呢? 第2張

蓋公一見到曹參,首先提出了一套前衛的治國理論:治理國家貴在清靜無為,讓百姓自行定安。

任何理論,不貴在動聽漂亮和省事,而在於實用。老實說,蓋公所言的黃老之術,還真的適合了當時齊國國情。不要說齊國,其推而廣之,在整個漢朝初期都是實用的。

一代有一代治國理念。秦國靠法家思想發家,亦因法家而葬國。沒有人不意識到,秦始皇的嚴刑苛法對天下蒼生來說,那是一種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於是,陳勝的振臂呼聲,代表了天下的呼聲。他們受不了舊皇朝的壓迫,唯有推翻重建。好了,漢朝已經建立起來了,必須有新的治國理念支撐起來。

因為,天下打打殺殺這麼多年了,國家生產力嚴重衰退,首要任務就是振興經濟。因為,道家所主張的不擾民,清靜無為的理念,符合了漢初基本國情。於是,一片求清靜無事的呼聲中,黃老之術應運而生,被廣泛認同。

曹參就是在這麼一個合適的時機,做了一件合適的事,實施無為治國理念。

接著,曹參為了鞏固他的治國方針,向外公佈了一條提拔官員的規矩:不善言辭的木訥者、性情厚重者,來者不拒;言辭犀利者、文字苛刻及追求聲名者,請通通滾蛋。

很快的,曹參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一片波瀾!

在漢朝那幫講究進取的官僚看來,曹參簡直就是個異類。他保持蕭何的規矩當然沒錯,可是曹參和蕭何的工作作風比起來,簡直就是南轅北轍。

想當初,蕭何勤勤懇懇,鞠躬盡瘁。如今,只見曹參日喝夜飲。說他偷懶,那還是往輕處說了。往重點說,他這簡直就是消極怠政,誤國誤身。

不行啊,曹參。哪有不管事的管家,中央和地方不是同一個概念,相國根本就不是這樣子做的,您應該學學蕭模範的做事風格嘛。

於是,漢朝眾多官僚都帶著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極想親自登門和曹參講為相之道。

可是他們奇怪地發現,每每有人登門,曹參總備著豐富的酒宴待客。不管三七二十一,曹參總讓他們先灌三杯再說。

好了,酒也喝了,咱們該談點工作了吧。接著,曹參看看同僚想吐言之時,突然又舉杯勸酒,人家到嘴的話只好吞回。一回兩回,來一個被灌醉一個,本來想說的話,全被灌回肚子裡去了。

久而久之,幾乎無人不知道他的招客原則:酒喝多少都能奉陪到底,想給我談工作,沒門。

曹參這種工作態度,實在讓人感嘆不已。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好混,實在太好混了。

眾官員慢慢熟悉了曹參工作態度後,也不再去追求什麼政績和進步。對大家來說,說得好的,不如閉上嘴的;幹得好的,不如喝得好的。既然如此,還追求個屁呀。大家有事喝酒,沒事也找事喝酒混日子唄。

那時,曹相國後面就是官舍,中間只隔著一個後花園。在曹參的薰陶和帶領下,官員們把官舍弄成了一個吃喝玩樂的地方。白天,這裡是酒館,猜拳吆喝,不醉不歸;夜晚,這裡是燒烤園兼露天歌舞廳,想跳舞的,想卡拉OK的,就盡情表演吧。

官員這派作風,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墮落。

不能不說他們墮落。所謂公務員,首先應該自我約束,充當表率。哪有領國家工資把吃喝玩樂當作是日常工作的。不要說漢朝那幫老古董,就連曹參身邊的隨從官員都看不過去了。

於是,他們一致認為,這股吃喝之風,該讓曹相國來殺殺了。

但是,要對曹相國提這個意見也是個難題啊。如果非要求見,說不定又是一頓美酒,最後又是被曹相國灌得暈頭轉向,最後還要被抬著回房了。

那麼,有沒有一種絕妙的辦法,既能逃過曹相國灌酒,又能讓他主動去管那幫以喝酒爛醉為事業的官員呢?

侍官們馬上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天晚上,他們聞聽官舍那兒又大開宴會,於是假裝邀請曹相國去後花園散步賞月。這當然是個好主意。只要曹相國進了後花園,肯定能看見他屬下那幫官員腐敗的醜相。到時趁機請他出面管管,那可是一舉兩得之事。

然而,侍官們馬上發現他們自己做了一件吃力極不討好的事。

當曹參在自家後花園裡聽到官舍裡傳來大呼小叫之聲時,侍官們一片討伐。曹參聽完,不但不咬牙切齒,反而高興地翻過圍牆,加入吃喝隊伍,和眾人一起舉杯相和呼歌。

完了,曹相國,我們管不了你了。要想管得了你,就非得請劉盈出面來了。

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對於曹參不管事的做事風格,呂雉知道,劉盈也是知道的。然而,呂雉母子倆的反應極不相同。呂雉心裡高興,放任自流。劉盈是心急如焚,手足無措。

呂雉高興是因為,曹參越是不管事,就說明他越是沒野心。越是沒野心,自己就越能掌握大局。劉盈心急如焚,是因為想管,又不敢管。老孃看在眼裡都不表態,自然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況且,自己因為資格淺薄,不知說了還會頂用不。

但是,繼續放任自流,也不是辦法啊。

於是,劉盈想到了一個人,這就是曹參的兒子曹窋。曹窋時任中大夫,掌議論。劉盈把曹窋召來,問道:“你知道你老爹不管事嗎?”

曹窋很老實地答道:“知道。”

劉盈又說:“那你覺得他這種工作態度到底是端正還是不端正?”

曹窋:“極不端正。”

劉盈:“你作為掌議論的中大夫,對於這種人該不該進諫?”

曹窋:……

劉盈看著曹窋為難得一副啞口無言的樣子,胸有成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道:“不要害怕。我這不是叫你為難老爹,只是希望你能對他旁敲側擊,讓他幡然醒悟,做個明白事理的人。至於說辭,我已經替你想好了,你就拿回去私底下問問他。但是請注意,千萬別對他說是我告訴你的哦。”

曹窋:“陛下放心,我絕不透露你的訊息。請問,您的說辭是?”

劉盈:“說辭很簡單的。你就私下問他,高帝乍崩,惠帝年紀又小,而您作為相國,不但不管事,還整天喝酒作樂,請問你有什麼辦法管治天下?”

劉盈這個疑問,亦是滿朝官員的疑問,可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知道答案。前面講過了,想知道答案的,不是被他屢屢灌醉,就是無可奈何,哭笑不得。

看來,如果曹窋擺不平他老爹,就再沒人知道相國到底要偷懶到什麼時候了。

於是,曹窋立即答應劉盈,一定會規勸老爹。

至於怎麼規勸老爹,曹窋首先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

首先,等待放假,騰出空閒時間陪老爹多多聊家常;其次,循序漸進,挑明事由。

曹窋是這樣想的,他也是這樣做的。

然而,當他放假回家,把劉盈教的那席話從自己的的嘴裡對曹參說出時,卻當即換成來一個結果:捱打。

這是誰都想不到的結果。

曹參一邊狠狠地笞打兒子,一邊教訓道:“小子你有什麼資格教訓老子。我打你,是讓你狠狠地記住,你離管國家大事還遠著呢。”

曹窋整整挨二百大板。這二百大板,打在曹窋的身上,更是疼在劉盈的心上。

第二天,當曹參上朝後,劉盈當即逮住曹參大聲問道:“是我叫曹窋去規勸你的,你憑什麼把他打得那麼狠?”

曹參聽得一愣,轉而覺悟。哦,原來我兒子的膽是被陛下撐起來的。

曹參立即脫下官帽,連忙向劉盈謝罪。

打都打了,謝罪有個屁用。劉盈悶了一肚子氣,卻又不知該如何發作,只好鬱悶地看著曹參。

好了,該是揭開謎底的時候了。我曹參今天不說出答案,天下人還真以為我只是個好吃懶做的相國呢。

曹參問劉盈:“陛下自我評價一下,您和高帝比起來,哪個厲害?”

劉盈一愣,曹參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我怎麼敢和高帝比,這可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曹參再問:“請問陛下,您認為參與何相比,誰更厲害呢?”

這個問題倒是有些難度。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過,總的來說,似乎蕭相國要比您強一點點兒。

劉盈這兩個答案,恰是曹參的答案。

於是,曹參繼續闡述道:“既然高帝和蕭相國都比我們倆強,而他們都規定好了法令和發展方向,陛下和我都只是忠於職守,不能隨便脫離軌道,這不就是很好了嗎?”

劉盈終於大徹大悟,如撥雲見日,看見了這個躲在雲層裡的答案。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無為而無所不為啊。這簡直太玄妙了。做,是為了不做;不做,是更好地做。難道不是嗎?高帝和蕭何那麼辛苦打拼,不就是為了今天不讓劉盈像他們那樣辛苦嗎?劉盈只要好好地守住他們的功業,不等於做了一件積德積善的國家好事嗎?

劉盈深深被曹參折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