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先後背叛魯、魏兩國,他到底是不是小人呢?

本文已影響5.44K人 

歷史有不少上對吳起人品指責,説他為了當上將軍而殺妻,先後背叛魯國、魏國。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卑鄙小人,給這個良心之問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説法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吳起

母親去世,吳起為什麼沒有回家奔喪?

吳起的家庭出身在當時應該算挺不錯的,家裏比較富有,甚至被稱為“萬金之家”。

在這樣條件優越的家庭,吳起並沒有成為我們後人所形容的那種紈絝子弟,也沒有成為以經商為業的商人,而是志在政治,希望能找到個好的平台,一展抱負。

吳起為了尋找符合自己的平台和機會,四處花錢打點,或許他出手比較大氣,這樣的“萬金之家”竟然被他折騰得傾家蕩產。

這還沒什麼,更讓他氣短的是,把錢折騰沒了,還是沒找到能施展他抱負的平台和機會。吳起這樣的作為,自然會惹來許多凡夫俗子的譏笑和嘲諷。

對吳起來説,這些凡夫俗子安知他的“鴻鵠之志”?按道理,吳起就算是敗家,那敗的也是他自家的錢,又沒有敗別人家的錢,這些凡夫俗子有什麼資格譏笑嘲諷他呢?

於是,吳起氣憤不過,把譏笑和嘲諷他的那30多人全都幹掉了,再逃離衞國。逃離前,他對母親發誓説,不當上卿相,就決不回衞國(意思也就是決不回家)。

吳起到魯國跟隨孔子得意門生曾參的兒子曾申學習儒術。期間母親去世,吳起沒有回家奔喪,被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做儒家門徒,乾脆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

吳起不回家奔喪很有可能是出於三個原因:一是當初發誓言猶在耳,還沒當上卿相,就決不回家;二是大志奇才之人往往不拘俗禮;三是殺了家鄉30多個人,回去怕遭報復。

吳起先後背叛魯、魏兩國,他到底是不是小人呢?

曾申畫像

吳起真的為了當上魯國將軍而殺妻嗎?

吳起跟隨老師曾申學習儒術,具體表現如何,史料裏看不到一點記載,但以他這種胸懷大志且天賦異稟的人而言,應該會是老師曾申的得意弟子。

只不過“道不同不相為謀”,曾申無法理解吳起作為儒家子弟竟然不回家給母親奔喪,憤而和吳起斷絕師生關係。那時候的或許人都是這樣,個性鮮明,絕不含糊,活出了自己的特色。

吳起或許起初是打算學好儒術,用儒術來施展他的抱負。卻沒料到因為他不回家奔喪惹怒了老師,被老師斷絕了和他的師生關係。吳起是幹大事的人,也不拖泥帶水,乾脆轉而學習兵家。

以吳起的大才,他轉而留在魯國學習兵家,必然又成為其中的傑出人才,並在魯國擔任官職,以至於後來齊國攻打魯國時,國君魯元公想到了要起用吳起,想任用他為將率兵抵禦齊兵。

這時候的吳起已經28歲,早已在魯國成家,偏偏他娶了個齊國女子做妻子。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説是吳起為了能當上魯國將軍,竟然殺了妻子,為的是以此向魯元公表忠心。

這事的真實性實在是令人懷疑,也就在魯國這段時期才傳言吳起“殺妻求將”之事,此後,吳起在魏國和楚國,再也沒人拿這事兒指責他,可見,此事十有八九是陷害他的魯國大臣無中生有捏造出來的而已。

魯國國君魯元公

吳起為什麼要背叛魯國?

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吳起在被魯國國君魯元公起用為將之前,具體是擔任什麼官職。估計這官職是不大起眼的,但吳起的名氣卻很大,這才會讓國君都想起他是個大才,卻沒有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但我們中國這塊土壤自古就有“人紅是非多”的傳統,你吳起好好地做個不大不小、可有可無的官職,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人來嫉妒你。

但你吳起今天猛然藉着魯國國難而異軍突起,竟然率領大軍打了勝仗,把侵略者齊國大軍給趕出國境,一瞬間名震天下,成為魯國國君魯元公倚重的紅人,那麼,你就在無形中得罪了許多實權人物。

這些實權人物沒有帶兵打仗、保家衞國的真本領,但在嫉賢妒能以及禍害人才方面,卻是天賦異稟,絕對是一等一的絕頂高手。古往今來,這種人還會少嗎?

於是,就有人跳出來在魯國國君魯元公面前挑唆。

吳起當初跟着咱們魯國大儒曾申學習儒術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都不回家奔喪,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做儒家子弟,憤而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

如今吳起為了能當上主上的大將,竟然把身為齊國人的妻子給殺死,如此殘忍無恥、刻薄冷漠之人,主上為何還要重用他呢?

更何況,如果被別的國家瞭解,我們這個小小的魯國居然能打敗齊國,只怕會引起別的國家對我們魯國羣起而攻之啊!到那時候,我們魯國就有亡國的危險了!

這一番説辭果然擊中了魯元公的軟肋,於是開始對吳起有猜忌之心了,吳起何等聰明,察覺不對勁,害怕被殺,只得逃離魯國。聽説魏文侯雄才大略,且禮賢下士,便轉而投奔魏國了。

魏文侯

吳起在魏國的遭遇如何?

都説“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事實上的確如此,魯國那些當權派為了攆走他們自認為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吳起,編排了許多能證明吳起殘忍無恥、刻薄冷漠的具體事例,吳起不得不投奔魏國。

可是,“壞事傳千里”,吳起離開魯國到了魏國,他被人編排的那些“斑斑劣跡”的傳言,也像一陣風一般,刮到了魏國,在魏國廣為流傳,險些又封殺了他在魏國的路。

魏國國君是魏文侯,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開英主主,而且有遠大的志向。可就連這樣的開英主主聽到了吳起的惡名都有點心裏打顫,這才會詢問他的重臣李悝,該不該重用吳起?

吳起又是幸運的,魏國不僅君主開明,而且李悝也是個了不起的賢臣,在魏國推行變法,是個眼光遠大的改革家,他給魏文侯的答覆是,吳起雖然貪財好色,但他在軍事方面是個天才,就連司馬穰苴也不如他!

看看,人言可畏不?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吳起哪裏貪財好色,結果傳到魏國人耳中,吳起在“殘忍無恥、刻薄冷漠”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貪財好色”的標籤。

反正不管怎樣吧,吳起這樣的軍事天才當然是開英主主魏文侯所需要的人才,直到魏文侯去世,吳起在魏國估計過得比較順心,如魚得水,大才得以施展,君臣相處甚歡。

吳起先後背叛魯、魏兩國,他到底是不是小人呢? 第2張

魏武侯劇照

吳起為什麼要背叛魏國?

但這種“君明臣賢”的蜜月期並沒有維持很久,大約有13年的樣子。隨着魏文侯去世,他的兒子魏武侯和吳起的關係就沒有那麼和諧了。但至少,起初也還是有些蜜月期的味道的。

吳起在和魏武侯相處的前期,吳起還是敢於直言進諫的。比如,吳起曾陪同魏武侯乘着御舟順流而下,魏武侯看到自己治下的大好河山忍不住大發感慨,説這些險峻雄奇的山川是魏國的國寶。

吳起聽了當即犯言直諫,説國家的安危繫於領導人的賢明,而不再山川的險峻。如果主上不為國家盡責,那麼我們這些和主上同船而渡的人,可能都會成為主上的敵人。

可想而知,魏武侯當時心裏那個不爽啊,可他沒辦法,他要裝作一副英主的樣子啊,只得説,你説得對,你的話我記住了!可吳起哪瞭解,魏武侯心裏早已經有一萬個“草泥馬”奔騰而過了。

可見平時吳起沒少幹這種犯言直諫的事兒。日積月累,終於讓自己給攤上事兒了。魏國宰相公叔痤,娶了魏國公主而權傾中外,可自己的才幹實在沒法和吳起相比,自然吳起就成了他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公叔痤有個僕人一肚子壞水,他看透了主子的心思,給公叔痤出了個絕妙的主意,果然就把吳起給趕到楚國去了。

公叔痤和他那魏國公主的妻子合作演了一出好戲,逼真程度高到了可以拿到奧斯卡的那種。公叔痤故意熱情邀請吳起來府上做客。

可沒想到的是,卻讓吳起親眼目睹了極其恐怖的一幕:身為宰相的公叔痤竟然被妻子百般羞辱,但公叔痤懾於她是公主,只得百般隱忍。

這讓吳起心裏害怕,我的媽呀,魏國公主這麼恐怖!誰瞭解,不久魏國國君魏武侯竟然要把他的另一個妹妹嫁給他,也就是那位可以拿奧斯卡影后的那位公主的妹妹。

吳起親眼目睹了在公叔痤家裏的那一幕幕,認為嫁給公叔痤的那位公主那麼可怕,只怕這位公主也好不到哪去吧,所以,打死他也不敢娶這樣的公主回家啊,當即婉拒了魏武侯。

魏武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你吳起是不是嘚瑟過頭了?連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楚了?心裏當然惱羞成怒。吳起害怕魏武侯翻臉不認人把他幹掉,只得倉皇逃離魏國,轉而投奔楚國。

可憐的吳起,性情耿直又胸無城府,一位可以扭轉乾坤的不世天才,就這樣被那些官油子玩弄於股掌之間,終究沒能得到一位開英主主徹頭徹尾的信任和重用,終究沒能在一個國家一以貫之地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和驚天抱負。

魏武侯的短視和庸碌,終究註定了他要和吳起擦肩而過,也就註定了他要錯失讓魏國一舉成為諸侯國中的超級強國的絕佳機遇。從他開始,魏國就走下坡路了。

到了魏武侯的兒子魏惠王手裏,又錯失了一個讓魏國一躍成為超級強國的機會,因為他沒聽公叔痤的話,對公孫鞅棄之不用,讓公孫鞅轉而投奔秦國,公孫鞅於是親手打造了一個強大的秦國。

綜上所述,誰又有資格指責吳起人品不好呢?吳起吃虧就吃虧在了過於性情耿直又胸無城府,總是容易招人嫉恨,總是容易淪為爭權奪利的官油子的犧牲品。這大概就是最能令後人讀史時掩卷沉思的地方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