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選妃主要看什麼 皇帝后宮妃子為何歪瓜裂棗的

本文已影響1.01W人 

還不瞭解:清代選妃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選妃有什麼樣的標準,皇帝更加看中妃子什麼?門第還是品德?

在民間傳説中,皇帝后宮有佳麗三千,粉黛如雲。事實上並非如此。特別是到了清代時期,皇帝后宮的嬪妃幾乎很少美女。有的嬪妃甚至能用“歪瓜裂棗”來形容。

為什麼呢?

這與清代皇帝選妃的標準有關。

清代入關以後,建立了從八旗女子裏選秀的制度。皇帝后宮裏的女子,上至皇后,下至宮女,都是從八旗女子裏挑選出來的。這種做法,當然是為了保證皇族血統的“純正”。因此,順治皇帝早不早就出台了規定:皇族不得與漢人通婚,宮中不允許“蓄漢女”。

這一條標準,首先就將成千上萬漢人美女攔在選秀的大門之外——當然,這對於漢人女子來説,真是莫大的幸運呢。

清朝皇帝選妃主要看什麼 皇帝后宮妃子為何歪瓜裂棗的

八旗女子成為秀女後,還得經過一輪挑選,勝出者進入後宮,成為皇帝的皇后或者其餘嬪妃。這一輪挑選的標準有兩個,一是品德,二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后、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 “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字樣,但是眾所周知,品德是一種很難量化的標準,從言行上難以看出;只有門第,才是一道硬槓子。

清代是一個非常講究出身的朝代,選妃也不例外。

1888年初冬,紫禁城舉行了一場選秀活動,為17歲的光緒皇帝選一個皇后。

在進入最後一關的5名秀女中,江西巡撫德馨的長女長得最漂亮,光緒皇帝對她很滿意,想將她納為皇后。然而,慈禧太后選中的是鑲黃旗副都統桂祥的女兒靜芬,因為她出身好,又是自己的親侄女。最後,光緒皇帝不得不按照慈禧太后的意願,將靜芬選為皇后——對,這就是相貌平平,甚至堪稱醜陋的隆裕皇后。

清朝皇帝選妃主要看什麼 皇帝后宮妃子為何歪瓜裂棗的 第2張

另外,户部右侍郎長敍的兩個女兒,因為出身好(祖父是兩江總督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訢的連襟),因此雙雙入選嬪妃,這就是後來很有名的珍妃和瑾妃。

至於最漂亮的德馨長女,因為門第不夠高,被淘汰了。漂亮又不能當飯吃。

其實,清代統治者自己也承認,不會將顏值作為選妃的必備選項。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后叫輝發那拉氏,晚年失去乾隆皇帝寵幸,備受冷落,相當於不廢而廢。1766年,輝發那拉氏病逝後,乾隆皇帝不肯為她舉行皇后等級的葬禮,甚至還毀掉了她所有畫像

1777年,乾隆皇帝外出時,一位縣學生員攔下御駕,懇請乾隆皇帝就削減皇后輝發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詔。乾隆皇帝龍顏大怒,為自己辯解,稱當初冊立輝發那拉氏為皇后,“並非以色選愛升”,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後來輝發那拉氏皇后失寵,也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總之,乾隆皇帝絕不肯承認,自己是好色之人。

如果皇帝將顏值作為選妃的標準,那麼就有可能捅婁子。

1872年,同治皇帝已經17歲,到了舉行大婚的年齡。選擇誰當皇帝呢?當時,慈禧太后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而慈安太后提出以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后。同治皇帝看上了顏值更高的阿魯特氏,便將她選為皇后。

清朝皇帝選妃主要看什麼 皇帝后宮妃子為何歪瓜裂棗的 第3張

婚後,同治皇帝和阿魯特氏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非常恩愛。可是,由於慈禧太后不喜歡阿魯特氏,婆媳關係一直搞得很僵,阿魯特氏的日子過得很苦。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因病去世。3月27日,當皇宮還在為同治皇帝辦理喪事時,阿魯特氏皇后也病逝於儲秀宮,時年21歲。

對於阿魯特氏皇后來説,也算解脱了。

【參考資料:《大清會典》《清史稿》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