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期間,到底是什麼人在給林則徐擔任翻譯?

本文已影響1.48W人 

虎門銷煙期間,中國與英國頻繁接觸,究竟是如何解決翻譯問題的呢?到底是什麼人在給林則徐擔任翻譯?對於這個歷史細節問題,貌似少有人關注。作爲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並不懂英語,清廷也沒有懂英語的人才。也就是說,林則徐只能從社會上去招聘翻譯,他是如何做的呢?

晚清乃至清朝,最先掌握英語的人是廣東人。因爲廣州長期對外通商的原因,一些長期與外國打交道的廣東商人就逐漸學會了英語。人們管這種英語叫“廣東英語”,是一種混雜了粵語、葡萄牙語、甚至是印度語的雜交英語。雖然這種英語並不標準,但基本的溝通並沒有問題。

1838年底,清廷派林則徐南下廣東禁菸。禁菸的阻力除了政治因素外,語言也是一大難題。林則徐作爲欽差大臣,需要獨立蒐集情報、瞭解英國的動向。這些工作都需要懂英語的翻譯,但如何找到可靠的翻譯着實讓林則徐頭疼。爲此,林則徐首先成立一個翻譯機構,專門從事英國資料蒐集、翻譯工作。爲了尋找翻譯,林則徐派出密探,四處網羅人才。之所以搞得這麼神祕,估計一是不想讓外界知道欽差大臣如此不堪,否則還會丟朝廷的面子。二是確保政治安全,重點要防範政敵或英方進行間諜滲透。

虎門銷煙期間,到底是什麼人在給林則徐擔任翻譯?

影視劇中的林則徐形象

經過不斷尋找、挑選,林則徐陸續確定了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四個人。據美國公理會差會部檔案記載,這四個翻譯分別是樑進德、袁德輝、亞孟、林阿舍。四人都是中國人,亞孟是混血兒,樑進德與袁德輝都是廣東珠三角人,袁德輝、亞孟,林阿舍都有外國留學的經歷。從他們經歷可以看出,他們的英語不是“廣東英語”,而且不止口譯,閱讀、筆譯都比較厲害。林則徐爲了聘請他們,也開出了豐厚的待遇,比如樑進德的月薪是12元,這在當時已經是高工資,完全可以養活全家。

即使這樣四個佼佼者,林則徐也並不滿意,主要擔心還是政治上不可靠。比如樑進德,不僅信奉基督教,還是一位買辦,與洋人交往頻繁。而且,樑進德與他父親還曾因爲傳播基督教遭到廣東當局的追捕。其他人都有留洋經歷,與洋人素有來往,是否會被洋人收買,都很難說。這些人的背景非常複雜,除了基本的審查以外,還要採取一些保險措施。爲了謹慎起見,林則徐對這四人都實行了嚴格的監視。在四人工作時,往往都會安插眼線,監督他們的一舉一動。對於翻譯的技術性問題,爲了確保準確,林則徐也有一套獨特的防範辦法。

據《夷氛聞記》記載,林則徐與鄧廷楨、怡良草擬了一封致英國國王的信。他先交給袁德輝翻譯成英文,爲了防範袁德輝做手腳,他派人祕密找到一位名叫亨特,且懂中文的美國商人,讓他把這個英文稿再翻譯成中文。其實,亨特的筆譯也不是特別好。據他後來回憶,自己大約花費了四個小時才翻譯完。

亨特完成後,林則徐進行了一番對比,發現差別很大,這下對兩個人都不放心了。他又找到一位名叫伯駕的美國醫生進行翻譯,伯駕只是給提了一些意見,比如注意語氣措辭等。林則徐還是不放心。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桑達號”商船在海南沉沒,三名英國船員倖存。林則徐立即又把三個船員請來幫助翻譯,此時,林則徐幾乎已經忘了信件的機密性,直接將給英國國王的信,交給英國船員翻譯。

英國船員看了中譯英的文本,不禁笑出了聲,把林則徐笑毛了。一位叫喜爾的船員在回憶錄記載道:他遞給我們一封寫給英國女王的信,用那種他們常用的浮華筆調寫的,我讀了,幾乎禁不住發笑……

林則徐請船員指出錯誤,幾個船員拿筆一一劃出並做了修改。林則徐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最終,這封經過反覆翻譯、修改的信由一位英國船長帶回英國。

求賢若渴,可以形容林則徐對翻譯人才的迫切。求知若渴,可以說明林則徐對外國事物瞭解的積極態度。林則徐平時喜歡廣泛蒐集英文資料,如英文報紙、書籍、地圖、知識手冊等。連虎門銷煙當天,他還向出席銷煙活動的英國人索要英國地圖等資料。因此,林則徐有大量的翻譯工作需要做,僅僅四個翻譯是不夠的。

從後來的史料中,又陸續發現了很多人。據《中國近代通事》記載,在林則徐的書信、書籍中都記錄了身邊翻譯的名字,如陳耀祖、溫文伯、周文。更誇張的是,還有一位口吃的翻譯。據“桑達號”一位船員日後回憶,在林則徐接見他們時,擔任翻譯的竟然是一位口吃患者,而且還很緊張,說出來的英語很難聽懂。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林則徐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林則徐僱傭翻譯,並不一定只要求英語特別好,有時連會幾句英語的廚子都會挖過來。兩個曾在外國商館做飯的中國廚師,因爲會幾句廣東英語,被林則徐高薪挖來。挖會英語的廚師過來有何用,除了做飯還是做飯?其實不然,根據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性格推測,他僱傭廚子,更大原因是,希望通過他們瞭解洋人的生活習性,比如生活習俗、飲食習慣等等。

不僅有廚師,還有醫生。在伯駕診所工作的部分人也被林則徐請來。與僱傭英語廚師同理,林則徐通過這些給洋人看病,又懂英語的醫生,就可以掌握洋人的生理、健康情況。在那個年代,國人普遍相信洋人的腿不會打彎,林則徐的認知水平也差不多。因此,僱傭這懂種醫學的翻譯,對全方位瞭解洋人很有幫助。

以上可以看出,林則徐首先是一個廣納賢才的高官,這點非常難得。但限於當時環境的封閉,中國對外國知之甚少,英語翻譯人才也極度缺乏,林則徐僱傭翻譯也不能不將就。更重要的是,清廷始終沒能培養出一支官方翻譯隊伍。在用人之際,林則徐一邊將就用人,一邊還要對這些翻譯嚴加防範。

後來,林則徐被革職,琦善代替他赴廣東與英方交涉。林則徐對琦善的翻譯大加指責。據他在《洋事雜錄》一書中多次提到,琦善的翻譯是“夷目顛地之漢僕”。“顛地”是英國鴉片走私販子,“漢僕”就是漢奸的意思。或許林則徐對翻譯這一職業還是有很深成見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