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王朝後妃打死不敢生皇子 還流行私自墮胎

本文已影響4.99K人 

現代很多宮廷劇十分受歡迎,裏面皇帝的衆多妃子,爲了爭奪皇帝,都是鬥得你死我活,而最終的希望,無非是獲得皇帝的寵幸,爲皇帝生下龍子,以母憑子貴,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是呢在下面這個朝代,妃子們打死也不敢生皇子,懷了孕還要偷偷打掉,因此私自墮胎盛行。那這到底是爲何呢?主要在於4個字。

在此王朝後妃打死不敢生皇子 還流行私自墮胎

網絡配圖

這個朝代就是北魏王朝,其建立者是鮮卑族的拓跋圭。在當時的鮮卑族,那還是剛剛走出原始社會,走向父權社會的早期,而且鮮卑族內部還有“先母而後父”的傳統,因此,母權還十分的強大,而且鮮卑自古就有母親長輩干政奪權的傳統。而且,在拓跋圭建立北魏的過程中,憑藉了其母族和妻族的強大支持,這些外戚當時都掌握了朝廷大權,雄霸一方。

如果一旦子幼母壯,那麼很可能外戚的權威進一步的加強,這種情況下,輕則大權旁落,重則改朝換代,王朝將陷入混亂,這是任何一個開國皇帝不願意看到的。而拓跋圭爲了王朝的穩定,同時借鑑漢武帝“立子殺母”的做法,爲了防止勾弋夫人在自己死後擅權,因此,在立劉弗陵的時候殺掉了勾弋夫人。

在此王朝後妃打死不敢生皇子 還流行私自墮胎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拓跋圭也繼承了這一制度,規定凡是被立爲太子的,其母親必須處死,這也就是立子殺母的制度。《魏書》中記載了王朝的每代皇后,在兒子被立爲太子後,按照舊制,賜死或者直接自殺,形成了穩定的制度。這樣情況下,其實就打破了後宮爭寵的源頭。那就是爲皇帝生下兒子,然後母以子貴。因此,當時北魏的後宮形成了兩個奇怪的現象。

一是,後宮無爭鬥,不像以前爲皇帝爭的你死我活,現在大家都很不在乎這種恩寵,就是皇帝不喜歡也沒關係,因此北魏的後宮那是最和諧的。二是,后妃們都不願意生孩子了,一旦發現自己有身孕,那麼在還沒有被發現之前,就通過藥物等墮胎手段流產。這樣做的目的,那是以免自己生下皇子,而一旦皇帝看上這個兒子,要立他爲太子,那自己就要遭殃了,因此,不生是最好的選擇。

在此王朝後妃打死不敢生皇子 還流行私自墮胎 第3張

網絡配圖

到了北魏孝文帝時代,問題終於出現了,因爲自己登基這麼長時間,竟然一個兒子也沒生出來,倒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妃子們都不願意生。最後,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宮女胡氏,冒着不怕死的精神給皇帝生了個兒子,也是孝文帝唯一的兒子。這位宮女也因此被封爲華嬪,以表彰其傑出貢獻。

而孝文帝也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兒子估計很難生出兒子了,王朝很可能面臨沒有繼承人的尷尬境地,因此,無奈下詔書廢除了這個制度,這位胡宮女也成爲了受益者,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但是自己並沒有死,母以子貴做了太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