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分屍”被傳了數千年 爲何讓洪秀全得了原創

本文已影響2.3W人 

車裂,一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人人聽之膽寒,聞之色變。戰國中期的政治家商鞅,因爲推行改革變法,侵害到舊貴族的地位和利益,引起他們的憤恨,在秦孝公死後,受誣陷而被以“車裂之刑殺之”。

人們普遍認爲,車裂就是五馬分屍,即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生生撕裂爲五塊,所以名爲車裂。

然而,歷代《刑法志》與有關史籍都有關於車裂的記載,但未見“五馬分屍”之刑,車裂究竟是不是“五馬分屍”?我們可以從古籍中尋找答案。漢朝許慎《說文解字》中有“輾,車裂人也”、“斬法,車裂也”等說法,將車裂、斬、輾相提並論,賦予相同的意義,即以銳利的兵器斷人肢體。先秦時,各國對公開處死的罪犯或敵人,無論用刀戈砍殺,還是弓箭射殺,最後都將肢解屍體高懸示衆。可見,車裂指用刀斧肢解敵人或罪犯的屍體,並非將人活活撕裂。

“五馬分屍”被傳了數千年 爲何讓洪秀全得了原創

而且,古人行刑到示衆這一過程,其順序是先梟首後分屍,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盡得(繆)毒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可見,車裂時的屍體已是無頭之屍,無法用五匹馬來分解了。

自漢景帝改革刑法後,景帝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使人淡忘,最終失傳。一些古書幾經後人篡改,如《南燕錄》中有“車裂嵩於東門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覽》中已被改爲“五車裂之”,中華書局的影印本中又成了“以五車裂之”,讀者以今視古,難免產生種種誤解。此外,民間文學、古典小說對這一刑罰的描繪,起了直接傳播作用,如《東周列國志》說商鞅被“五牛分屍”,這是“五馬分屍”俗話說的近源。在近代,“五馬說”已廣爲流傳,以至於洪秀全將“五馬分屍”刑當做太平天國正式刑名頒於天下,這是中國法制史上獨一無二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