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後被人知曉“守宮砂”已消失

本文已影響3.51K人 

慈安皇太后死了,慈禧最終登上了權利的高峯,能夠肆無忌憚地以皇帝的名義頒旨,在圓明園的清漪園原址之上修建頤和園,同時增葺西苑爲本人吃苦之用。

就清王朝當時的經濟實力而言,建造這麼一個在康乾盛世之時看來缺乏一提的園林,曾經非常費勁了。但國度的動亂不安,經費的嚴重缺乏,並沒有阻止慈禧一味吃苦的念頭。她在下旨動用了海軍30萬兩白銀的同時,又不惜從朝廷所屬衙門大量籌拆銀兩,終將頤和園建了起來,並準備在園內籌辦本人的60大壽。

令慈禧深爲遺憾的是,她那60大壽的盛大慶典尚未舉行,中日甲午戰爭的炮火卻已打響。清軍節節潰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哆嗦。名義上的一國之主光緒皇帝難以坐穩那把龍椅。在這緊要關頭,他不得不大着膽子匆忙下詔,將慈禧的慶辰儀式,改在紫禁城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之事,也即行停辦。

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後被人知曉“守宮砂”已消失

爾後不久,日軍進攻威海衛,佔領了劉公島,大清王朝苦心運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接下來便是遼東半島淪陷,京畿震驚,清政府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人們已很難記清大清王朝自道光以來簽署了幾這樣的條約了。本次條約使大清帝國割讓臺灣及一切隸屬列島給日本的同時,又賠償日本白銀二億兩。

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後被人知曉“守宮砂”已消失 第2張


戰爭的烏雲在使大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之後,暫時退去。但普天之下卻沒有迎來絢爛的陽光,相反的卻遭遇了百年稀有的水患、旱災、蟲災,數千萬災民在水火融合中無家可歸,生死無着。但此時的慈禧卻再也不顧國度大量割地賠款、財政極端緊缺的理想,更不顧百姓顛沛流離、餓殍遍野之慘痛了,她懷着沒能在頤和園舉行60慶典的缺憾和幾年後也沒有人完整猜想得出的一種極端複雜的心理,決然頒旨重修她那東陵地界的定東陵。召集天下精工巧匠,於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重修菩陀峪定東陵,並詔令羣臣在重修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將隆恩殿前的那塊丹陛石換掉。

按清宮規制,丹陛石上的“龍鳳戲珠”石雕圖案,本應是龍在上,鳳在下,意味皇帝爲天,皇后爲地,天地分離,也就是陰陽分離。世上的萬事萬物正是在這天地、陰陽的互相依賴、分離中產生的。但正在垂簾聽政的慈禧卻不論祖制和這來自自然界的道理。她要反其道而行之,詔令臣工一定要將丹陛石雕琢成鳳在上,龍在下,以示本人爲天,皇帝爲地,本人爲上,皇帝爲下。於是,一塊鳳在上、龍在下,“鳳龍戲珠”的丹陛石浮雕很快刻就,並鑲於定東陵的隆恩大殿前最顯要之處。

丹陛石上除了那雕得活靈敏現,栩栩如生,騰空展翅的翔鳳和騰水穿雲的蛟龍,在丹陛石最下端的“海水江崖”圖案中,還雕琢着一隻小小的壁虎,從崖石縫內鑽出來,前身微露,兩隻帶有五個爪的前腿伸出,口內吐出一股如意雲朵。這隻小小的壁虎,在外人看來只不過是一點裝飾或裝點,有和無都無礙大局,但慈禧卻對此不斷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後被人知曉“守宮砂”已消失 第3張

由於內行人曉得,這隻壁虎雖小,其暗含的寓意卻甚大。唯鑑於其暗含的嚴重寓意,清宮才作爲一種祖制堅持、傳播下來。這個隱意的來源於壁虎自身。相傳,在清以前的皇宮內曾飼養着許多壁虎,其食物以喂砂爲主,3年可養成七八斤重。養成的壁虎被逮殺後,放在陰瓦上烤乾,然後磨成細粉,用此粉在皇后、妃嬪臉額處點一點,其色鮮豔而不退。更爲巧妙的是,若宮中後、妃有亂宮的男女之事,紅點自然消逝。

慈禧最害怕的事:怕死後被人知曉“守宮砂”已消失 第4張

故歷代王朝又將壁虎命名爲“守宮”,並在宮中屢有實驗和應用。清朝宮廷雖不再飼養壁虎,但對其“守宮”的聲名卻疑神疑鬼,故在單獨興建的後、妃陵寢的丹陛石上都暗刻一隻壁虎,以爲“鎮物”。這種雕琢之法,作爲清宮的一種祖制保存了下來。至於慈禧面對這個“鎮物”,能否想到了有辱她的威嚴,或是感到本人葬入地宮後,靈魂真的被鎮住而不得自在,因此暴怒異常,也只要她本人才幹解釋了。

不論怎樣解釋,慈禧對丹陛石上那隻小小的壁虎產生了恐懼是肯定的。正由於如此,決議要重修定東陵的慈禧,才下令首先將隆恩殿前的那塊丹陛石換掉,重新安設沒有壁虎的石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