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漢代之後無“兵仙”?周瑜能與韓信相比嗎?

本文已影響9.98K人 

爲什麼說漢代之後無“兵仙”?周瑜能與韓信相比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如果要評選我國古代最強大的軍事家,韓信毫無疑問會獲得最多的票數。《史記》中對韓信的記載,表明他是冷兵器時代的絕對戰神:首先韓信自身孔武有力,後人評價馬超的驍勇時就曾經說“馬超有信、布之勇”;更關鍵的是,韓信具備軍事家的智慧和才華,無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還是在垓下大敗項羽,韓信的戰爭藝術曠古絕今。用劉邦的話說,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因爲韓信太強,所以後世很少有人在死後被人用韓信來比較的,畢竟後世武將,很難有人達到他的高度。如果某位名將死後,被比作韓信,可這位將軍達不到這種水平,豈不是徒增笑柄?

但是三國名將周瑜死後,諸葛瑾給孫權上疏時卻評價周瑜“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意思就是周朝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都不能跟周瑜相比。方叔是西周軍事家,曾經代表周王室擊敗了北方少數民族和南方的楚國;而韓信、英布是漢初的諸侯王,二人皆用兵如神,且勇猛過人,廣爲人們熟知,尤其是韓信,人稱兵仙。

爲什麼說漢代之後無“兵仙”?周瑜能與韓信相比嗎?

後世對於周瑜的評價非常之高,2000年來詠歎他的詩詞,在古代武將中是最多的,也是最膾炙人口的,比韓信、項羽還多。

後世爲什麼如此熱衷於評價周瑜呢?

從功業上對照,周瑜顯然不及韓信:

韓信爲劉邦打下的是一個統一的天下,周瑜只是幫孫權守住了一個三分之一的天下。

然而,周瑜爲將生涯,卻與韓信相當:

韓信拜將後不久,成功拿下三秦之地後,與劉邦分兵,本質是軍隊被劉邦收走,韓信只餘下幾千殘兵,可他迅速訓練起數萬強大軍隊,且連戰連捷,不久後軍隊又被劉邦收走,韓信居然用殘兵攻下龐大的齊國----而劉邦後期的軍隊可以說是韓信打造的;周瑜在遇到孫策之前,自己是有兵馬的,他在孫策創業階段攜帶身家追隨,在孫策軍隊形成規模之後,周瑜只帶2000兵50匹馬與孫策分兵,孫策死後,周瑜新發展大軍卻成爲東吳主力,孫權能夠守住東吳,主力軍隊就是周瑜創立的。

另一方面,雖然韓信組織的戰役要比周瑜多得多,基本上所有的戰鬥都是以少勝多,但是在面對真正重量級的對手項羽時,也得依靠諸侯軍隊的配合,才完成了十面埋伏;而周瑜在赤壁之戰中面對的卻是更加強大的曹操,幫手只有一個實力羸弱的劉備軍團,東吳大軍卻能讓曹操飲恨。

論勇猛,只有項羽、英布能夠與韓信匹敵;周瑜親自率兵衝鋒,屢敗曹軍,自然也是勇不可當。

戰略上面,韓信提出了《漢中對》,爲劉邦奪取天下指明瞭方向;而周瑜在京縣提出的二分天下的策略,從操作性上看,更在諸葛亮《隆中對》之上。

爲什麼說漢代之後無“兵仙”?周瑜能與韓信相比嗎? 第2張

只可惜,周瑜剛剛準備將二分天下的方案付諸實踐,就一病不起,死在牀榻之上了。但是周瑜的英年早逝,使得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就停留在赤壁之戰的巔峯時期了,僅從這段不長的人生去看,諸葛瑾等人認爲他比肩韓信,也是說得過去的。

而相比較韓信,周瑜在他短暫的人生當中,對孫氏始終是忠心耿耿,最初捨棄更爲強大的袁術投靠孫策,後來接受孫策託孤,對孫權也是盡心盡力,並沒有像韓信一樣,有謀反的污點。

諸多原因,後世給周瑜的評價非常高。除了蘇軾的《赤壁懷古》之外,李白、杜牧等許多大詩人都曾經歌頌過周瑜,這是歷代武將都不能做到的。

事實上,漢代之後,已經不可能出現韓信這樣的武將了

韓信的強大,和項羽非常類似。二人擅長用兵,韓信更是能夠充分的發揮天時、地利的優勢,用兵出神入化;同時,韓信和項羽都有個人非常勇猛,在冷兵器時代上陣殺敵能夠以一敵百,作爲一名主帥衝鋒在前,可以大大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戰爭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周瑜之所以早逝,根本上還在於他與曹仁的夷陵之戰中,親自跨馬率兵擊敵,結果被飛箭射中右肋,從此留下了致命傷。而這樣的事情,在韓信、項羽那個時代,很難發生。

在韓信、項羽的時代,雖然早已經發明瞭弓箭,但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弓箭造價昂貴,作戰中的使用規模並不大,主要還是靠步兵和騎兵的衝殺。這樣的情況下,個人如果足夠勇武,衝入兩軍陣中可以予取予求,而另一方的軍隊前陣被猛將斬殺一大片後,很容易崩潰--這也是爲什麼同樣的軍隊交手,韓信項羽總能以少勝多。

可是在漢代,尤其是東漢光武帝以來,大規模的發展金屬冶煉和手工業,弓箭的生產規模已經遠超前朝。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射程遠超弓箭的弩,對於步騎的威脅巨大(《中國兵器史稿》、《正說中國·東漢》)。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也是在這一基礎上生成的,箭矢密集,戰場已經不適合猛將衝鋒了。

爲什麼說漢代之後無“兵仙”?周瑜能與韓信相比嗎? 第3張

除此之外,這個時候攻城和野戰中還出現了威力巨大的投石車,《三國志》中記載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就曾經大規模的使用,而三國曹魏大發明家馬鈞還專門改進了這種投石車。

所以我們看到,《史記》中雖然記載劉邦曾經在與項羽對罵時被射傷,但是那麼多猛將,多數在作戰中帶頭衝鋒,卻很少有被弓箭射傷的記載,但是到了三國時期,武將身受箭傷比比皆是,比如關羽、周瑜,龐統則被箭雨射死,劉備進攻漢中時本來也是帶頭衝鋒,卻因爲箭矢太密集不得不後撤躲避。

再往後看,中國歷史上的戰爭模式就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已經很少有統帥會親自披甲上陣了。這樣的情況下,當初韓信、項羽那樣以一敵百的勇士已經不可能發揮特長,戰爭更多的比較的是弓箭、劍戟、馬匹的精良,武將們所能貢獻的更多就只是智慧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