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明明沒有什麼功績卻可以位極人臣?

本文已影響1.59W人 

張安世:資歷夠了,不需要政績也可以位極人臣。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古代,尤其是講究門第出身的隋唐以前,官員的兒子大都能繼續做官。這倒不難理解,畢竟做官是個技術活,官N代們繼續做官,處理起政務來更容易上手,也更能讓皇帝感到舒服。

而且,皇帝也喜歡用封賞功臣兒孫的方式籠絡人心,生在了官宦之家,有時候不想當官都不行。

酷吏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就是這樣一個不需要怎麼自我奮鬥就能位極人臣的太平官。

當然了,就像清官的兒子不一定是清官一樣,酷吏的兒子也不一定是酷吏——至少張安世不是。

張安世明明沒有什麼功績卻可以位極人臣?

富貴之前,無論第一代文化水平如何,後代們往往都能接受較好的教育。張安世就因爲讀書多學問好,得以在武帝的祕書處做文書工作。這種職位,對於普通官員來說,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兢兢業業地去做,而對於靠父祖蔭庇得授官職的人來說,實際上卻可以當作一個虛銜,並不一定真的要去做的。

可是,這張安世卻是個做事極認真的人,不僅每天按時上下班點卯幹活,而且遇到手頭的活兒多了,還會主動加班,以至於五天一次的“休沐”也很少休——別人回家洗澡,他繼續在辦公室裏埋頭幹活。

對於官宦子弟來說,這一點非常的難得。

這世上最可怕就是,人家不僅出身好,起點高,還比你努力。更可怕的是,人家還非常的聰明。

張安世第一次以自己的才能獲得武帝的賞識,是因爲一次丟書事件。

一次,武帝行幸河東,路上丟了三箱書,因爲書實在是太多了,只知道少了三箱,不知道少的到底是些什麼書。

武帝讓尚書上報丟失的書單,尚書一下子抓了瞎。

正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張安世舉手說:“我知道。”說完提起筆,刷刷刷,不一會兒一份書單就列了出來。

衆人將信將疑地把書單呈遞上去,武帝看了也是將信將疑。

過了幾天,丟的書被找了回來,衆人拿着張安世列出來的書單一一比對,發現竟然一本不差!

張安世明明沒有什麼功績卻可以位極人臣? 第2張

武帝大爲驚奇,立刻升任張安世做了做了自己的辦公廳主任——尚書令,不久又升遷其爲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

武帝死後,昭帝繼位,大將軍霍光執掌了大權。

受燕王謀反事件的牽連,朝中大臣如左將軍上官桀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相繼被誅殺,武帝舊臣老的老、殺的殺、退休的退休,其他的大都無法得到霍光信任。可是,新掌大權的霍光又不得不靠武帝舊臣撐門面,一來增加一下自己的合法性,二來拉攏一下天下人心,所以,選擇一個威信高、老成持重又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與自己做搭檔,就成了當務之急。

找來找去,霍光看中了張安世。

張安世出身名門,做事低調,名聲極好,德高望重,人畜無害,確是不二之選。於是,霍光將張安世由光祿大夫提升爲光祿勳,進而晉封爲富平侯,做了自己的陪襯。

第二年,昭帝駕崩,霍光又以自己和張安世的名義,一起迎立昌邑王劉賀爲帝。這劉賀,就是墓葬剛剛被髮掘出來的海昏侯。

劉賀做了二十多天皇帝,不合霍光的心意,於是霍光又與張安世一起廢掉了劉賀,迎立皇曾孫劉詢爲帝,是爲漢宣帝。

名義上是一起廢立,實際上自然是霍光說了算。

張安世小心謹慎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他曾經舉薦過某人,那人得到任命後到張府致謝,張安世竟然大爲震怒,從此不與那人再有往來。有人找他請求舉薦,他當面說的是:“你的功勞皇帝都知道,只要幹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何必這麼在乎職位高低呢?更何況,哪有這麼自己要求升職的呢?”可是,過不幾天,此人便獲得了升遷。

這麼做,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惟恐被人詬病,落手把柄,免得像自己的父親張湯那樣不得好死。

那麼,張安世只是一個應聲蟲,霍光說啥就是啥的沒主意的人嗎?當然也不是——胸中有丘壑,這也是霍光之所以選擇他作爲自己的幫襯的原因所在。

具體表現就是,每次軍國大事,他都會參與其中,意見常常被採納,但是,一旦定下大計,他又立刻趕在政策出臺之前稱病在家。等到詔令出臺,他又會派人去丞相府裏詢問打聽,裝作事先不知底細的樣子。所以,朝臣大都不知道很多軍國大事都有他的參與,還以爲他只是個沒什麼主意的木偶呢。甚至有人當面批評他身居高位,不僅對皇帝無所裨益,在人才舉薦上也無所建樹,純屬尸位素餐。對此,他也只是一笑了之,並不辯解。

這種謹慎,與父親張湯的影響不無關係。在重口供輕證據的當時,跟着父親看慣了什麼叫做禍從口出,看慣了什麼叫做落人把柄人頭不保,要想苟活性命與盛世,恐怕就不得不處處小心謹慎了。

張安世明明沒有什麼功績卻可以位極人臣? 第3張

與父親明裏與人爲善暗裏整人不斷不同的是,張安世雖然明裏不預政事不舉人才,暗裏卻無論是在國家大事上還是人才舉薦上都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對於他人的過失,他也是能遮掩就遮掩,因此,在口碑上,他也比自己的父親更好。

比如,有郞官酒後在大殿上尿尿,主事者將其抓捕後告到張安世這裏,張安世說:“你怎麼知道那是尿呢?你看到他尿了嗎?你怎麼知道那攤東西不是誰潑的水呢?再者說了,因爲這麼點小事給他定個罪,毀了他的一生,太殘忍了吧?”

做人低調、隱人過失、獎掖人才、老成持重,不貪功、不圖名,在官場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你以爲張安世一生宦海沉浮始終屹立不倒靠的就只是這些嗎?

當然不是。

如果只靠這些,早就死翹翹了。

上面這些優秀品質只是張安世一生官場平安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他最大的護身符不在他自己這裏,而在他哥哥那裏。

張安世的哥哥名叫張賀,曾經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兒子太子劉據的寵臣。劉據被人誣陷謀反,後來被殺,張賀也受到了牽連。原本論律該斬,但考慮到是功臣張湯的後人,死罪被免,活罪沒饒,施了宮刑。

宮刑後的張賀成了宦官,被任命爲掖庭令,主管後宮女工等事。

當時,掖庭養着個孩子,是被殺的戾太子劉據的孫子,也就是武帝的曾孫,名叫劉詢。由於是廢太子之後,劉詢很不受人待見,沒人把他當回事兒,對待他的態度也很不好。

張賀是劉詢爺爺的舊臣,而且始終認爲劉據謀反是爲人所迫,對劉詢自然多了一分親近,加之劉詢當時還只是個幾歲大的孩子,所以對劉詢一直關愛有加。不僅管吃管穿,等劉詢長大一點,還教他讀書識字,等到劉謁到了娶妻的年紀,更是拿出自己的家財作爲聘禮,幫劉詢討了個老婆。

因爲這層關係,張賀在劉詢眼裏,那就是自己家人一般。

誰能想到,原本誰都不待見的廢太子的孫子,有一天竟然當上了皇帝呢?

苦出身的劉詢是個知道感恩的人,可是,等他當上皇帝的時候,張賀已經死了。而且,在被施宮刑之前,張賀也沒來得及留下後代。

但恩是要報的,既然哥哥不在了,那就報到弟弟身上好了。況且,弟弟還是迎立自己的功臣。

就這樣,終宣帝之世,張安世及其後人一直深受寵信,宣帝之後,張氏一門仍然“保國持寵”,連綿不絕,所謂漢興以來“未有若富平侯者”也。

《紅樓夢》正冊關於巧姐的判詞寫的是: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他媽王熙鳳偶然間接濟了劉姥姥,結果,多年以後,賈家破敗,巧姐被賣入娼門,劉姥姥知恩圖報,傾家蕩產將巧姐贖了出來。

張賀當初撫養劉詢之時,肯定從未想過有一天劉詢能夠成爲皇帝,能夠給自家帶來富貴——單純地做個好人,自然會有好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