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殺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殺十族是真的嗎

本文已影響2.81W人 

還不瞭解:明代方孝孺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方孝孺真的被滅十族?朱棣殺方孝孺是對還是錯,他到底該不該殺?

關於方孝孺被滅十族一說,暫時無法確定,多數史學家認爲這只是後人爲了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誇大事實所產生的謊言,比如清朝名詩人朱彝尊就說:“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之說,乃士人傳說之過,有所誇張”,這就是讀書人以訛傳訛,純粹胡說八道而已;晚清的一位明史學家也曾說:“當日或加三爲四,或加九爲十,傳聞異詞不足辨”,朱棣誅方孝孺幾族,從朱棣到現在,三族、四族,也有九族、十族一說,這完全不能信。

士人們之所以會製造出朱棣誅滅方孝孺十族這樣的謊言,其目的就是爲了污衊朱棣,讓世人認爲朱棣就是一位殘酷的暴君。

爲何認爲方孝孺被滅十族是謊言呢?方孝孺“誅十族”一事在明清官修的正史中從未出現過,明代所修之史不出現,倒還能理解,畢竟誅十族實在是有傷天和,若記載,難免會讓後人說朱棣殘暴,因此明史不記載,這到可以理解。但是,作爲後繼之朝,如若真的發生過朱棣誅滅十族一說,清修明史時不可能不寫。可是,事實上,清所修明之正史,其都未記載有方孝孺被誅十族這樣的事情。

朱棣殺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殺十族是真的嗎

如被收錄於清乾隆朝所修的《四庫全書》存目中的《立齋閒錄》一書,其就記載:“今校南京錦衣衛鎮撫司監簿除前編缺壞外所存簿籍載正學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諒經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孫起宗起成起莊小荀居安淵勝族孫崇儉等”,就是說方孝孺雖的確是被朱棣滅族,但是隻是滅其父族,並沒有牽連其妻族和母族。再如《革除遺事》亦記載:“嗣君既亡,文廟納姚廣孝言,召用之。孝孺不屈,繫獄。遣人諭旨,終不從……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其人數與《立齋閒錄》所載相等,亦可佐證其記載無誤。

因此,從種種跡象表明,方孝孺被誅十族一說,其真實性真的有待考察,多半是假的。

當然,無論方孝孺是否被朱棣誅滅十族,方孝孺被朱棣所殺,並被車裂於街市一事,這倒是確鑿無疑的。

那方孝孺到底該殺不該殺呢,殺他是對還是錯?

首先,關於方孝孺爲何會被朱棣所殺,其現今大概流傳着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出自明代所修之官方史書《明太宗實錄》:“執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至闕下。上數其罪,鹹伏辜遂戮於市”,其意就是朱棣攻陷北京後,將方孝孺與黃子澄、齊泰二人一起列爲國之奸臣,認爲他們是致使建文與朱棣骨肉相殘的罪魁禍首,所以下令將他斬首。

朱棣殺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殺十族是真的嗎 第2張

第二個版本:出自《明史》:“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諸市”,其意就是朱棣謀朝篡位成功後,爲了佔據大義,讓自己的帝位變得合法,所以就叫身爲大儒的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但是方孝孺不但不同意,還大罵朱棣是謀朝篡位的逆賊,最後朱棣被惹怒,下令將其車裂於市。

第三個版本:出自《野記》:“文皇既即位,問廣孝誰可草詔?廣孝以方對,遂召之。數往返,方竟不行,乃強持之入,方披斬衰行哭。既至,令視草,大號,詈不從,強使搦管,擲去,語益厲,曰:“不過夷我九族耳!”上怒雲:“吾夷汝十族。”左右問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於是盡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爲方友者殺之”,大意就是明成祖要方孝儒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儒不肯起草,明成祖就以誅他九族恐嚇威脅他。方孝儒卻很硬氣的說:你就是誅我十族又怎樣?於是朱棣遂誅了他十族。

在這三個版本中,以《野記》所記載的事情,最讓人所熟知,但是我們剛纔也說了,方孝孺被誅十族,這多半是假的,因此《野記》所記之事,也多半不可信。至於第一、第二個版本,其可信度較高,兩者所記載之事大同小異,只是《明史》記載的更爲詳細。

從《明史》、《明太宗實錄》可知,方孝孺之所以被殺,是因爲他不願意聽從朱棣的吩咐,不願意爲他這個謀朝篡位者撰寫即位詔書,再加上方孝孺又是建文帝的死忠分子,建文帝在位時,他就多次上諫,要對朱棣下死手,並在對付朱棣一事上,多次出謀劃策。

因此,因方孝孺至死不降,且對朱棣始終有仇恨,如此朱棣只能殺了他。

朱棣殺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殺十族是真的嗎 第3張

對於朱棣而言,其實殺方孝孺沒有對錯之分。自古成王敗寇,方孝孺作爲敗者一方的成員,加之又誓死不降,因此無論如何,朱棣斷然不會留下這一“禍害”。要了解,方孝孺可是明初大儒,師承元末被譽爲“天下第一儒”的宋濂,他在士人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都是極其顯貴的,如若朱棣放過方孝孺,而方孝孺卻一意孤行的要與朱棣對抗,憑藉着他在士人圈中的影響力,他絕對能給朱棣造成一定的傷害,雖說不能夠推翻他,但是噁心一下他,給他的繼位抹上一些黑點,讓他身後名變污,這卻是完全可以的。

因此,對於朱棣來說,在方孝孺打死都不投降的情況下,殺他是唯一的選擇,留着他對朱棣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會是“禍害遺千年”。至於爲何要誅殺方孝孺全族,個人認爲這就是朱棣在立威。畢竟朱棣是屬於實實在在的謀朝篡位,說白了就是逆賊,他的帝位得來的就不光彩,此時天下有一半的讀書人和官員或是明裏,或是暗裏的反對朱棣的。因此,對於朱棣而言,他要想穩定住自己的帝位,就必須立威,讓天下人害怕自己,不敢反對自己,由此作爲天下讀書人所敬仰的方孝孺,他自然就成爲祭旗的對象,“滅其全家,以堵天下攸攸之口”。

而對於天下讀書人而言,朱棣殺方孝孺,自然是殺錯的。方孝孺在他們眼裏,可是道德的典範,是讀書人的標杆,是“天下讀書種子”。因此,殺掉方孝孺,對於讀書人來說,就是澆滅了他們所有的希望。

當然,無論方孝孺被殺的對與錯,方孝孺的精神卻是讓人值得尊敬的,你說他愚忠也好,還是愚蠢也好,他對於自己心中的那份道義的堅持,併爲此不惜“以身殉道”,是“有殺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這份精神就值得我們爲之尊敬。正所謂“明代學問文章遠遜唐宋,惟氣節獨高千古。其倡之者,方正學也。……宋儒道學,至元末而已衰,地方正學以氣節振之,一代忠臣烈士,接踵而出。論明儒者,當以方正學爲第一。《明儒學案·師說》始於方正學,得之矣”,其堅持道義、英勇就義的氣節足以讓他彪炳史冊,流傳千古。

當時,對於方孝孺而言,其要保住身家性命並不難。他與齊泰、黃子澄兩人不同,他並非是主導削藩的核心人物,再者他雖爲建文帝在削藩一事上出謀劃策,但建文幾乎就沒有采納過他的計策,所以他對朱棣而言,並沒有那麼的遭人,且當時方孝孺的名聲又極爲顯貴,朱棣急需借用他的名聲去安撫天下的讀書人,因此如若他投靠朱棣,朱棣斷然不會殺他,反而有可能讓他“使稍稍遷就,未必不接跡三楊”,即跟楊榮、楊士奇、楊溥一樣,成爲內閣大臣。

方孝孺也未必不知,拒絕朱棣,後果會十分嚴重,而只要他答應爲朱棣起草即位詔書,不但能保住性命,榮華富貴也會接踵而來。但是,方孝孺實在太剛,他不願意去受一個篡奪皇位的藩王驅使,因爲在他看來,朱棣就是一個亂臣賊子,跟着他幹,就等於背棄自己的道義,而背棄了自己的道義,就等於是讓自己生不如死。他不願背叛他曾經爲之效力的建文帝,不願爲苟且偷生而喪失氣節和操守,所以與其生不如死,還不如慷慨就義來得痛苦,最終他選擇了慷慨就義。

只得說,方孝孺是“讀書種子”,當時的第一大儒。

朱棣殺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殺十族是真的嗎 第4張

對於天下而言,方孝孺貢獻無疑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讀書人而言,他視道義爲生命的精神,替天下“正統”之說重建了道義原則。明之前,對於正一統說,人們只重視大一統,而輕道義,基於此,當時皇帝爲了爭奪正統的身份,往往是不擇手段,利用武力來解決一切,致使生靈塗炭,生靈塗炭。但是,隨着道義原則的重建,在方孝孺的薰陶下,天下人對於正統的看法,開始慢慢傾向於是否道義,如若其皇帝不道義,則勢必會被天下人所聲討,其勢必不穩固。

由此,爲了讓自己的帝位穩固,皇帝往往就只能是或被迫,或主動地講道義,因此這就有效的抑制統治者的慾望和濫權,因爲道義在公不在私。將道義高懸於世俗和強權之上,突出“正”在正統論中的地位和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讀書人對於理想政治的追求,從而避免了正統論淪爲帝王之術的附庸,反而是成爲了一種能約束帝王行爲的存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