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爲什麼與寡居大嫂的矛盾那麼大?

本文已影響1.47W人 

根據史馬遷《史記》的記載,劉邦兄弟四個。老大叫劉伯,老二叫劉仲(又名劉喜),劉邦(季)排老三,四弟是劉遊(又名劉交)。劉邦當皇帝后,封二哥爲代王,封小弟爲楚王。而他大哥劉伯結婚沒幾年,生下個兒子劉信,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丟下孤兒寡母單過,孩子亦即劉邦的侄兒劉信,是由寡居的大嫂一手拉扯大的。

漢高祖劉邦爲什麼與寡居大嫂的矛盾那麼大?

網絡配圖

這一路封賞下來,二哥、四弟都有份,怎麼獨不見劉邦給大哥家一點好處呢?就算大哥早死,可他兒子劉信已長大成人了呀?這裏頭有原因,有個相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爲早年劉邦跟大嫂有過節,結下了樑子。這個樑子是這麼結下的,史記記載“始高祖微時,嘗闢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爲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原來劉邦早年整天遊手好閒,喝爛酒,睡寡婦,跟一幫小混混們在一起打架鬥毆、惹是生非,大嫂很看不慣這個小叔子。最讓她討厭的是,劉邦一犯了事,官府要捉拿,他就帶着這幫小混混跑到大嫂家來躲避,還要大嫂吃喝招待。大嫂實在是煩透他們了,後來想了個辦法,等劉邦一夥人來家裏,嫂子假裝鍋裏的羹早已吃完,故意用勺子把鍋底颳得噹噹響,一夥人看到這動靜,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悻悻地丟下劉邦藉口都走了。等劉邦湊到鍋跟前一細看,發現鍋裏還有羹,從此心裏就對大嫂產生了極大的怨恨。——太不給咱面子了!

漢高祖劉邦爲什麼與寡居大嫂的矛盾那麼大? 第2張

網絡配圖

正因此,“及高祖爲帝,封昆弟,而伯子獨不得封。”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劉邦做了皇帝,其他兄弟子侄都得到分封,唯獨不給大哥的兒子一點賞賜。爲這事,劉老太公看不過眼去,找到劉邦,替大兒媳和大孫子求情。劉邦這樣回答他爹:“某非忘封之也,爲其母不長者耳。”爹呀,我不是忘了封我這個侄子,是因爲他那個娘不是個厚道人。最終,在劉老太公的一再勸說下,劉邦纔給侄子劉信封了個侯,而這個侯,劉邦的大嫂聽了,直叫她羞臊臉紅無地自容。

漢高祖劉邦爲什麼與寡居大嫂的矛盾那麼大? 第3張

網絡配圖

劉邦給侄子劉信封的侯名爲“羹頡侯”,羹頡侯是個什麼意思呢?安徽舒城縣有個羹頡山,劉信的封地正是在這裏。貌似巧合,實則是劉邦蓄意要讓大嫂難堪——“頡”與“戛”字同音,意作敲擊, “羹頡”亦即“敲擊羹鍋”,——讓你當年假裝刮鍋底不給咱兄弟們飯吃!你說兒子頭上戴着這麼一頂貴冠,讓做母親的天天想起當年慢待小叔子的事,還不心裏總鬧得慌?看來劉邦挺小心眼的。

宋代的蘇軾就劉邦戲謔報復大嫂這件事很看不慣,曾發過感慨,還質問了一下男子漢大丈夫的漢高祖劉邦:“高祖號爲大度不記人過者,然不置轑釜之怨,獨不畏太上皇緣此記分杯之語乎?”“轑釜”即“櫟釜”,意思還是刮鍋。高祖您也號稱是大人不記小人過的人,念念不忘大嫂當年刮鍋逐客讓你丟面子的事,就不怕你爹劉老太公也像你一樣,忌恨你當時眼看着項羽要烹了他,你還聲稱烹了老爹分一杯羹給你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