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本文已影響8.55K人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墨子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墨子作爲"遊俠兒"的"祖宗",不僅以身行俠,還將"俠"的思想發展成了一門獨立的文化,可謂是把"行爲主義"玩出了哲學高度。"遊俠"在墨子之後聲名大振,使得司馬遷都爲之立傳,《史記》中專門有《遊俠列傳》一章來描述他們: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

那什麼是"遊俠"?呂思勉先生下了這樣的定義:"好文者爲遊士,好武者爲遊俠"。武與俠的聯繫使之又逐漸演變出了"俠客""刀客""劍客"甚至是"刺客"外延。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俠客被賦予了超絕的地位、高深的智慧與極致的瀟灑。事實上在古代社會也存在對於俠客的崇拜。李白就曾作詩讚揚俠客: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由此也可想見墨子思想及墨家文化的影響力在民間從未間斷,甚至其影響力並不亞於儒家思想,否則,墨家與儒家就不會並稱爲"當世兩大顯學"了。

墨子作爲"遊俠"中的"鉅子"、傳統的反叛者,越是年代久遠,越被賦予傳奇的色彩。

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01.兼愛

作爲年輕人誰不反叛呢?只不過有的人反叛過又妥協,有的人就堅持一路向南走,撞破了頭,闖出來一條路。

據傳墨子原來師從儒門學習,在學習中墨子發現了儒家思想的弊端,或者說發現了其與自身價值觀念不相符的地方。許是愛之深,所以責之切,他乾脆自立門戶,專門批評儒家。

他主要從四點詬病儒家:不信鬼神、厚葬、禮樂、以及命數之說。與之相對應的墨子強調天志、明鬼、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

儒家說不信鬼神,墨子偏要說上天有自己的意志。儒家說"事死如事生",墨子偏要說爲了人民的財富和精力一定要節儉,葬禮更要節儉。儒家支持禮樂,維護貴族階層的利益,墨子偏要站在下層人民的立場上聚合遊俠,認爲任人應該唯賢,打破貴族壟斷。儒家說愛有差別:"信以爲人之親其兄之子,爲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墨子偏要說:兼相愛,交相利。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家學說創始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非儒"。

在墨子的諸多思想中"兼愛"是其核心。“兼愛”不僅是反對儒學的重要思想武器,還是墨家門人"行俠"與"報國"的理論支撐。

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第2張

02.兼愛之俠義

墨子認爲天下之亂起於愛有差別,倘若愛別人如愛自己、愛他國如愛己國那天下哪裏還有紛爭呢?這是"兼愛"的本質,即平等地愛每一個人。

因爲"兼愛",所以我要將我朋友的父母視同我的父母,我要將我朋友的子女視同我的子女,我可以爲我的朋友做一切事,這就是後人常說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墨子以這種學說作爲基礎,在亂世中聚集了一批墨門門徒,墨子作爲團體的最高首領"鉅子",對所有團體成員具有決其生死的權威。

按現代的話說這與"抱團取暖"類似,又與"僱傭兵"類似,但不同的是在墨家團體中有極爲嚴格的紀律要求。

墨家雖然作爲民間團體,但是由於其人數多、紀律嚴,使得這個團體得以參加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行動。

在《墨子》的《公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宋國受到楚國侵略,墨子爲了勸退楚王與公輸班進行了新式器械的攻防演練。公輸班九攻九敗,最後暗示道:只要殺了墨子就攻宋可成。墨子怡然不懼說:"我的弟子們已在宋國城牆上等候,即便殺了我,也不能殺絕他們。"楚國國君只能無奈退兵。

這可以看到墨門雖聚之以遊俠,但與普通遊俠並不相同。普通遊俠重視承諾、拿錢去厄,但墨家俠客不僅有俠義精神,還有道德準則,更有家國情懷。這也可以理解爲"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第3張

03.兼愛之功利

"兼愛"不僅是墨子對於自身及旁人的道德要求,還是墨子的政治主張。

墨子想要通過"兼愛"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墨子·兼愛下》說:

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依以長其身。

其實這和儒家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幻想中的"大同"世界。那區別在哪呢?

在"有所依以長其身"後面還有兩句話:

今唯毋以兼爲正,即若其利也。

也就是說墨子認爲"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美好社會是奉行"兼愛"的好處。墨子將好處、利益赤裸裸地擺於眼前,誘使人們"兼愛"。

《墨子·兼愛中》也提到: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這就將"兼愛"變成了一種等價交換,讓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馬薇薇對於愛情雞湯的批判。

馬薇薇批判"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這句話時說道:"愛情成爲了菜市場當中的等價交換,必須要你先怎樣,然後我才能怎樣……"。墨子則是將這種順序顛倒了,即:我這樣做了,你必須回報我那樣。

這當中體現了墨家文化的功利主義、等價交換原則,以及"俠義"與"兼愛"是爲了獲得更大的好處的思想。這有點像現在的投入與產出。

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第4張

04.兼愛之辯

墨家的"兼愛"學說引起了其他學派的攻擊,有人質問墨子門人說:天下的人是無窮的,你們說兼愛,愛得過來嗎?

墨子門人回擊道:人如果沒有充滿無窮的地區,就說明人還是有窮的,數盡有窮的數目並不困難。人若是充滿了無窮的地區,那就說明原來無窮的地區是有窮的,那歷盡有窮的地區也是可能的。

墨子門人的回覆看似有理,但是回答的重點只側重於人與地區的有窮與無窮,論證了在人與地區都有窮時,"兼愛"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並沒能論證"兼愛"在實際上可行性。

另一種反對聲音說:"墨家不是講求'兼愛'麼?既然要無差別的愛每一個人,那爲什麼要'殺盜'呢?"

對於這種說法,墨子門人在《小取》中回擊:

獲之親,人也。獲事其親,非事人也。其弟,美人也。愛其弟,非愛美人也。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船,木也。乘船,非乘木也。盜,人也。多盜,非多人也。無盜,非無人也……殺盜,非殺人也。

什麼意思呢?車船都是木頭做的,乘車船卻不是乘木頭,弟弟是帥哥,愛弟弟但不是愛帥哥,所以推論出殺盜不是殺人。這樣論證就將盜排出了人的行列。就像現在有句罵人的話是:我罵人呢?我罵你了嗎?潛臺詞就是:你不是人。所以墨子門人的潛臺詞就是:我們是兼愛平生的,我們不殺人,我們殺的都不是人。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是的,墨家的反擊和名家的"白馬非馬"之辯有相似之處。因此,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使墨家達到"自圓其說"的目的,反而使墨家學說淪落成詭辯之流,陷入了名實相對論的邏輯怪圈之中。

墨子的思想是怎樣的?他與“遊俠”有什麼聯繫嗎? 第5張

05.功利之極致

墨家的辯論不但不能使人信服,反而背道而馳。墨家後期的學說也由"俠義"徹底轉向"功利"。

《大取》中說:

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非取害也,取利也。

這是墨家"取利避害"文化思想的極致。墨子深信"義,利也。"也就是說爲什麼要行仁義呢?其本質是爲了獲取利益。因此,不但義的本質是利,忠君、行孝、建功也都是有利可圖的。

在西方,功利主義被分成三種:利己、利他、利絕大多數。

墨子的功利主義更多的是傾向於利他與利絕大多數。這從:"忠,以爲利而強君也。""孝,利親也。""功,利民也。"這些說法中可見一斑。

確切地說,墨子的思想雖然講究"功利",但是"利己"卻是被排在最後面的,墨子更希望通過利他人而形成一個友善的社會關係,通過友善的社會關係形成友善的國家,最後再由友善的國家反哺到自身,使自身獲得應得的好處。

因此,談到墨子或者墨家不應該只談其俠義思想或者是功利主義。在墨家,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再談到脫胎於墨家的俠客思想時也不該摻雜入“俠客都是無私奉獻的”這樣的主觀臆斷。

私以爲其實“俠與利”的結合更貼合俠客的精神本質。俠之大者,的確爲國爲民,但古往今來的大俠客或許不屑於爲錢權動心,但其追求的往往是千古的清名。從這個角度來看,認爲俠之大者是懷俠義之心求千古之利也是不爲過的。荊軻如是。專諸如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