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至今仍震撼心靈的軍事天才白起之死

本文已影響4.15K人 

白起是一個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的軍事天才,真正永無敗績的戰神。正因爲追求職業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絕向秦昭王妥協,導致了最後自刎的悲劇下場。或許在白起看來,正確比活着更有價值,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敗紀錄的真正原因。  

揭祕至今仍震撼心靈的軍事天才白起之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九月天氣,秋高氣爽。

秦國士兵在著名的長平大戰後休養了八個月,再一次出征了,目標仍然是趙國首都邯鄲。

這次主持對趙工作的將軍是五大夫王陵,因爲此時武安君白起病倒了,不能率兵出征。也許是此時的趙國已經迅速從上次戰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也許是王陵的確能力不足,總之王陵領導的討趙戰爭很不順利,整個軍事行動乏善可陳。爲了支持王陵的工作,秦昭王后來又陸續增派了援軍,可是王陵不僅沒有扭轉不利局面,反而屢戰屢敗,後來竟然在陣前損失了五名校尉。這樣的慘敗在白起主持秦國軍事工作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經過這次軍事失利,秦昭王越發深刻地認識到了白起的價值。

就在王陵的五名校尉陣亡之後不久,秦國的第一名將武安君白起病癒了。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只要這臺國寶級的戰爭機器再次啓動,秦昭王就有信心橫掃一切障礙。於是秦昭王派出了使者去看望白起,並向白起轉達了秦昭王希望白起再次領命出征、代替王陵進攻邯鄲的願望。白起此時冷靜得像塊秋風裏的石頭,他堅決地拒絕了秦昭王的提議: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白起親自指揮過對趙國的戰爭,他對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有切身體會,如果不是趙孝成王中了應侯范雎的離間計,讓趙括替代了廉頗,長平大戰的勝負其實很難預料。長平大戰之後,趙國不僅元氣大傷,而且國內士氣低落、民心浮動,那正是奪取邯鄲的最佳機會。然而蘇代忽悠了范雎,范雎又忽悠了秦昭王,秦昭王突然對疲憊的士兵發了善心,征服趙國的戰爭在邯鄲城下戛然而止。現在可怕的趙國在廉頗的領導下恢復了士氣和力量,而秦昭王突然又要打邯鄲的主意了,這在白起看來很不理智。白起判斷秦國進攻邯鄲不僅無法取得勝利,而且還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白起的理由主要有四個。 

首先邯鄲並不是一座平常的城市,而是趙國的首都,趙國在這裏不僅部署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強大的軍力,而且邯鄲作爲趙國的象徵,上至君主下至士兵百姓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首都,爲了自身的安全和生存,趙國上下必然會萬衆一心拼死保衛。 

揭祕至今仍震撼心靈的軍事天才白起之死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是經過長平之戰,其他五國,特別是與秦國接壤的幾個國家對秦國的征服戰爭有了清醒的認識。如果趙國滅亡,其他國家就會一個接着一個地淪爲秦國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所以這次趙國的首都邯鄲遭到攻擊,各國諸侯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趙國的同情和支持,有的向趙國派出了援軍,有的提供了各種物資支持,總之,秦國滅亡趙國的戰爭已經演變成秦國與其鄰國之間的戰爭。

第三,經過常年的征戰,秦國的實力也明顯削弱,按照白起的說法,長平之戰雖然殲滅了趙國四十萬人,但是秦軍也陣亡過半,國內無論經濟還是兵源都出現了難以爲繼的現象。

第四,邯鄲距離秦國距離遙遠,中間不僅隔着黃河,而且還隔着太行山,在當時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下,拉開如此長距離的戰線遠征,在缺乏外援和羣衆基礎的情況下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可是速戰速決根本不可能,理由就是前四條理由。如果秦軍進攻邯鄲的時候不能迅速取勝,就會被趙國拖住秦軍的主力而欲罷不能,這時候,如果其他國家再從其他方向對秦軍或者秦國本土發起進攻,那麼秦軍就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這樣看來,白起拒絕出任圍攻邯鄲戰役的總司令好像並不是因爲上次秦昭王草率停戰罷兵鬧情緒。作爲一臺高度精密的戰爭機器,白起無法接受一場經過嚴密論證後註定失敗的戰爭,這纔是他拒絕秦昭王任命的真正原因。

老闆都不愛聽解釋,秦昭王根本沒有認真思考白起的建議。看到自己的使者碰了釘子,秦昭王親自跑到白起府上請他出山。出乎秦昭王意料的是,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居然一點面子都不給,武安君白起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拒不接受秦昭王的任命。秦昭王還是不甘心,他派出了范雎去勸說白起,范雎早年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他能成爲秦國相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自己邏輯嚴密的分析和令人拍案的口才。秦昭王心想,也許口若懸河的名相范雎能夠說服這位固執己見的名將白起。秦昭王也許並不瞭解范雎和白起之間的微妙關係,總之,白起見到了范雎就更加堅定了絕不從命的決心。

爲了避免秦昭王繼續糾纏,武安君白起再次稱病,三十多年的戎馬奔波怎麼可能沒有毛病,白起做出了準備退休的姿態。選將不是搶親,武安君執意不從,秦昭王也無可奈何。於是秦國派出了長平大戰的前期總司令王齕代替王陵出任邯鄲前線總司令,指揮圍攻邯鄲的戰役。

後來邯鄲戰役的發展跟武安君白起預料的分毫不差。

王齕接替王陵以後仍然無法突破邯鄲城的防線,這場戰爭自王陵上任到王齕接任之後持續了整整十七個月,秦軍在邯鄲城下始終無法前進一步。後來,楚國的春申君和魏國的信陵君率領的數十萬援軍趕到了,秦軍內外交困、腹背受敵,慘敗而歸。 

武安君白起的預言變成了殘酷的現實。如果白起是一位縱橫家,他此時就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由於不合時宜地充當了歷史預言者而處境危險——白起的英明證明了秦昭王的愚蠢,而作爲秦國的最高統治者,秦昭王是不應該愚蠢的。因爲慘敗而被證明愚蠢的君王很可能像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受到父母的指責那樣產生過激行爲。與叛逆少年不同,受到刺激的君王不會選擇離家出走,而往往會選擇消滅英明的預言家。所以此時武安君白起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向秦昭王表忠心表決心,而絕口不提自己的英明預言。如果那樣,雄才大略的秦昭王很可能還會繼續重用白起,白起甚至能借此機會重新掌握秦國的大權,進而把政敵范雎踩在腳下。即使白起厭倦了血腥殺戮的戎馬生涯,真的想退休安度晚年,此刻爲了自保他至少應該閉嘴,儘量保持低調。

可惜白起不是縱橫家,他聽說了王齕在邯鄲慘敗的消息以後,不僅沒有向秦昭王積極靠攏,甚至沒有閉嘴,他沾沾自喜地到處跟別人分享自己的預言心得:“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點評:就憑這種表現,白起必死。)  

揭祕至今仍震撼心靈的軍事天才白起之死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秦昭王很快就得知了白起幸災樂禍的消息,秦昭王憤怒了。白起雖然出色,可是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如果沒有秦昭王的重用,出身士卒的白起就不可能有今天武安君的地位和待遇。在秦昭王看來,如果白起能夠急國家之所急接受任命擔任邯鄲前線總司令,秦軍或許不會遭到如此慘敗,畢竟在白起的軍事生涯裏從來就沒有過失敗兩個字。可是現在白起不僅不出力,反而對自己成功預測了秦國的慘敗而得意揚揚地說起了風涼話,這讓秦昭王的自尊心很受傷。

秦昭王決定不再容忍白起置身事外作預言家,他對白起下了一道嚴厲的命令,要求白起必須馬上出任秦國將軍。武安君白起既然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無法超越的戰爭紀錄,就必然具有超凡脫俗的心理素質和人生信條。在接到秦昭王殺機已顯的命令後,白起依然我行我素,堅決聲稱自己的健康狀況無法適應秦昭王的任命。秦昭王再次派出了縱橫家出身的范雎去請白起,白起當然還是不會給仇家范雎面子,繼續稱病要求療養。

秦昭王對這位永遠不會犯錯的武安君徹底喪失了耐心,盛怒之下秦昭王下了一道人事任免的命令,不僅免去白起武安君的頭銜,而且一擼到底讓白起充當普通士兵,並且要求白起馬上離開咸陽到陰密的軍中報到。四十年的艱苦奮鬥和南征北戰,白起由一個基層士官不僅一步一步登上了秦國第一名將的高位,而且還獲得了終生成就獎。現在一切都隨風而去,白起的人生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白起徹底病倒了,這次是真的,這位戰鬥了一生、殺戮了一生的老兵臥牀不起,無法去陰密報到了。

此刻秦國形勢更加危急,各國軍隊對秦軍不依不饒,繼續加緊打擊秦國,秦軍連續撤退,無力抵抗聯軍的攻擊。遭到持續打擊的秦昭王對白起的怨恨與日俱增,連續派使者催促白起不許在咸陽停留,必須馬上上路去陰密報到。

身心疲憊、滿腹悲涼的白起只好離開了咸陽,來到了咸陽西門外十里的杜郵。 

白起走了,秦昭王卻對這位戰爭機器卻更不放心了。他召集了以相國范雎爲首的羣臣討論白起的問題。秦昭王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從秦昭王的話裏可以看出當時白起可能又發表了不利於秦昭王英明神武形象的評論或者預言,雖然《史記》裏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這也符合白起一貫的寧折不彎的性格。相國范雎知道此時已經到了對白起最後一戰的時刻,不過,作爲縱橫家的他已經不需要再推波助瀾了,此刻保持沉默就是落井下石。

於是秦昭王派出了使者送給了白起一把鋒利的寶劍,使者帶去了秦昭王的命令:自裁。 

揭祕至今仍震撼心靈的軍事天才白起之死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邁憔悴的白起手捧着秦昭王送來的王者之劍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面對死亡的白起並沒有抱怨秦昭王,也沒有反思自己作爲一個職業軍人對秦昭王的不當言行,而是對天發出了感嘆和疑問,白起想不通自己爲什麼要遭到如此報應。

四十多年的戰爭場面在白起的腦海裏以快鏡頭的表現形式閃過,最後定格在了長平那個血腥的畫面,白起醒悟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爲自己的報應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對不起秦國和秦昭王,而是對不起那些在長平已經放下武器卻被集體活埋的四十萬趙國俘虜。(點評:這就是報應,白起的背後跟着長平的四十萬冤魂。)

司馬遷運筆至此,《史記》的核心價值觀彰顯無疑:缺乏人性的牛人無法得到歷史的原諒,更無法面對自己良心的拷問。

白起把王者之劍橫在了脖子上,血濺黃土。

此時是秦昭王五十年的十一月,寒冷的天氣彷彿是爲了配合人類歷史上最出色的戰爭機器的自我毀滅。秦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飽受爭議的名將,在他們樸素的價值觀裏,白起並沒有做對不起秦國的事,他的死對秦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於是得到秦國人民同情的白起在死後獲得了百姓自發的祭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