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寧願捨命縱酒也不要做官

本文已影響1.81W人 

劉伶,字伯倫,又稱酒仙,是魏晉時期的詩人。因爲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七個人經常在山陽縣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稱爲“竹林七賢”。劉伶是他們七人之中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寧願捨命縱酒也不要做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伶身材矮小,容貌醜陋。平時沉默寡言,不喜與人交往。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邁,不拘小節與阮籍、嵇康兩人特別聊的來。他的主要作品有《灑德頌》和《北芒客舍》,文學風格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頗有建安之風骨,但是由於當時的西晉,管制較嚴,因此他的文字又採用了比興、象徵等一些修辭手法,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文章輕靈肆意,語言幽默,對人與景地刻畫都不看不見有雕琢的跡象,彷彿渾然天成。

他曾經在王戎的幕府下參軍,協助王戎治理幕府事務,但是他總是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難以做軍中表率。晉朝初年,他入官爲朝,但由於他爲人率直,不肯做趨炎附勢之人,在朝庭策問之中每次都堅持自已的意見,強調無爲而治,而被朝庭所不容。和他一同入朝爲官的人都已經位居高位,在仕途上節節高升,只有他一人被排擠在朝門之外。他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精神的壓力使他十分苦悶。爲了排泄心中的鬱悶之情,他就開始借酒消愁,時間長了,就嗜酒如命,常年宿醉,原本就不佳的面貌,顯得更加不堪,也因此他再無緣於朝庭,直到嗜灑壽終。 

劉伶爲何捨命縱酒

在古時的中國,文人與酒總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文人們喜歡以酒作詩或是在酒桌上與好友笑談歲月。很多詩人也是以愛喝酒出名,比如詩仙李白、酒聖杜康、東晉詩人陶淵明等等,他們愛酒卻不嗜酒,唯有一人嗜酒如命,他就是魏晉詩人劉伶。那麼劉伶爲何捨命縱酒呢?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寧願捨命縱酒也不要做官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嵇康等人是好友,而且他還在政府裏擔任職位,總的來看他是一個在當時社會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文學家。原本他也只是愛喝酒,卻也沒有到嗜酒如命的地步。縱觀後人對劉伶的評價,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劉伶之後整日酗酒與他想要避世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當初天下三分,曹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建立魏國。然而當曹操死後,司馬炎篡魏改晉,劉伶他一直就不能接受國家換統治者的事實,認定自己是魏國人,不願意給晉國效力,所以他迫切地想要逃避。在古代,人們想要逃避一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酒消愁,而劉伶也是選擇了酒來逃避自己內心的苦悶。

讀過《世說新語》“容止”篇的都知道劉伶是一個身高不足1米五,相貌醜陋的人。而與他相交的阮籍、嵇康都是當時有名美男子,不僅相貌堂堂,而且身材挺拔。劉伶雖然心胸開闊,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的,否則他也不會天天蓬頭垢面,不修邊幅,這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總的來說,劉伶捨命縱酒的行爲與以上兩點是脫不了關係的。 

劉伶酒德頌

劉伶於杜康之處飲酒,飲得第二杯之時,一時間興起便作了這一篇《酒德頌》。它是一篇駢文,劉伶在文章中虛構了兩組人物形象,一組是以自我爲原型的放蕩不羈的大人先生形象,另一組則是以世俗禮法爲行事規矩的貴介公子與縉紳處士形象。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寧願捨命縱酒也不要做官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篇文章可以分爲三層。第一層從開始到“焉知其餘”,以簡短之筆,勾勒出了一個不拘小節、超越時空的“大人先生”形象。“大人先生”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人物,他以萬年爲一瞬,以日月爲門窗,以天爲幕,以地爲席,生活在自由自在,就像是進入了莊子“逍遙遊”之中的境像。劉伶以大人先生自喻,看似超脫凡塵,不理俗世,實則在抒發自己對現實世界的不滿。第二層從“貴介公子”到“是非蜂起”,圍繞一個“酒”字,展開貴介公子、縉紳之士的反飲與大人先生要飲的矛盾衝突,諷刺了以貴介公子和縉紳之士爲代表的上層官員狹隘而刻板的看法。第三層則是大人先生不想理會那些死守禮法的人,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肆意地飲酒,將自己陷於宿醉之中。

劉伶借《酒德頌》表達了自己無爲而治的政治主張,他虛擬了一個“大人先生”,表明了自己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生活態度,同時對呆板不知變通的封建禮法和恪守禮法的士大夫作出了辛辣的諷刺。全文行文輕靈,鋪敘有致,文彩斐然,人物刻畫生動,實乃上佳之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