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李隆基,唐朝可能會再出第二第三個女皇

本文已影響2.57W人 

唐隆政變—— 唐中宗李顯唐隆元年(710)六月的一個傍晚,臨淄王李隆基帶着姑表兄弟薛崇簡、好哥們朝邑縣尉劉幽求等幾十個人,由禁苑南邊悄悄進宮,禁苑總監鍾紹京率百十號丁夫工匠助陣。另一路人馬由萬騎果毅(禁軍將領)葛福順牽頭,奔玄武門對付羽林軍頭目韋播、高嵩,不久即提着二人頭來見。一時之間羣情振奮。接着攻打白獸門、玄德門,勢如破竹。兩撥人馬於深夜三更在凌煙閣順利會師。

隨後李隆基引兵殺入內宮,守衛聞風倒戈,連在太極殿前值守中宗靈柩的禁軍,都繳械歸順。韋皇后見勢不妙,倉皇逃到飛騎營,與女兒女婿一起被亂兵殺死。天明時分,政變團隊乾淨利落地收拾掉了韋氏全部黨羽,完全控制了朝廷軍政中樞。至此,由三郎臨淄王李隆基主導的一場軍事政變,宣告成功,李唐由女皇武則天賓天后開始的亂象,逐步走向穩定,進而實現了權力徹底迴歸李氏,邁開了李唐二度復興的開元盛世步伐。

如果沒有李隆基,唐朝可能會再出第二第三個女皇

熱衷於把玩歷史的人們,多有這樣的興趣與好奇,問,如果李氏的後輩裏,沒有涌現出李隆基這麼個男兒,大唐社稷會是怎樣的一個走勢?這實在是個有意思的假設,也是個不難回答的假設。

第一種結果,將出現繼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位女皇——韋皇后。

這位是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

韋氏雖然是史籍裏唐中宗李顯的所謂第二任皇后,其實是真正意義上的首任皇后,是與中宗感情最鐵的皇后。韋氏在李顯做太子時納爲妃,李顯登基,韋氏立爲皇后,李顯被母親武則天拉下馬貶往房州,韋氏摘下鳳冠一路倍伴。兩人是經歷過患難見真情的考驗的。當李顯灰心喪氣如驚弓之鳥時,是韋氏周到服伺不斷地寬慰鼓勵,給了其生的勇氣和希望。

韋氏的忠誠信賴與勉勵,曾感動得李顯熱淚兩行,不禁對老婆表白發誓道:“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好娘子,若有一日我李顯能重見天日再坐龍椅,誓與你平等相待不分彼此,娘子想怎樣就怎樣!

果然李顯就二度做了皇帝,果然韋氏就想怎樣就怎樣了。李顯復位,韋皇后既要彌補情感缺失,又要效仿武氏當一回女皇。

先找個情人來玩玩,且玩就玩刺激的,當着老公的面玩。韋皇后相中的情人是善解人意的武三思。明人不做暗事,皇后公然將武三思召進宮來,邀其爬上天子御牀,雙雙膩歪着在炕頭玩雙陸,不時眉來眼去。有趣的是,蹲在旁邊傻樂着替一對狗男女點籌碼的,不是別人,正是頭戴綠帽的中宗李顯本尊。

感情上滿足了,接下來玩政治。丈夫東山再起,韋氏一改從前婆婆在時的內斂低眉,積極參政,培育個人勢力,學着當年武則天在高宗皇帝身邊的樣子。

景龍二年(708)春,宮裏有人迎合其意,編造說在皇后的衣櫃中出現五色雲彩,接着就有驍衛將軍迦葉志忠上表稱:太宗皇帝做皇帝前,人們傳唱《秦王破陣》,武皇接受天命時,人們傳唱《武媚娘》,韋皇后即將領導我們享幸福,坊間流行歌曲《桑條韋》。

鋪墊基本到位,韋皇后這才發現,擋在她道上的最大一塊石頭,是她的老公、當今的聖上李顯。原諒妾不仁,老公你已當過兩回皇帝了,委屈一下給妾騰個位子吧,——一盤毒蒸餅送李顯上了西天。

可惜韋皇后畢竟缺乏婆婆武氏的才能和謀略,折騰沒幾天就把自己的命搭了進去。婆婆做了女皇,她以爲女人都能做女皇;看着別人賺錢的行當,你做可能會賠得血本無歸,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真理。

第二種結果,將出現繼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位女皇——李裹兒。

這位是韋皇后與中宗李顯最小的千金安樂公主。

據說她的姿色乃大唐第一美人,絕無出其右者。她有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李裹兒。中宗李顯被老孃貶黜往房州,“欲達州境,生於路次”,即將踏上房州地界,韋氏突然分娩,臨時條件窘迫,“帝自脫衣裹之,遂名曰裹兒。”李顯十分疼愛這個降生在道邊的小傢伙。

如果沒有李隆基,唐朝可能會再出第二第三個女皇 第2張

李裹兒初婚嫁的男人,是母親韋氏情人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二人少小偷嚐禁果,所以匆忙奉子成婚;婚後武崇訓常帶堂弟武延秀來家。武延秀相貌堂堂,因久居突厥而會唱突厥歌,胡舞跳得更是溜。一來二去,打動了已爲人婦的安樂公主的芳心。兩人起初私通,感謝武崇訓早死,得意成全一對野鴛鴦,公主改嫁武延秀。

中宗第二次當皇帝,裹兒已出落爲一個婀娜成熟的美女,仰仗父皇寵溺,張揚恣肆的個性顯露無遺,“光豔動天下”,侯王權臣多出其門下。她敢拿國事跟父皇開玩笑。私自制作了一份天子詔書,夾在一堆待御批的文件前面,呈給皇帝簽署,李顯發現了這是女兒的淘氣,不但未加指責,反而笑眯眯答應並簽發了。

別以爲她只是個任性奢華嬌蠻胡鬧的女孩,在美豔濫情貪玩的表象下,她受了奶奶武則天的啓發,也萌生了做帝王想法。她鄭重向父皇索要,請求封她爲“皇太女”,做江山儲君,來日繼接大統。有人提醒中宗此事荒唐,她聽到後大爲不滿,在父皇面前爭辯道:你身邊都是些迂腐之人,我是你女兒,爲什麼就不能接你的班?!

在安樂公主眼裏,父親李顯既軟弱又窩囊無能。雖然與母親韋氏各懷心思,她還是與之聯手用毒蒸餅謀害了父皇,清除了她女皇夢想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可惡的是後來冒出個堂兄李隆基,否則她有可能成功的。三郎帶人政變殺來時,公主正悠閒地對鏡描眉化妝,可見她對成功的把握有多自信。

第三種結果,將出現繼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位女皇——李令月。

李令月就是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她與侄子李隆基的皇權爭奪,是唐隆政變兩人合作以後的事。

在當時,論名頭和社會影響力,三郎李隆基十個也抵不過一個太平公主。所謂“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爲帝,母爲後,夫爲親王,子爲郡王,貴盛無比。”

太平公主的感情生活也很豐富。首嫁姑表哥薛紹,次嫁由母親武則天相中的有婦之夫、侄子武攸暨,期間包養小鮮肉不少,又與朝臣通姦,誇張到與媽媽分享美男。

太平公主真正對政治感興趣,從幕後到臺前干政,始於母親去世、三哥李顯復位之後這一階段,而其政治野心的膨脹,則出現在韋氏被誅而文弱的四哥李旦掌權時期。

太平公主的權勢來自於她的一個特殊的舉動。唐隆政變成功後,龍椅明顯要由李旦來坐,但韋皇后所立的傀儡少帝——年僅六歲的李重茂尚在,一時無人敢站出來提廢帝的事。在這個關鍵時候,太平公主很有氣魄地給四哥李旦支了個臺階,她主動來見少帝,對着六歲的兒皇帝說,你小子看不出來,天下大勢已歸相王(李旦),此處不是小孩待的地方。說罷,抱着少帝下殿,然後取來皇帝的行頭交給四哥李旦,親自扶他上位。

此一舉,太平公主聲名威震天下,幾乎成了與皇帝平起平坐的“二聖”。她與睿宗協商國事,經常忘了時間;她的話睿宗必聽必信註定照辦;朝政大事未報告她便不能付諸實施,大事小情必須向她彙報,經她點頭同意,特殊情況下她未豋朝,宰相須赴其宅邸聽取意見;凡她想幹的事,睿宗無不順從;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之升遷降免,憑她一句話而已,經她之手而平步青雲者,難以計數;氣焰有超越天子之可能,趨炎附勢之徒爭相獻媚,三個兒子均封王爺,舉手投足一副大姐大派頭,大有代兄長坐天下之勢。

如果沒有李隆基,唐朝可能會再出第二第三個女皇 第3張

漸漸目中無人的太平公主與年輕銳利的皇太子李隆基,產生嫌隙。三郎不滿姑姑權力過大,手伸得太長,公主則從頭就不贊成三郎做儲君,揚言他並非嫡長,名不正而言不順,應當廢掉另立他人。

其實這一切的本質,是這時節的公主,有了做女皇的念頭。她深知文弱的四哥好駕馭,而青壯的侄子李隆基不好惹。因此姑侄爭鋒逐漸演變到水火難容。

公主常派人監視三郎行蹤,在其身邊安插自己的耳目。景雲二年(711),太平公主結黨益州長史竇懷貞,意欲加害三郎,掃除自己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一邊是爭強好勝的妹妹,一邊是血氣方剛的兒子,睿宗李旦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艱難地和着稀泥。延和元年(712),在妹妹的氣惱詛咒和多次阻撓下,李旦硬着頭皮將皇位交給三郎,自己做太上皇,躲開了權力是非場。

李隆基已登基,太平公主卻仍不甘心。玄宗先天二年(713),公主仗勢試圖專擅朝政,與三郎發生了激烈對立。朝中七位宰相,五位是她的人,文臣武將一半以上依附於她。誤判形勢的姑姑鋌而走險,在衆親信的慫恿下了起狠招,她要廢掉玄宗皇帝,投毒謀殺三郎,叛亂搶奪江山。

緊急關頭,三郎沒有手軟。他採取果斷措施,下下手爲強,清除太平公主“反革命”集團,閃電行動誅殺公主黨羽爪牙。公主見勢不妙,倉皇逃進終南山。三日後被迫繳械投降,玄宗下詔“賜死於第”,命其在家中自行了斷。

至此,又一個女皇夢者魂斷高牆。

回看歷史,三郎李隆基在這個歷史檔口出現,似乎是專爲收拾本家幾個暗生帝王野心的女人的。反過來講就是說,如果沒有他的出現,唐王朝都將會孕育出第二個女皇。

歷史給一些人提供了機會,同時又無情地擊碎了另一些人的夢。如此而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