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四點因素導致劉備無法像劉邦一樣統一天下

本文已影響2.71W人 

世事無常,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亦如此。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相似度極高的人與事比比皆是,但漢高祖劉邦與昭烈帝劉備的版本就絕無僅有了。

劉邦(公元前256年—195年)是秦朝末年沛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劉邦給人的印象總是和流氓無賴、陰詐小人分不開,他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三十多歲了還僅僅做了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然而,正是他打敗了天下無敵的項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大漢帝國,劉邦可以稱得上是古今中外最懂得用人的權謀家,終年六十一歲。

劉備(公元161年—223年)是東漢末年涿郡人(今河北保定涿州市),大漢帝國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的同族皇叔。

因四點因素導致劉備無法像劉邦一樣統一天下

網絡配圖

劉備給人的印象是龍眉鳳目、手長過膝,天生一副帝王之相,於三足鼎立的東漢末年,在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的一副天牌情況下,最終沒能一統天下,終年六十三歲。

這二位同是劉姓子孫,同是亂世梟雄,又同是佔據川蜀,如此的雷同已不是用純屬巧合能解釋得了,然而,兩位梟雄最終的命運卻是截然不同。

衆所周知,劉邦一統中華,開創了大漢帝國,而劉備卻兵敗地失,最後抑鬱而終。那麼問題出在哪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在對劉邦與劉備進行了深度對比後,得出的結論是,劉邦必能建立大漢王朝,而劉備即使能向天在借二十年,也無一統天下的可能,這其中有四大因素決定了劉備永遠也無法延續其祖上的輝煌。

第一是實力。

劉邦在出川后,命大將韓信平定魏、趙、燕、齊等弱國,來增加漢軍的實力,當他的勢力已完全勝過項羽之後,纔在該下之戰擊敗項羽,從而成就了千古偉業。

劉備雖也是佔據着川蜀、荊州,然而事實上當時的荊州是魏、蜀、吳三國各佔一部,關羽的喪兵失地讓他元氣大傷,加上夷陵之敗,劉備已輸光了所有的本錢,這也難怪他會憂憤而終了。

 第二是對手。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是句笑話,不然也就不會有“田忌賽馬”了,劉邦的對手項羽雖有萬夫不當之勇,然而項羽卻是胸無大志、有勇無謀,他在趕走劉邦後,沒有統一中原,把領土又分封給了六國,使劉邦有了可乘之機,最終能夠擊敗項羽。

劉備的對手則是,吳國智勇兼備的孫權孫仲謀,魏國絕世梟雄曹操曹孟德,而已仁義著稱的劉備,在面對這兩位神一般的對手時,沒有任何優勢。

因四點因素導致劉備無法像劉邦一樣統一天下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三是形勢。

劉邦和劉備雖都是佔據川蜀,然而兩人面對的局勢卻完全不同,劉邦面對的是一盤散沙式的中原諸侯,他在各個擊破後,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圍殲楚軍。

所以,劉邦能夠勝出是情理之中的事,劉備則要應付具有長江天險和父子經營三世的東吳,挾天子以令諸侯及兵精將猛的魏國,劉備在失去荊州後,基本上以難有什麼作爲了,只能偏居一隅。

其四是態度。

在這個態度決定一切的社會,人如果不能有效的掌控態度,無論多大的豪言也會變成空言。

劉邦在整個楚漢大戰中,從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計較一時的成敗勝負,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當項羽要煮了他的父母妻兒時,這位漢高祖依然談笑風生、淡定自若,可當機遇來臨時,他不給對手任何機會,畢其功於一役,最終擊敗了戰神項羽,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因四點因素導致劉備無法像劉邦一樣統一天下 第3張

網絡配圖

而劉備在魏、蜀、吳三國的角逐中,雖信誓旦旦的聲言要“再造大漢”,卻是意氣用事,不能從善如流,一旦失利就壯志全消,最後在夷陵之敗後,鬱憤而終。

綜合以上的四大因素可以明顯得出:劉邦事業軌跡是低開高走,最終完美收官,劉備雖以大漢皇叔身份來爭奪天下,卻是生不逢時加之自身的因素,看似前途光明,但他只是猜到了開局,沒有猜到結尾。

所以,當時的名士水鏡先生,在聽到徐庶將諸葛亮舉薦給劉備時,仰天長嘆道“孔明雖得其主,然不得其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