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爲什麼不殺鰲拜?帶你瞭解真實的鰲拜

本文已影響1.08W人 

熟悉清史的人一定都很瞭解康熙和鰲拜的一些事情,根據無數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鰲拜都是作爲一個野心勃勃,謀反竄逆的形象出現,而且無視康熙,在朝廷作威作福,一副壞人十足的形象,但是不能僅僅從這些小說去斷定一個人的真實僞劣,細看歷史資料,你會發現史實根本不是如此。

瓜爾佳·鰲拜,滿洲鑲黃旗人,他出身名門,英勇善戰,跟隨皇太極東征西戰,戰功赫赫。鰲拜所立戰功的主要有:皮島之戰,皇太極封鰲拜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後又擢升鰲拜爲鑲黃旗護軍統領;鬆錦會戰,大敗軍大敗而潰。這次戰爭讓明王朝大勢已去,鰲拜的地位開始上升;關內之戰,清軍入關後,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繼續追剿明軍和農民軍殘餘力量,爲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4年10月,他進攻西安的李自成軍,滅掉李自成軍主力。1646年又出征四川,在南充大破張獻忠。可以說,滿清的天下是鰲拜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實至名歸。

康熙爲什麼不殺鰲拜?帶你瞭解真實的鰲拜

網絡配圖

鰲拜對皇太極也是忠心耿耿,在皇太極死後,因爲即位之事不惜得罪位高權重的多爾袞,最終爭來了順治帝即位。順治親政後,念鰲拜一直以來的忠心耿耿,對他極爲器重。鰲拜也不負重望,以至於在遺詔中將他列爲輔政四大臣之一。隨後因爲有了太大的權力,鰲拜開始膨脹,一開始還象徵性的徵求康熙的意見,後來基本無視康熙的存在,同時也開始大搞黨爭,安排親信,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皇權。後來的蘇克薩哈案件讓康熙大感威脅,決意要除掉鰲拜。

康熙八年,16歲的康熙皇帝找了一羣小夥子在宮內天天陪他玩摔跤,鰲拜以爲康熙醉心遊玩,不以爲意。這年五月,康熙單獨召見鰲拜,準備智擒鰲拜當時爲了設計捉拿鰲拜,從茶碗到椅子都做了手腳,賜給鰲拜的茶碗在沸水裏煮了一個時辰,椅子有一條腿是鋸斷的,然後簡單粘起來。並且皇上身邊的太監都換成了布庫。鰲拜一落坐,布庫便上來上茶。茶托是涼的,鰲拜端起茶托一拿茶碗便想撒手,可左邊坐着皇上,怎麼着也不能朝那扔,只得扔向另一邊,也正是斷椅子腿的那邊。這一使勁,椅子垮了,鰲拜栽倒在地。隨着剛纔茶碗落地聲響,十幾個布庫衝上前來摁住鰲拜。康熙皇帝站起身來,就宣佈鰲拜的三十大罪狀。可就在這個時候,鰲拜站了起來掙脫了十幾個布庫站起來了,將上衣解開,露出滿身傷痕,責問康熙爲何擅殺有功之臣。

康熙爲什麼不殺鰲拜?帶你瞭解真實的鰲拜 第2張

網絡配圖

大家請注意,這時候鰲拜是從始至終都沒有反抗的,和影視劇中的大大不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關乎着對鰲拜的定性,如果鰲拜要謀反,在當時大敗那些庫布,殺死康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鰲拜並沒有這麼做。而當康熙聽完之後也是心中有愧,將原本制定的處死改爲終身幽禁。康熙帝開列給鰲拜三十條罪狀,其中與結黨擅權有關的有二十二條,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五條。

可見,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阻礙了康熙皇權的集中,與皇帝的獨掌乾坤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如果鰲拜有謀反之罪,當時肯定就會對他處死,而且還會禍滅九族。從康熙的愧疚之處就可以看出來鰲拜並沒有謀反的跡象,並且康親王傑書等又列上鰲拜大罪三十,主張“大辟”並株連其家,但康熙皇帝並沒有應允,也說明了鰲拜罪不至死。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善待鰲拜後人,在之前因爲鰲拜的事情,他的家人都死的死,逃的逃。事情風頭一過,現在重新給予官職。但這時候的康熙並未給鰲拜平反,只是用用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對鰲拜的歉意。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公開表示:“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着,應給世職。”康熙皇帝追封鰲拜一等男爵。雍正即位後,加封鰲拜一等公,並將先帝所立鰲拜不實之罪狀悉數平反,爲鰲拜正名。並且,雍正皇帝做了這些之後還是覺得對不起鰲拜,於是又加封鰲拜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

康熙爲什麼不殺鰲拜?帶你瞭解真實的鰲拜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些爲鰲拜翻案的行爲更加說明了,在清帝王的眼中鰲拜並不是叛逆奸臣,最多算是權臣。甚至是值得褒獎的有功之臣。只是鰲拜的最大錯誤就在於晚年不知收斂過於膨脹,與皇權發生矛盾,導致皇權無法集中。清朝內部權力鬥爭表現在滿族貴族勢力與皇權的衝突,而舊勢力在當時就表現爲以鰲拜爲代表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這些都是每個朝代君主都會面臨的問題,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在康熙時代,正好落在了鰲拜的身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