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路可退:水滸傳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四個半英雄

本文已影響2.78W人 

 逼上梁山:逼上梁山是中國很特殊的詞語之一,過去窮人造反用過它,改革開放後一些無業者做買賣也用過它,據說一些黑道中人也很愛用這個詞。具體爲什麼用,在什麼場合用可以不去細究,以一個詞能歷經幾百年,在不同社會形態,不同社會階層通用,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其實,這四個字廣泛傳播開來,是因爲作爲一出着名戲曲的廣泛流傳。而這齣戲的本源,則是根據《水滸傳》着名英雄林沖被逼投奔梁山的故事在坊間由說書人播講,在市井中傳播,後被一些戲劇家改編成戲曲的。有這樣一齣戲在民間長期流傳,加上弱勢羣體在中國的長期存在,因此,逼上梁山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50年前,據說毛澤東看過“逼上梁山”這齣戲後,因爲演得逼真,加上觸景生情,毛澤東激動得高叫“不革命行嗎,不造反行嗎”!

不唯在民間,聰明的統治(管理)者也一直以此爲戒,像唐太宗着名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不能把人逼反了。唐太宗說這話時,還沒到宋朝,當時的梁山與宋江之流的梁山性質完全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不過,說到水泊梁山的英雄,真正被逼到梁山的,其實屈指可數。按書的進程,豹子頭林沖是第一個,花和尚魯智深是第二個,青面獸楊志是第三個,行者武松算是第四個,及時雨宋江的情況複雜些,只能算半個。其他的一百零二個半英雄,雖然都上了梁山,但基本上不能算是逼上梁山。

無路可退:水滸傳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四個半英雄

嚴格說起來,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只能算林沖一個。爲什麼這樣說呢?林沖在家是好丈夫,在單位是好員工,在朋友間難得的好人緣。客觀地說,如果不是高衙內死活看上林沖之妻張娘子,高俅幾乎肯定會用林沖(林沖的好友陸謙就說太尉很看得起林沖),畢竟,林沖不像王進那樣有傷殘之仇(王進的父親教訓過當年的痞子高球,致後者半年沒下牀。高球得勢後改名高俅,顯系作者調侃),犯不着連個教頭都一定要用自己的人。要知道,高俅是首都衛戍區司令,有保衛皇都安全的重任,手下一定要一些能員干將,不可能全用阿諛者,這點道理高俅比誰都明白。

不過,事情總是會發生變化的。隨着高衙內對張娘子志在必得以致癡迷,加上高俅身邊尋租人(如陸謙、富安等)的推波助瀾,林沖在高俅心中的分量逐漸變輕,悲劇也就在所難免了。於是有白虎堂布下陷阱讓林沖闖,有發配路上幾次致死而未得逞,有風雪山神廟的大火的倖免,然後纔有上梁山的磨難。

比較而言,魯智深、楊志、武松的被逼上梁山,都是簡本,也沒那麼多的磨難,或者說白點,都不那麼無辜。

魯智深是爲救金翠蓮父女不被惡屠戶鎮關西霸佔而出手打死後者,託逃至佛門躲過劫難。但後來參與救護林沖,爲高俅勢力所不容,這才聯合楊志,在林沖徒弟操刀鬼曹正幫助下,殺上二龍山。轉投梁山是後來的事。楊志雖是楊令公之孫,還中過武舉,但因運送花綱石失誤而被流放,大赦後謀職中因高俅作梗致人財兩空。英雄困頓,以致在賣祖傳寶刀中殺了無賴牛二而惹上命案。後被樑中書提攜去給太師蔡京送生辰綱,不巧被晁蓋、吳用等人劫持,又被樑中書追捕,這才無奈聯合魯智深殺上二龍山。

武松呢,是因爲官府縱容西門慶、潘金蓮等人殺害親哥哥,爲兄報仇殺死了西門慶、潘金蓮等人,後在發配地因感施恩之義,助施恩重奪快活林,又一次捲入一場江湖與官府間的仇殺,在殺掉蔣門神、張都監等人後,在張青、孫二孃幫助下改變爲道人(頭陀)身份後加入二龍山的。也就是說,雖然都是被逼上了梁山,魯智深與武松是救友,楊志是失職,都沒有林沖那麼無辜,也沒有林沖那麼苦大仇深。筆者小時候,全民讀《水滸傳》,一些農民一邊揮鋤鏟地,一邊閒聊,報紙上長篇累牘地將林沖與李逵等解讀爲革命最徹底,想來真是好笑而無奈。

無路可退:水滸傳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四個半英雄 第2張

至於宋江,因爲誤殺小妾閻婆惜後,一時衝動上過樑山,後在父親教訓下出現過反覆,但最終還是上了梁山。因其始終在“忠”、“義”、“孝”間彷徨,只能算半個。其他的英雄,實在地說都不能算是逼上梁山了。如果一定認真,筆者倒是覺得,秦明、朱仝、盧俊義等三個人,算是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人物。當然,這個逼,與官府無關,是從前的土匪,後來的兄弟乾的好事,認真不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