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名將福爾貝克簡介:一次世界大戰的不敗戰神

本文已影響2.82K人 

全名:保羅萊託-福爾貝克(Paul Emil von Lettow-Vorbeck)

生卒年:1870年3月20日-1964年3月9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上將

主要戰爭:

鎮壓義和團運動(1900-1901);

鎮壓霍屯督人和赫雷羅人起義(1904-1908);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

東非戰役(1914-1918);

坦噶之戰(1914);

馬希瓦之戰(1917)

保羅萊託-福爾貝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駐紮於德屬東非的司令官。他在1914年至1918年的四年當中,率領不到15,000人的軍隊,牽制了英國、比利時、葡萄牙聯軍超過30萬人在東非戰場,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同時他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沒有嘗過敗績的德軍司令。協約國陣營(主要爲英國)在東非戰場前後投入了超過700萬英鎊、30萬兵力圍剿萊託-福爾貝克,並付出了7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卻始終沒有辦法拿下東非。

德軍名將福爾貝克簡介:一次世界大戰的不敗戰神

早年

萊託-福爾貝克1870年3月20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的薩爾路易,父祖輩都是軍人,是一個標準的軍人世家。他的祖先在七年戰爭和反抗拿破崙的戰爭中就參加了普魯士軍隊,有着高貴的表現。其父是普魯士陸軍軍官,後成爲上將。

1899年萊託-福爾貝克畢業於軍事學院,成爲炮兵軍官。1899-1900年在總參謀部任職。1900-1901年間前往中國,參與鎮壓義和團的戰鬥。1904-1908年,鎮壓霍屯督人和赫雷羅人起義期間在德屬西南非(今納米比亞)任職,瞭解了在叢林進行戰爭的困難性和當地部隊的作戰能力。1906年在一次伏擊中受傷,被送往南非治療,在那裏呆了幾個月之後返回德國。就在此時,他認識了他未來的對手 ─ 揚史末資。

一次大戰(前期)

1914年2月,萊託-福爾貝克被任命爲德屬東非部隊的司令官,當時他的手下只有大約3,000名德國士兵以及12個連的阿斯卡利民兵(阿拉伯語,Askari,土著民兵),共約4000人。和對德國士兵一樣,萊託-福爾貝克對這些土著民兵依照同樣的普魯士標準進行訓練,也在戰爭中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欣慰地看到,這些土著民兵在戰鬥中證明自己和他們的歐洲同伴一樣擁有戰鬥力。而且,在馮萊託-福爾貝克的指揮中也看不出對於黑人和白人有着任何的區別對待。萊託-福爾貝克在他的回憶錄中懷着極大的驕傲寫道,這些民兵的自信隨着每次對英軍的成功作戰而不斷增長。

大戰爆發後,萊託-福爾貝克沒有因爲兵力弱小採取消極態度,而是在8月主動攻擊了英國在肯尼亞的鐵路,從而開始了他自己的戰爭。9月他發動進攻試圖奪取蒙巴薩。儘管有“柯尼斯堡”號巡洋艦的火力支援,他還是沒有成功。

1914年11月3日,一支大型的英國和印度入侵部隊爲了佔領德屬東非在坦噶登陸,這支協約軍對德軍佔有8:1的優勢。但就是從此刻起,萊託-福爾貝克向世人展示了他偉大的戰術計劃。萊託-福爾貝克將自己的部隊後撤了一段距離,但這並不是撤退,而是將敵軍引入內陸的交叉火力網,並對其施以了災難性打擊,迫使這支部隊返回坦噶灣,撤回到登陸船上。當他們撤離海灣的時候,英國船隻成了德軍的機槍和火炮的靶子,這使得英國登陸艦隊遭到了重創。英軍有2000人戰死和2000多人受傷,而德軍的損失僅僅只有15名德國人和45名民兵。此外,萊託-福爾貝克還從這場勝利中繳獲大量的武器和彈藥。這是整場戰爭中最爲一邊倒的一場勝利。英國政府掩蓋了這場羞辱,直到整場戰爭結束之後。

1915年1月的賈辛之役,是萊託-福爾貝克的第二場勝利,在這場戰役中,他獲得了大量英軍的補給品以及武器。而他的心理也很明白,東非的戰場絕對不是整個戰爭的決戰關鍵,他的任務就是儘量牽制英軍,而且數量越多越好,如此一來,英軍在西線的戰力將會薄弱,而德國將有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在明顯的兵力弱勢之下,他知道欲達此一目的,正面與英軍交鋒是無法佔到任何便宜,於是他的戰略方針便是對英國位於羅德西亞及肯尼亞的各個軍事據點及鐵路通訊設施進行遊擊戰,一切的目的都是希望協約國陣營能夠將兵力從歐洲轉移到東非戰場。此時的萊託-福爾貝克重新整軍,包含招募當地的阿斯卡利民兵、以及收編德國軍艦科尼斯堡號的水兵)。

1916年3月,英國派遣一支45,000人的南非部隊前往德屬東非,而率領這支部隊的便是他之前在南非認識的揚史末資。由於不能和佔據10:1這樣絕對優勢的英國部隊正面交鋒,萊託-福爾貝克率部緩慢的向南撤退。當英軍穿越複雜的地形時,萊託-福爾貝克就轉頭向英國人發動詭計多端的襲擊。史末資行動遲緩,完全被萊託-福爾貝克牽着鼻子走,加上由於非洲惡劣的地形、氣候以及疾病,史末資的進攻一直非常不順利,萊託-福爾貝克的每一次襲擊都迫使英軍被迫停頓數個星期乃至數月以恢復、整頓和補給。史末資最後不得不放棄這次進攻,好在這並沒有傷害到史末資今後的政治生涯。雖然遭到挫敗,史末資卻因爲福爾貝克的勇氣、榮譽和正直對他表示欽佩和尊敬。

一次大戰(後期)

1917年,協約國大舉進攻德屬東非。來自肯尼亞與羅德西亞的英軍、來自剛果的比利時軍、以及來自莫桑比克的葡萄牙軍,分別從四面八方發動攻擊,總兵力超過30萬人。面對數量壓倒性的敵軍,以及彈藥、食物嚴重不足的窘境,手中兵力僅僅1萬餘人的萊託-福爾貝克不得不放棄部分的領土,從此展開完完全全的游擊戰。同年10月15日,他在馬希瓦之役中,猛烈阻擊擁有四倍於己身兵力的英軍,是役英軍傷亡1600餘人,德軍僅傷亡100餘人。

1917年12月,萊託-福爾貝克進攻莫桑比克,神奇地不費一兵一卒便奪取了葡軍的要塞,並且得到了大量的糧食、被服、武器以及彈藥。1918年8月,當時德國在歐洲的主戰場已經山窮水盡,但在東非的萊託-福爾貝克卻大舉向協約國陣營反攻;9月,他率領軍隊攻入北羅德西亞(今贊比亞);11月13日,他佔領了最大城市卡薩馬。雖然此時德國已經投降,但並未接到投降命令的他,仍然繼續向比屬剛果的加丹加省進攻。

就在此時,一名被俘的英國官員透露了停戰協定已於11月11日生效的訊息。萊託-福爾貝克在查證訊息無誤之後,基於一個軍人的職責,認爲他有義務對祖國的停戰協定表示服從與尊重。11月23日,他率領手下的3,000人,在阿伯康(贊比亞的姆巴拉)正式向英軍投降。此時的德軍,除了萊託-福爾貝克手上拿的魯格手槍以外,全軍沒有一樣是德國的武器。福爾貝克最終根據停戰協議向英軍投降的時候,有重型武器即葡萄牙制山炮一門,炮彈四十發;各型機關槍三十七挺,其中德國製爲7挺,這說明福爾貝克手中還是有德制武器的。

普魯士戰術和紀律的結合,加上土著民兵關於非洲灌木叢的知識,這些讓萊託-福爾貝克的部隊成爲軍事史上最出色的游擊隊之一。雖然他有時冷淡而不易接近,但是他手下的部隊對他絕對忠誠。戰後多年他訪問非洲,他的數百名“阿斯卡里”老戰士集合列隊歡迎他。

在這場戰爭中,萊託-福爾貝克從來沒有指揮超過12,000人的兵力。但是他成功的擊敗了總計30萬人的英國軍隊和130名將軍,造成了對方60,000名人員傷亡,其中包括20,000人的戰死者。按今天的物價標準,這場戰役花費了英國150億英鎊,但是英國人從來沒有能夠在戰鬥中抓住或者擊敗馮萊託-福爾貝克。

戰後

萊託-福爾貝克投降之後回到了德國,並依據凡爾賽條約辦理退役。1929年至1930年,他擔任了威瑪共和國的國會議員,並組織保守派勢力反對納粹黨,但未能成功。卸任之後也因爲反納粹的思想,終身未再服役。二戰後,萊託-福爾貝克象大多數德國人一樣生活窘迫。當他以前的對手史末資聽說福爾貝克生活窘困後,聯絡了以前的南非和英國軍官爲其提供了一些養老金,以示他們對這位先生的尊敬。這份養老金一直支付到35年後,即1964年3月9日,福爾貝克以94歲高齡在漢堡去世。

萊託-福爾貝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或者可能在任何時期都是極具天賦的游擊戰指導者之一。他是一位純粹的職業軍官,極爲靈活和機智,經常使正規而保守的英軍對手驚慌失措。他長期對抗20倍左右的敵軍,卻僅僅因爲戰爭正式結束而投降。他從未在戰場上被征服過。他還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和壓倒性的優勢敵人作戰,獲得了他的戰士——無論黑人和白人——的一致熱愛,而且還贏得了他的敵人的尊敬和欽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