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殺掉妻女,爲何放走兒子?

本文已影響2.65W人 

崇禎帝殺掉妻女,爲何放走兒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東渡黃河,由山西開始向北京進軍,一路可謂是勢如破竹。

到了二月二十八,坐不住的崇禎帝開始下令“

徵天下兵勤王

”。結果各地應調而至者寥寥無幾,也就是薊鎮總兵唐通率領八千兵馬到達北京勤王。

爲了分化李自成的起義軍,崇禎帝先後二月十三日、三月六日、三月十八日,三下罪己詔,以檢討自己罪過的同時,鼓勵起義軍內部的“脅從之流”來歸服朝廷,當然以歷史結果來看,肯定是沒什麼效果的。

大敵當前,崇禎帝依舊相信身邊的親信奴才,在二月中旬,派了十位太監,對諸邊鎮和京畿要害進行監視,高起潛總監關、薊、寧遠;盧惟寧總監通、德、臨、津;方正化總監真定、保定;杜勳總監宣府;王夢弼監視順德、彰德;閻思印監視大名、廣平,牛文炳監視衛輝、懷慶;楊茂林監視大同;李宗先監視薊鎮中協;張澤民監視西協。

在三月八日,唐通率領八千兵馬到來以後,崇禎帝馬上派太監杜之秩跟唐通出守居庸關,實際上還是不放心唐通,想用太監杜之秩來監視。

做完諸多準備以後,崇禎帝意圖以京城三大營利用京城之險,來固守北京,等待勤王兵馬到來。結果到了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駐紮在城外的三大營立刻潰散,留下巨炮等火器,反而便宜了大順軍隊,方便了他們攻城。

而那些崇禎帝信任的監軍太監,大多數是馬上投降了李自成,還真是諷刺。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宣化投降的太監杜勳和在昌平投降的守陵太監申芝秀入內城與崇禎帝談判。

杜勳“盛稱賊人馬強壯,鋒不可當”,要崇禎帝“自爲計”。申芝秀則“備述賊不道語”,意思是崇禎帝“避位”。崇禎帝當然是不同意,於是外城被破,大順軍開始進攻內城。

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帝見狀不妙,先在宮中命皇后周氏自殺,又讓人將16歲的太子朱慈火烺,還有13歲的定王朱慈炯和12歲的永王朱慈火炤送到皇宮外面躲藏起來。

崇禎帝與太子和二王臨別之時,他爲之解去“常服”,換上敞衣,並告訴他們:“

汝今日爲太子,明日爲平人。在亂離之中,匿形跡,藏名姓,見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萬一得全,來報父母仇,

無忘我

今日戒也”

崇禎帝殺掉妻女,爲何放走兒子?

交代完以後,崇禎帝以劍砍死六歲的女兒昭仁公主,砍傷十六歲的女兒長平公主。在劍砍長平公主時,他口中無奈的喊道:“汝何故生我家!”

當崇禎帝完成令妻子自盡,送兒子出宮,砍殺女兒的事情以後,帶着提督內外京城司禮太監王承恩“手持三眼槍”,帶領太監數十人,“皆騎而持斧”離開了皇宮,其目的是想趁夜突圍,結果卻是出不去,最後無奈的崇禎帝重新回到皇宮中,在萬歲山(煤山,今景山公園)自縊以身殉國,淒涼的結束了自己這一生。

崇禎帝爲何會做出逼死妻子砍殺女兒,卻讓兒子逃命的想法呢?

因爲他害怕女眷落入起義軍之手,會受到恥辱,還不如自己先了結了她們。

而自私的讓兒子去逃命呢,是因爲兒子代表着他的香火所在,想着這三個兒子可以活下去,光復大明,來替他報仇。

崇禎帝的害怕其實並沒有錯,大家可以看看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起義軍對於明朝藩王所作之事。

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起義軍爲何起義呢,就是因爲吃不飽飯,所以才起義的。因此對明朝宗室可謂是恨之入骨,基本上是見一個殺一個。

像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軍北京之際,途徑大同,就將代王及其一家全部殺死。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破武昌,見到楚王府王庫中積金,感慨地說:“有如此金錢,不能設守,朱鬍子真庸兒”,直接將楚王及其家眷沉入江中殺死。

正因爲起義軍有着這種行爲,所以好面子的崇禎帝將妻子逼死砍殺了兩個女兒,害怕她們被侮辱,有損皇室顏面。

不過諷刺的是,其實李自成當時已經想着入主天下,並沒有一味的殺明朝宗室,而是想要利用明朝宗室拉攏人心。像崇禎帝的兒子朱慈烺被李自成發現以後,並沒有殺死,反而封爲宋王,帶着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但山海關之役中李自成大敗,朱慈烺不知所蹤,從此再無音信。

而且最好笑的是這一切都是崇禎帝咎由自取,在李自成進軍北京之際,有大臣建議南遷,崇禎帝好面子,找不到願意背黑鍋,承擔棄都南下罪名的大臣,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有大臣建議先讓太子前往南京,崇禎帝卻反對太子先行,因爲他認爲:“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哥兒們孩子家,做得甚事!”。

結果就這樣錯失南遷良機,釀成了自己逼死皇后,砍死女兒之舉,最後自己淒涼的上吊而死,而送走的三個兒子更是沒有逃出京城,而是不知所蹤,造成了南明帝統不正,矛盾重重的局面。

最後再說一下,崇禎帝砍殺的兩個女兒,長女長平公主並沒有死去,但命運更悲慘,清庭入關以後,爲了拉攏人心,重新爲長平公主許了一件婚事,但不久長平公主便鬱郁而死。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