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後的忠臣堯君素,爲隋朝死守到生命的終結

本文已影響2.48W人 

堯君素,隋朝時期將領,隋煬帝楊廣的親信侍從,他在歷史上的名氣並不大,但他的故事中卻全是大人物。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那是戰火紛飛的大業末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時之間,中原大地涌出無數支反隋力量。有備受壓迫的農民起義軍;有胸懷大志的官二代;也有趁機割據地方的野心家。

大業十三年(617),隋太原留守李淵在晉陽宣佈起兵,拉開了輝煌壯麗的大唐王朝之序幕。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偉大的英雄。而堯君素最大的不幸,便是與李淵父子爲敵。

楊廣還是晉王時堯君素就是他的侍從,楊廣登基後堯君素屢次提拔,成爲鷹擊郎將。他治軍嚴格,由於局勢不穩,隋軍時常會有逃兵,但堯君素的部隊無一人逃跑,楊廣非常信任他。李淵父子起兵後,堯君素跟隨屢次成功鎮壓農民軍的驍衛大將軍屈突通,一起鎮守河東,以拱衛長安。

隋朝最後的忠臣堯君素,爲隋朝死守到生命的終結

河東是李淵進軍長安的必經之路,不拔掉這顆釘子便無法保證進軍的安全。但屈突通、堯君素擅長守城,雙方經過激戰,唐軍始終沒有攻下河東城。李淵無奈,只得放棄河東,繞道前往長安。屈突通決定,自己帶兵救援長安,堯君素負責堅守河東,這一守,便守了一年多。

屈突通力戰而竭,選擇歸順了大唐,這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因爲他爲大隋盡力了。面對大隋的腐朽統治,從大義來說,屈突通的行爲是棄暗投明,玉馬朝周,從個人角度來講叫良禽擇木而棲,無可非議。

歸順大唐之後,屈突通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前往河東,勸降堯君素。因爲河東就像釘在大唐腹心的一顆釘子,讓李淵寢食難安。

隋朝最後的忠臣堯君素,爲隋朝死守到生命的終結 第2張

屈突通對堯君素說:“我軍已敗,大唐義旗所指,天下莫不響應,大勢如此,卿當早降,以取富貴。”面對屈突通的勸誡,堯君素厲聲正色:“公爲大隋肱骨,主上將關中託付於公,代王還仰賴您保衛社稷,您怎麼能替他人當說客呢!公所騎之馬乃代王所賜,你有什麼臉再騎?”

屈突通非常慚愧,替自己辯解:“君素,我是力屈而降啊!”堯君素說:“而今我力未屈,你不必多言!”屈突通懷着遺憾與羞愧默默地離開了。

其實,堯君素何嘗不知,皇帝已經駕崩,大隋已經窮途末路。但有一股信念支撐着他,使他決意死守。堯君素對下屬說:“君臣大義,我不得不死守,城中糧草還能支撐,等到糧食吃完,如果天命有歸,我自當以頭顱付與諸君!”

如此忠義之人,李淵也想勸降,便讓他的妻子到河東城下對堯君素曉以大義:“隋室已亡,天命所屬,夫君何必自取其禍呢?”堯君素說:“天下事非婦人所知!”說完忍痛一箭射出,親手射死了自己的妻子。

隋朝最後的忠臣堯君素,爲隋朝死守到生命的終結 第3張

就這樣,堯君素一直堅持着,直到糧盡,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他的部下不得不將他殺死,開城投降。或許死亡來臨時,堯君素的心反而平靜了,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他的靈魂得了真正的安息。

有人認爲堯君素的忠是一種愚忠,爲腐朽的舊勢力殉葬,他的死毫無意義。大唐是順天應民的明主,像屈突通一樣歸順於唐,是識時務者爲俊傑的表現,對國對家對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的確,堯君素這種爲了舊勢力舊王朝殉葬的做法確實不值得學習,但他身上卻有一種高於富貴,高於生命的信仰,使他堅持到了生命的終結。

自古慷慨成仁易,從容就死難。堯君素在明知毫無希望的情況下,依然以極大的勇氣從容面對死亡,便是這種信仰在一直支持着他。而人性的高貴恰恰就在於擁有這種信仰,他這種捍衛信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崇敬與學習的。

歷史沒有遺忘他,堯君素雖是大唐的敵人,但李世民爲了表彰他“固守忠義,克忠臣節”的高尚品德,追贈他爲蒲州刺史,並尋訪他的子孫予以厚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