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統性,他爲什麼讓位?

本文已影響1.57W人 

李重茂,即唐殤帝,唐中宗李顯第四子,他由韋后扶持上位,是一位“傀儡皇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大唐是我國曆史上最繁榮強盛的朝代之一,有許多讓人耳熟能詳的帝王,比如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玄宗李隆基,他們的故事爲大家津津樂道,世代傳頌。

然而,唐朝還要這麼一位被遺忘的帝王,在許多歷史書僅僅一筆帶過,在帝王世系中甚至找不到他的名字,但他卻是一位正統的大唐帝王。

他叫李重茂,是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孫子,中宗李顯的幼子,僅僅在位十七天。但正統與否不能以在位時間長短來衡量,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正統:

首先,李重茂諡號爲“殤”,可以叫做唐殤帝。由於他十六歲年少即位,也被稱爲“唐少帝”。他雖在位時間很短,但也有廟號,爲“恭宗”。唐朝皇帝,後世大都稱其廟號,所以,對他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爲“唐恭宗”。

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統性,他爲什麼讓位?

擁有廟號,代表在唐朝太廟中有他的位置,意味着他是被李唐皇家所承認的。不像漢廢帝劉賀與晉廢帝司馬奕,諡號、廟號全無,皇帝身份不被皇家認可,在歷史中只留下一個廢帝的名號。

其次,高宗李治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英年早逝,次子李賢當太子時被廢除,所以,李治便立三子李顯爲太子。並立下遺詔,讓李顯柩前即位。

之後武則天篡唐立周,是唐朝歷史的一段插曲,廢除了不聽話的李顯,立了聽話的幼子李旦作爲過渡。

武則天晚年決定還政李唐,李顯無論從封建禮法“立嫡以長不以賢”來說,還是從前任皇帝詔書的合法性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優勢。李旦也很識時務,將帝位讓給了三哥李顯。所以,大唐皇帝落在李顯一枝,於情於理都順理成章。

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統性,他爲什麼讓位? 第2張

其三,李顯有四個兒子,長子李重潤被武則天賜死;次子李重福涉嫌告密害死大哥,被李顯與韋后流放;三子李重俊被立爲太子後,因不滿韋后與武三思專權,發動景龍政變,結果兵敗被殺。所以,李顯被韋后毒殺後,能立爲皇帝的人選只剩下了年僅十六歲李重茂,再者他年齡小,好控制,也是理想的人選。

從上述情況看,從高宗李治,到中宗李顯,再到恭宗李重茂,雖然充滿了變故,但皇位的傳承也無可非議。他之所以結局悲慘,全拜那個名義上的母親,野心勃勃的韋后所賜。

韋后想沿着武則天的足跡,成爲第二個女皇。毒死李顯,擁立李重茂後,她便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篡唐自立的腳步。但這一切,引起了李隆基的強烈不滿。他聯絡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將韋后及其黨羽一網打盡,維護了李唐的江山社稷。但是,政變後,一個突出的矛盾擺在了眼前,便是李重茂怎麼辦!

政變打出的口號是“誅殺韋后,擁立相王”,李重茂感覺自己岌岌可危,也曾做過抗爭。宮中的一羣宦官宮女提出了建議:你們說韋后禍國亂政,可以改立李重茂的生母爲太后,他的皇位來得有理有據,並沒有犯錯,廢除皇帝沒有道理。

然而,李隆基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搞政變,會與一羣宦官宮女講道理嗎!太平公主還指望着擁立李旦李隆基父子,好攫取更大的利益,她會考慮誰更在理?封建統治階級在奪取最高權力的鬥爭中,拳頭勝過一切。

政變結束後,太平公主便看住了侄子李重茂,整天對他曉以大義,讓他讓位。李重茂爲了保命只好答應,但是心不甘情不願。在禪位那天,李重茂呆呆地坐在龍椅上不起來,心中充滿了無奈。太平像抓小雞一樣,一把將他提了下來,說道:“天下歸心於相王,這不是你一個小孩子的位置。”

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統性,他爲什麼讓位? 第3張

低下大臣們看到這一幕,趕緊山呼萬歲,想了一個蹩腳的說法:“國家有難,皇帝有堯舜一般的美德,讓位於相王;相王替侄子主持大局,皇帝一家叔慈侄孝,是天下百姓之福!”

李重茂被迫讓位後,他的二哥李重福便潛入洛陽,發動了兵變,自稱爲皇帝。李重福之所以敢發動兵變,最大的依據便是身份的優勢。

李隆基即位後,爲了穩固皇權,將他的兄弟們都監視起來,對政治不允許絲毫染指。用較爲溫馨的方式限制他們,縫製了長枕大被,與五位王爺一起花天酒地,抵足而眠。其中一位王爺便是他的堂兄,李賢的兒子豳王李守禮。而對於李重茂這個堂弟,李隆基則不敢與他抵足而眠。

開元二年(714),年僅二十歲的李重茂,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駐地房州。

雖然李重茂就正統性來講,遠遠超過了李旦與李隆基,但在歷史中卻寂寂無聞。在奪權鬥爭殘酷的封建社會,李重茂的一生成爲令人唏噓的悲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