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杜甫是什麼身份?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本文已影響2.41W人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大多數人眼前浮現的都是一副蒼老的面容下,低沉的聲音,在吟誦着千古名篇,憂國憂民的情懷之下,杜甫似乎總是愁眉不展。

這肯定是大多數人心中的杜甫,這個被譽爲中國最高頭銜的詩人,因爲唐朝詩人比較多,所以對杜甫的地位有所誤解。

中國所有領域,最高評價永遠都是聖,比如說文聖孔子,武聖關羽,畫聖吳道子等等,詩聖杜甫是對杜甫成就最高的肯定。

歷史上杜甫是什麼身份?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其他的什麼詩仙詩魔詩鬼這些統統都是唐朝牛氣詩人中的一個,跟李白的詩聖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投降,包括的李白的詩仙在內,也要比詩聖低一級。

但關於杜甫最大的誤解,其實是他的人生,每個人都年輕過,這看似一句廢話,卻隱含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杜甫的年輕時代,恰好趕上了唐王朝的盛世。

作爲官宦世家的杜甫,其實也有着跟李白一樣的另一面,那是整個大唐最幸福的時刻,也是杜甫一生最不爲人知的一面。

我祖宗很牛

中國社會結構,唐於宋是個分水嶺,唐之前的社會,是貴族社會,而宋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徹底演變成爲平民社會。

貴族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社會上世家大族控制着大部分社會資源,這種現象最嚴重的時代是晉朝,連皇權都要受到世家大族的威脅。

到了唐朝這種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尤其是在武則天的打擊之下,社會上傳統的豪門已經收斂了很多,但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貴族社會的特徵。

貴族時代,人們對於出身門第是很在乎的,李白自吹是皇族,那基本上就是醉話,跟他一貫誇張的風格是一致的。

但杜甫身上,還的確是有皇族血統,杜甫的外婆是唐太宗的重孫女,畢竟中國古代是個男權社會,所以這一點很少有人提及,但杜甫確實是有李唐皇室血統的,這一點毫無疑問,比很多人無厘頭的攀附強多了。

杜甫家族,那也是妥妥的名門望族,儘管不是最頂級的,但也是非常顯赫,杜甫年輕的時候,喜歡說杜預是自己的十三世祖。

杜預是晉朝平蜀滅吳的重要人物,史稱有“左傳癖”,就是說他有喜歡《左傳》到成癮的地步,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這麼一個人。

學生時代的噩夢《滕王閣序》裏,王勃拍馬屁說,王將軍之武庫,這個就是把在座的這位王將軍,比作是杜預,因爲杜預有杜武庫的稱呼,這是比喻他胸中就像武器庫一樣。

可見杜甫成名之前,杜預在唐朝人心目中的形象,老杜家是世代爲官,古代知識的傳播,不像今天這麼容易。

所謂的世家大族,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壟斷了知識,世代爲官也就意味了,家學淵博,爲每個後代都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機會,普通人家根本就沒有。

杜甫的爺爺是杜審言,也是個有名的詩人,儘管風評不太好,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無非就是在武則天寵臣負責的機構裏做過事而已,那裏面選的本來都是天下的有才之士,況且那本身也是以國家和皇帝名義搞得。

歷史上杜甫是什麼身份?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杜甫的父親是個五品官,屬於唐朝“高級官員”的分水嶺,因爲在唐朝五品就可以掛宰相職,當然五品不算大,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進入高級幹部的行列了。

鮮衣怒馬的時代

杜甫出生的河南鞏縣,以爲父親長期做官,杜甫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洛陽姑姑家長大的,當時的洛陽雖然不是首都,但繁華程度不亞於長安,甚至比長安還要繁華,而且武則天時代也做過首都。

杜甫就是在這樣一線城市長大,小時候就表現出驚人的才華,他七歲就寫下了第一首詩,九歲就能臨寫虞世南的榜書大字,十一二歲的時候,已經因爲詩文在洛陽顯露頭角了。

一些當地名士誇他是班固、揚雄再生,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評價了,杜甫的天才不亞於李白,只不過李白把天才都外露了,李白則把天才轉化成了另外一種形式,這個我們後面會說到。

世代爲官的大家族,往往結婚都找的是門當戶對的,杜甫的老婆是弘農楊氏,這在當時可是了不起的大姓,而且是唐代著名的五姓之一。

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薛元超曾說過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摧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這個不娶五姓女,指的就是唐代著名的五姓。

這五姓有時候連皇帝都看不上,他們只找門當戶對地結婚,足見當時這五姓有多厲害,順便說一句,西廂記裏的崔鶯鶯的姓氏也是五姓之一,這樣你可能就更能理解他和張生之間結合的不易了。

杜甫娶了弘農楊氏,正是鮮衣怒馬好少年,而此時的杜甫並不急於考取功名,他要去遊歷一番,唐朝時代的科舉,並不完全看重考試成績,還需要有名人的推薦和名氣,而貴族子弟的遊歷在當時非常普遍。

在杜甫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開始規劃自己的江南旅遊,主要是在洛陽文化圈裏浸潤的孩子,想要去看看六朝金粉之地,那是和北方完全不同的風貌,那裏的文學氣象對杜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一趟長達三年多的旅行裏,年輕的杜甫玩得很愜意,沒什麼經濟壓力,他在江南停留了三年,有點像我們現在的畢業季,只不過杜甫這可是超級豪華畢業大旅行。

三年後才爲了參加進士考試,匆忙回到家鄉,不過就算是天才,玩得太久也不行呀,結果他這一次考試就落第了。

但杜甫並不在意,二十四歲的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考試結果出來之後,杜甫就開始規劃自己的第二次旅行了,那首“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就是在這次去山東的途中寫下來的。

杜甫在人生最好的十年裏,過得完全是公子哥一樣的生活,瀟灑快樂,自由奔放,熱情豪邁,錦帽貂裘,輕騎駿馬,這一切都是那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大唐盛世爲這一切提供了最好的背景圖。

而在遊歷之中,杜甫也接觸到了民生,瞭解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結識了不少朋友,這其中和李白的相識,最爲人津津樂道。

那一年,杜甫三十三歲,李白四十四歲,杜甫並不是李白的小迷弟,按照杜甫的身份,他顯然比李白高。

歷史上杜甫是什麼身份?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但李白的人格魅力,顯然也讓杜甫頗爲感慨,兩個人結伴同遊,從他倆留下的詩歌也能看得出來,他們這段時間裏經常一起打獵騎馬,呼鷹捉兔,但更多的時候,他們談論的還是國事。

討論國事,說明杜甫已經在考慮自己的前途了,但國事在這個時候,似乎並不好,唐玄宗成平日久,自然生出了懈怠之心,李林甫高力士楊貴妃這些圍着他身邊的人,已經把他變成了一個只貪圖享樂的皇帝。

憑一人之力撐起律詩

突如其來的安史之亂,讓所有人都蒙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這裏開始,杜甫變了,他不再是那個輕浮的青年,開始用生命在觀察和思考。

前面說過,杜甫的天才表現在另一個方面,杜甫有句詩叫,爲人性僻耽佳句,語驚人死不休,這話說得並不誇張,杜甫把他的天才,都用在了對格律詩的研究上面。

我們現在讀杜甫的詩,莫名地覺得就是好,這可是有原因的,那是因爲杜甫把音律研究到了極致,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律詩發源於南朝時期,他們發現了音韻之美。

我們現在藉助漢語拼音,可以很輕鬆地理解聲母韻母這種規律,但古人沒有這種知識,他們發現雙聲疊韻之後,就異常的興奮。

“雙聲”是指兩個音節聲母相同,“疊韻”是指兩個音節韻母相同,這樣組合起來的語句非常好聽,律詩裏面、押韻、平仄、對仗,目的都是爲了讓詩歌讀起來更好聽,雙聲疊韻就是其中一種技巧。

你要是把詩歌的規律,反着來,那就是繞口令,我見過最難的繞口令是:

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發揮會發黑。黑化肥揮發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發黑會發揮。

這裏面就是把雙聲和疊韻反着來用到極致,H和F作爲聲母,EI作爲韻母反覆地切換和緊挨,讓這個繞口龍成了噩夢級別的。

而杜甫,就是那個把律詩發揚光大的人,甚至可以說沒有杜甫對律詩的研究,律詩就不會有以後的高度和地位。

杜甫之前,古詩盛行,李白寫的絕大部分都是古詩,杜甫之後,律詩開始大行其道,看杜甫這首詩: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歷史上杜甫是什麼身份?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就算你完全沒有格律對仗知識,你也覺得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事實上如果我們學習過律詩的規則,這首詩的音律、對仗之複雜工整,從純技術的角度上講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更不要說全詩意境高遠。

杜甫對於詩句的精雕細琢,最終讓他的詩歌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但真正讓李白詩歌能夠傳誦千年的,還不在於技巧,而在於他的思想。

國家不幸詩家幸

杜甫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全方位記錄了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社會風貌,有詩史的稱號,三吏三別這些詩,杜甫表達了對社會底層的擔憂。

杜甫到了後期,胸懷顯然變得更大了,心中想的都是百姓的疾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個時候的杜甫,已經完全站在了另一個高度。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不僅心中有國,他對家的那種思念,也成爲一種恆久的思念,尤其是晚年的杜甫,在外漂泊,寫出了許多關於思念,關於親情,關於故鄉的詩歌。

有國有家,這樣的詩才有生命力,纔會得到人民羣衆的認可,清朝人趙翼說過一句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突然遭遇的變故,的確可以激發詩人的創作慾望,但如果杜甫有選擇的話,他寧可不要這種創作,更希望國家一直平靜下去吧。

杜甫是不幸的,遇到了喪亂,但中國歷史是幸運的,有了杜甫這樣的人,繁華時代,人們關於李白可能更多一些吧,畢竟他身上爛漫的氣質很多。

杜甫並不孤獨,他的詩歌會一直被後人傳頌,他住過的草堂也經常有人過去平調,這盛世,已如詩聖所願,廣廈千萬間,寒士俱歡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