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一戰後白起爲何沒有乘勝追擊攻打齊國攻陷邯鄲

本文已影響2.6W人 

在歷史上,能稱得起“戰神”和“殺神”的,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白起,戰國末年的“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極善用兵,擅長大兵團作戰,最喜歡採用殲滅戰的方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使敵方兵力蒙受巨大損失。白起一生最爲世人所熟知的一場戰役莫過於長平之戰。這一戰,白起作爲秦軍主將,面對着只會“紙上談兵”的趙軍主將趙括,利用其心高氣傲、魯莽輕敵的特點,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將趙軍引入自己預設好的埋伏圈後,再將趙軍分而圍之,切斷趙軍的糧草供給,逼迫趙軍匆忙決戰

長平一戰後白起爲何沒有乘勝追擊攻打齊國攻陷邯鄲

結果,此戰趙軍主將趙括被射殺,趙軍四十幾萬人投降後被白起欺詐坑殺,一戰消滅趙國士兵四十幾萬人,只留下了240人回到趙國通報消息。這一戰徹底擊垮了趙國,使其一蹶不振,再也沒有與秦國爭鋒的底氣。按理來說,既然白起在長平一戰中已經基本將趙軍主力消滅殆盡,那麼攻佔趙國首都邯鄲,並得以擊破趙國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結果卻是白起到死都沒有帶兵攻陷邯鄲,這是爲什麼呢?

長平之戰剛剛結束時,這時的白起不攻邯鄲,並不是他不想攻,而是因爲秦國內部的原因導致他沒攻成。長平之戰結束後,秦軍大獲全勝,持續好幾年的秦趙長平之戰,最終以秦軍消滅趙軍四十幾萬人的結果落下帷幕。此時白起認爲應當乘勝追擊,一舉攻下邯鄲,滅亡趙國。

但是,趙國不會坐以待斃,脣亡齒寒的韓國也不會眼睜睜看着趙國走向滅亡。所以,韓國與趙國一方面派人花重金試圖賄賂秦國宰相應侯范雎,另一方面又對范雎採取語言攻勢。他們對范雎表示,白起現在已經斬殺了趙括,圍住了邯鄲。一旦趙國滅亡,秦王就有了稱帝的資本,而白起的功勞之大必定被封三公,而到時候您地位就只能在他之下,並且就算滅亡趙國,趙國的百姓也不願接受秦國的統治。與其這樣,還不如讓韓趙兩國割地求和,同時也使白起不能得到滅亡趙國的功勞。

長平一戰後白起爲何沒有乘勝追擊攻打齊國攻陷邯鄲 第2張

范雎在韓趙兩國的金錢攻勢與言語攻勢中被說服了,他找到秦昭襄王,表示秦軍經過了長平之戰的損耗,已經很疲憊,非常需要休養,希望允許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秦昭襄王覺得言之有理,就答應了。並且與韓趙兩國達成了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座城池,正月休戰的承諾。從而讓白起乘勝追擊的設想落了空。

不久後,秦國再次出兵攻打邯鄲。這次白起正好身患疾病無法走動,就讓另一位將領秦國的五大夫王陵去攻打邯鄲,結果損兵折將。這時秦王準備再次啓用白起,讓他再次攻打邯鄲,但這一次,白起卻堅決不從,稱病推脫。

其實作爲名將的白起自己很清楚,攻佔邯鄲滅亡趙國的最好時機已經失去了。其實,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的主力軍隊基本上都被消滅了,趙國想要再次迅速組織大規模的軍隊來抵抗秦軍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趙國長平之戰的慘敗的結果是幾乎所有東方諸侯都沒有想到的,原本強大的趙國轉瞬之間就變得岌岌可危,其餘的諸侯國根本沒有反應時間,更何況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打算,好些諸侯國其實對於秦趙兩國之間的較量本來就是持觀望態度。

那時候乘勝追擊滅亡趙國時最好的時機。但秦王與韓趙兩國議和後,使得趙國有了喘息時間,諸侯有了反應時間。所以,休戰幾個月後再打邯鄲是很不明智的。白起向秦昭襄王表示,邯鄲本來就很難攻克,而且趙國與多個諸侯國接壤,要是其他諸侯發兵救趙,很快就能到達前線。加上各諸侯國對秦國一直充滿怨恨,雖然贏了趙國但秦國自己也受了不小的損失,國內空虛。要是趙國在國內堅持抵抗,其他諸侯在外策應,秦軍必敗。所以不能攻趙。

長平一戰後白起爲何沒有乘勝追擊攻打齊國攻陷邯鄲 第3張

秦王不信邪,換了王齕接替王陵爲主將,還增派了十萬兵力圍攻邯鄲,但依然陷入僵持,秦軍死傷過半。而白起的判斷是沒錯的,趙國在秦軍不斷增強的攻勢中逐漸不支,於是向魏國和楚國求救。這其中還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典故,比如“毛遂自薦”“信陵君竊符救趙”等。戰國四公子中的三位都投身於這場救援趙國的戰爭中。

在得到兩國的大力支援後,邯鄲之戰的形勢逆轉了,秦軍不斷地作戰失敗。白起聽到後還表示,正是秦王不聽自己的勸告,才落得這個結果。秦昭襄王聞言大怒,強迫白起出兵攻趙。白起仍然表示病重,哪怕范雎親自請求依然不爲所動。因爲生病不方便的原因,白起沒有立馬啓程趕赴戰場。在他拖延的這段時間裏,秦軍戰敗的戰報不斷傳來。

秦王坐不住了,讓白起立馬上路,不得逗留。當白起到達杜郵這個地方的時候,秦王和范雎商量後認爲,白起多次推辭、拖延是有怨言,不服命令,於是派使者賜劍讓其自刎。白起舉劍自刎前,仰天長嘆,問自己是犯了什麼罪過,纔有如此下場。最後他想到自己坑殺趙國降卒的事情後,認爲用欺詐的手段坑殺降卒的自己確實該死,於是拔劍自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