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外出任官,最後卻成一個酷吏

本文已影響4.3K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楊炯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初唐四傑”是後人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尊稱,在當時可能就叫做四大才子,而且他們的官位普遍不高,社會地位並不尊崇。更爲重要的是,這四人下場基本都不好,王勃27歲就溺水身亡,盧照鄰重病纏身,投水自盡,駱賓王參與徐敬業叛亂,下落不明。算是得到善終的楊炯,口碑卻極差。

楊炯很小就是天才,在十歲時就被舉爲神童,相當於頒發了一張民間推選,官方認可的證書。他十一歲就進入弘文館擔任待制,一干就是十六年。這並不是正式的官職,相當於邊學習邊深造,要等待機會才能出來爲官。

才子外出任官,最後卻成一個酷吏

對於別人來說,國家發放俸祿,不用參與體力勞動,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對於楊炯來說,卻是一件羞辱的事情。當時他已經聲名鵲起,名列四才子之一。不過這個稱呼的含金量有多低,在裴行儉的評論中就可以看出來:

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才藝。勃等雖有文華,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邪!楊子稍沈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幸矣。

也就是說,在裴行儉看來,四大才子都很輕浮,除了楊炯稍稍沉穩一些,能夠擔任縣令之外,其餘都沒什麼官運。他驚人的預見力,一語中的。其實楊炯出任盈川令的過程也很波折,他曾受堂弟參與徐敬業叛亂影響而被貶謫,顛沛流離返回京師後,又對武則天盡情頌揚,寫下了《老人星賦》、《盂蘭盆賦》等阿諛奉承之作。

也就是靠着這份隱忍,在692年冬天,楊炯終於被任命爲盈川縣令。這也許是楊炯仕途的起點,他的好友,未來三任宰相、統領文壇的張說卻憂心忡忡。他深知楊炯的缺點,並向其贈送了一篇散文《贈別楊盈川炯箴》:

杳杳深谷,森森喬木。天與之才,或鮮其祿。君服六藝,道德爲尊。君居百里,風化之源。才勿驕吝,政勿苛煩。明神是福,而小人無冤。畏其不畏,存其不存。作誥茲酒,成敗之根。勒銘其口,禍福之門。雖有韶夏,勿棄擊轅。豈無車馬?敢贈一言。

才子外出任官,最後卻成一個酷吏 第2張

這篇散文字數很短,卻是十分精彩,而且還表明了自己對友人的告誡和擔心。它的前四句,是從景物入手,將楊炯比作深谷之中的喬木,是唐帝國不可多見的人才。張說也表示,上天既然賜予了楊炯天賦,就有可能在俸祿上對其刻薄。這句話一方面暗含勸慰,另一方面也是富有哲理的。

隨後,張說開始規勸楊炯,要以道德爲尊,並且告誡他,有才氣卻不要驕縱吝嗇,爲政要寬明而不要實行苛政。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張說要達到的目的。至於說後面華麗的辭藻,全部是圍繞這個中心所展開的。

張說爲什麼如此擔心呢,因爲楊炯在京師的時候名聲就不好。大概才子大多都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吧,他非常傲慢,苛待下人,甚至還敢於公然羞辱當朝權貴。楊炯曾經將朝中官員稱爲“麒麟楦”,所謂“麒麟楦”,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唱戲時的麒麟,看起來威風凜凜,儀表不凡,實際上不過是華麗包裝下的驢子。這自然是滿朝憤怒,對於朝廷官員尚且如此,對百姓又能好到哪裏去?

果然,楊炯在盈川期間,十分殘暴,經常將下屬責打致死。唐朝時酷吏橫行,楊炯就算其中一個,只是他官位不高,當上盈川令後沒多久就去世了,纔沒有太大展現暴虐的機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