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局勢來看,黑齒常之爲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貢獻?

本文已影響2.22W人 

黑齒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恆元,百濟(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人。唐朝名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黑齒常之初任百濟達率兼郡將。唐高宗滅亡百濟後,率領民衆抵抗唐軍。龍朔三年(663年),受招撫降唐。儀鳳三年(678年)九月,跟從洮河道行軍大總管李敬玄征討吐蕃。於夜間率領敢死隊襲擊吐蕃軍營,吐蕃軍潰散。因功升任左武衛將軍,並檢校左羽林軍,並充任河源軍副使。

從總體局勢來看,黑齒常之爲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貢獻?

調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侵擾河源,黑齒常之率軍夜襲吐蕃軍營,斬吐蕃軍首級兩千,因功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垂拱二年(686年),後突厥侵擾唐朝,黑齒常之率軍抵抗,因功進封燕國公。垂拱三年(687年),後突厥阿史那骨篤祿等侵擾昌平,朝廷任命黑齒常之爲燕然道大總管反擊後突厥。黑齒常之追在黃花堆大敗敵軍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周興等人誣告陷害黑齒常之謀反,將其逮捕入獄。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齒常之自縊而亡,享年六十歲。聖曆元年(698年),黑齒常之被平反昭雪,追贈爲左玉鈐衛大將軍。

主要影響

綜述

黑齒常之生活的時代爲七世紀三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其活動空間爲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和中國大陸的廣大地區。自顯慶五年(660年)百濟國滅亡起,黑齒常之先後親身參與了爲復興百濟而對抗唐朝、進入唐政權任職於百濟故地、作爲入朝蕃將守衛唐邊疆地區等多項活動,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黑齒常之自年少時起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反映了中原儒家思想在朝鮮半島早已泛傳播以及當時中朝文化溝通交流頻繁的史實。

第二,黑齒常之在百濟國滅亡後參加百濟復興運動,說明七世紀六十年代初百濟初亡時,唐與原百濟國臣民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唐羅聯軍雖滅亡了百濟,也並未能使百濟故地的局勢得到完全控制,日本亦捲入此時期唐與朝鮮半島的關係之中。

第三,黑齒常之降唐後被派在百濟故地任職的情況,是與唐對百濟故地的治理政策密切相關的,同時它還透射出隨着彼時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唐在半島的實際行動也發生着明顯的變化。龍朔三年(663年)以後百濟故地局面基本穩定下來,復國希望已十分渺茫,唐濟之間的糾葛亦可宣告結束,之後唐將其注意力又轉回到朝鮮半島的高句麗。

從總體局勢來看,黑齒常之爲唐朝的安定有哪些貢獻? 第2張

第四,黑齒常之實際上代表了唐代社會的一類特殊人羣,即蕃將。由於高麗、百濟的平定,大大改變了蕃將的構成,開啓了朝廷重用東北和三韓地區的蕃將的時代。黑齒常之長期活躍在唐朝的西北部和北部邊疆,爲唐邊疆地區的穩定做出巨大貢獻。

復興百濟

黑齒常之出生於百濟的大家族,成長於百濟社會,顯慶五年(660年),百濟國滅亡以後,黑齒常之參加到百濟復興運動的行列中。在百濟已亡的情況下,黑齒常之能夠率衆抵擋唐朝名將蘇定方,收復百濟多座城池。後來,在不利形勢無法逆轉、百濟復國無望的情況下,黑齒常之審時度勢歸降了唐朝,此舉動實際上使百濟故地百姓儘快擺脫戰爭,恢復安寧起了客觀推動作用。

唐朝靖邊

黑齒常之雖爲百濟人,卻長期任職於唐政權內部,經歷了唐朝在七世紀後半期的很多安內靖邊的戰事。黑齒常之長久地捍衛着唐邊疆地區,對抗吐蕃和對抗後突厥是他在唐最突出的兩大功績。七世紀七十年代,崛起的吐蕃開始大規模進攻西域,對唐的西北部邊疆構成巨大威肋,且這一時期的唐朝對吐蕃則基本上只能被動地防禦,而一些欲藉此時機復國的東突厥貴族於七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後起事,尤其是永淳元年(682年)建立的後突厥汗國屢屢侵擾唐北部邊地。

從總體局勢來看,無論是面對吐蕃還是後突厥,此時期的唐朝都頗顯乏力,在雙方的戰爭中常處於劣勢地位。黑齒常之憑其傑出的戰爭才能,在鎮守河源期間使吐蕃聞風喪膽,有效地阻止了強盛時期的吐蕃在青海地區的擴張,在與後突厥的戰爭中他也爲唐朝取得了爲數不多的勝利,還一度創造了扭轉不利局面的機會,於劣勢之下能取得如此成果,這已是十分值得稱頌的功績。除了爲唐朝邊疆地區的安定做出巨大貢獻外,黑齒常之還參與了平滅李敬業叛亂的活動,爲唐朝內部的安定也貢獻了力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