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初,吳三桂的神祕軍師,差點改寫清朝歷史

本文已影響9.51K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玄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1673年,吳三桂以迅雷之勢發動叛亂,席捲雲貴,殺了康熙一個措手不及。這場歷經8年的“三藩之亂”,成爲康熙時期規模最大的內亂。在刀槍劍影中,有許多名將和謀士因此而出名。

劉玄初,吳三桂的神祕軍師,差點改寫清朝歷史

受電視劇《康熙王朝》影響,很多人對周培公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認爲,周培公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亂過程中的頂級謀士。其實,在歷史上,周培公雖然有貢獻,但遠沒有這麼大。而本文要說的這位謀士,乃是吳三桂座下之賓,他叫劉玄初,是一位神祕而低調的謀士。劉玄初曾爲吳三桂定下三條妙計,每條妙計都切中要害,若非康熙運氣好,清朝或許早滅了。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劉玄初的故事。

劉玄初,原名劉茂遐,字玄初,以字行。之所以說劉玄初神祕,是因爲後人不知道他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他最終的去向。只知道,當年吳三桂聯合清軍攻打四川,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和吳三桂對抗了兩年多,最終兵敗,在劉文秀的衆多俘虜中,吳三桂尊劉玄初爲座上客,劉玄初從此成爲吳三桂的頂級謀士。

康熙十二年,康熙採信納蘭明珠的建議,決定撤藩。消息一出,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紛紛上書主動請求撤藩。這時,遠在北京的吳應熊(吳三桂長子、清朝額駙、康熙的姑父)寫信給其父吳三桂,讓吳三桂迅速上奏,請求主動撤藩,要不然必然會引起康熙的猜忌。吳三桂接到兒子的信,非常急躁,連忙和劉玄初等人商議,劉玄初說:

上久思調王,特難啓口,王疏朝上而夕調矣。彼二王辭者自辭,王永鎮雲南,胡爲效之耶?

劉玄初的意思是:康熙早就想動你了,只是沒有藉口。如今你若主動上書請求撤藩,早晨上書,晚上肯定就被撤藩。其他二王想撤藩就讓他們撤,你何必要學他們呢?

不過,吳三桂權衡再三,沒有聽劉玄初的,而是相信自己的兒子,上書請求撤藩。吳三桂認爲,他主動上書,表明誠心後,康熙必然不撤藩。結果不幸被劉玄初言中,康熙接到吳三桂的奏疏,大喜,立即准奏。吳三桂得到消息後,悵然半天。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玄初雖然爲平西王藩地的謀士,離京城十萬八千里,但他對康熙內心的猜測十分準確。

劉玄初,吳三桂的神祕軍師,差點改寫清朝歷史 第2張

且說,吳三桂在準備起兵謀反之初,召集衆位謀士問計,劉玄初當時提了三條妙計,用12個字來說就是:反清復明、聯合羣雄、直搗黃龍。

第一,反清復明。清軍入關不過30年,許多名臣遺臣和後裔仍然心繫明朝,若此時以“大明”的旗幟來號召他們,必然一呼百應。

第二,聯合羣雄。吳三桂昔日的部下遍佈各省,雲南提督胡國柱、貴州提督李本深、陝西提督王輔臣、四川巡撫羅森、河北總兵蔡祿等都是吳三桂的部下,再加上平南王、靖南王以及臺灣的鄭氏集團。若衆人聯合反清,必然可以分散清軍的兵力,吳三桂就可以趁亂奪取京城。

第三,速戰速決、直搗黃龍。劉玄初認爲,戰爭發生之後,雙方在計較相互利益的時候,肯定會有談判、相持的時候。吳三桂若起兵,先封鎖消息,迅速拿下雲貴。然後直取道四川和陝西,東進山西和河北,直搗京城。其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可停留,不計後果先取下京城則爲第一要務。

劉玄初給出的這三條建議,吳三桂最初覺得很道理,但隨後陷入懷疑。比如,吳三桂的另一位謀士方光琛就質疑劉玄初:

出關乞師,力不足也,此可解;至明永曆已竄蠻夷中,必擒而殺之,此不可解矣。

意思是說,當初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如果說是被逼無奈,爲對抗李自成,尚可解釋得通。但後來攻入緬甸,誅殺南明永曆帝,則解釋不通。所以,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到底有沒有人認同,是個大問題。其實,劉玄初要的不是大家認可吳三桂,只要大家認可“復明”的號召就行,只要大家羣起反清,形勢都會對吳三桂有利。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以劉玄初之言,打着“興明”的旗號起兵,果然迅速拿下雲南和貴州,接下來四川、廣西、湖南接連告捷,陝西提督王輔臣果然起兵響應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以及臺灣鄭經(鄭成功之子)紛紛攻打清朝。與此同時,河北蔡祿、廣西孫延齡等人紛紛響應吳三桂。康熙帝本就準備不足,面對如此亂局,根本無暇應對,甚至有大臣建議康熙遷都盛京(瀋陽)避難。可以說,戰爭之初的局面,完全被劉玄初言中。

劉玄初,吳三桂的神祕軍師,差點改寫清朝歷史 第3張

然而,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劉玄初失望透頂,也讓吳三桂錯失好局。順治年間,清朝爲了制衡吳三桂,將順治的妹妹(皇太極第十四女)嫁給吳三桂長子吳應熊,吳應熊因此被留在北京,名爲額駙,實爲人質。吳三桂造反後,康熙立即逮捕吳應熊。吳三桂兒子衆多,但最在乎長子吳應熊,當吳三桂幾乎攻下湖南全境,進入湖北宜都,飲馬長江的時候,吳三桂忽然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他請求達賴喇嘛出面調停,以“劃江而治”的代價來換取康熙釋放吳應熊。不得不說,吳三桂此舉,不僅完全打亂了劉玄初“速戰速決”的計劃,而且還表現得非常天真和愚蠢。

吳三桂這麼做,劉玄初非常驚愕,他寫信給吳三桂:

以恢復漢家天下,利在速戰速決,長久對持勢必自取滅亡!

不得不說,康熙的運氣太好了,因爲吳三桂沒有聽劉玄初的建議。康熙抓住了這個機會,沒有拒絕吳三桂,也沒有答應,雙方休兵3個月。吳三桂在長江南岸苦等康熙的答覆,康熙拖延3個月後卻殺了吳應熊。康熙這一招,直接達到了兩個效果:

第一,利用吳三桂的猶豫,爭取調兵的時間,康熙利用這段時間,重整北方兵馬,全力南下平叛。

第二,吳三桂本來寄希望於康熙釋放吳應熊,結果康熙突然殺掉吳應熊,吳三桂聽聞消息,被氣得中風。吳三桂倒下,整個吳軍都陷入頹勢,康熙從此緩過氣來。

劉玄初,吳三桂的神祕軍師,差點改寫清朝歷史 第4張

吳三桂不僅改變了“速戰速決”的計劃,還改變了“聯合羣雄”建議,吳三桂招降了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長子)之後,不僅要削弱尚之信的權力,還逼尚之信爲他籌集軍餉,導致尚之信再次投降康熙。吳三桂和臺灣鄭經聯絡制定作戰方案,結果吳三桂坑了對方一把,鄭經掉頭而去。革命尚未成功,吳三桂就想着竊取盟友的利益,人心不齊,大事焉能成?

如果說,吳三桂改變“速戰速決”“聯合羣雄”的計劃是愚蠢之舉的話,那吳三桂接下來的動作,讓劉玄初徹底絕望。吳三桂竟然聽信其他謀士之言,放棄“反清復明”的大旗,自立爲帝,建立大周(史稱吳周)。很多衝着“大明”旗號而支持吳三桂的人,紛紛覺得吳三桂是叛徒,不再支持吳三桂。

吳三桂從此大勢已去,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病逝于衡州,其孫吳世璠繼位,三年後,康熙攻入昆明,吳世璠自殺,劉玄初就此失蹤。

有人說,劉玄初早在吳三桂稱帝前後就已經病逝,有人說劉玄初對吳三桂過於失望,提前隱遁江湖。總之,那個低調而神祕的劉玄初,去向成謎。

正如後人所說,吳三桂根本沒有雄才大略,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目光短淺的陰謀家。也許是吳三桂註定要成爲逆臣,也許是康熙運氣太好,清朝最終完成了撤藩目標,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只是可惜了劉玄初,未遇明主、未展其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