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中興第一的李光弼有什麼功績?軍事才能如何

本文已影響1.37W人 

你真的瞭解李光弼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將,爲平息安史之亂的主帥,史稱其“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爲中興第一。”他雖名氣不如郭子儀大,但其軍事才能不在郭子儀之下。

唐朝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曾經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並且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唐朝能夠將西域控制,靠的無疑是唐朝的名將,在唐朝時期,最不缺少的就是名將。不可否認的是,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名將,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

唐朝在前期無疑是非常強大的,可是到了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就轉弱了,此後的唐朝對西域的控制權逐漸減弱。到了之後,西域就脫離了唐朝的控制。話說回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差一點讓唐朝滅亡,假如不是有能征善戰的武將,恐怕唐朝就滅亡了。

被稱爲中興第一的李光弼有什麼功績?軍事才能如何

安史之亂的爆發中,太原之戰無疑是重要的轉折點。太原之戰也被稱爲太原保衛戰,主要的指揮將領就是李光弼。作爲唐朝的名將,李光弼雖然姓李,但是他是契丹人,祖上是契丹的一個酋長,也算是個大戶人家。由於出身在契丹,因此李光弼從小就能征善戰。

可以說是在馬背上成長的。作戰勇猛的李光弼經常以少勝多,因此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光弼與同時的郭子儀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是在治理軍政方面。郭子儀治理軍政憑藉的是“寬”,以德服人,總是令屬下非常感動。

相比較來說,李光弼憑藉的則是“嚴”,靠威嚴服人。安史之亂爆發後,史思明協調了蔡希德、高秀巖、牛廷介,共四路大軍,十萬人,浩浩蕩蕩殺向了太原。面對這浩浩蕩蕩的大軍,李光弼沒有被嚇倒。李光弼穩如泰山,立即下令部將修城牆。

此時的李光弼深知,假如不修建城牆,恐怕太原城中的士兵不能夠抵擋史思明大軍的進攻。以古代修建城牆的速度來看,短時期內想要修建完畢根本不現實,於是李光弼緊急徵發城內百姓,加上兵丁,趕緊前往城外深挖壕溝。

被稱爲中興第一的李光弼有什麼功績?軍事才能如何 第2張

李光弼抵達太原之前,太原的防務暫時由崔衆代理,還別說,這哥們還真把自己當回事兒。即使李光弼來了,他也沒有交出兵權的意思,這讓李光弼非常惱火。放在旁人身上,御史這個官職,是要提防三分的,畢竟上邊通着朝廷。可是,李光弼根本不理那些,立即命人把崔衆給綁了。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不久,朝廷傳旨的宦官到了。來太原是給崔衆升官的,準備將他升職爲御史中丞。宦官問李光弼:“崔衆何在?”李光弼說:“衆有罪,已拘捕。”於是,宦官就打開聖旨給李光弼看,意思是讓他放了崔衆。誰知,李光弼直接來了一句:“我今天只准備斬一個御史,如果你宣佈詔書,那麼我就斬一箇中丞,如果任命他當宰相,我就斬個宰相。”

宦官一聽,這不是個好惹的主兒,嚇得大氣都不敢出。於是,崔衆就這麼被殺了。衆將士目瞪口呆,立即被李光弼的威嚴所鎮住,無人敢說話。之後,李光弼下達命令時,三軍幾乎沒人敢擡頭聽的,可見,此人有多狠。

面對大軍壓境,李光弼穩若泰山,指揮有方

至德元年十一月,史思明協調了蔡希德、高秀巖、牛廷介,共四路大軍,十萬人,浩浩蕩蕩殺向了太原。而此時,太原城內只有兵丁不足萬人,還都是新兵,跟民兵的水平差不多。這陣勢可把太原城內的唐軍給嚇壞了,李光弼的部將趕緊建議修城牆,否則斷難抵禦敵軍的進攻。

李光弼笑了,說:“太原城牆長達四十多裏地,如果修牆,沒等敵人來打,估計我們自己就把自己給累趴下了。”於是,他就緊急徵發城內百姓,加上兵丁,趕緊前往城外深挖壕溝,令人奇怪的是,李光弼還命令他們把挖出來的土都運到城裏做成磚坯,衆人不解,但也不敢多問。

被稱爲中興第一的李光弼有什麼功績?軍事才能如何 第3張

圍困沒多久,李光弼看起來就已經坐不住了,於是派人出城,準備向史思明投降。此時,別提史思明有多高興了,這麼個死對頭,不用再死磕了,多好。到了約定的投降日期,只見城門打開了,城內稀稀拉拉出來了一千多人,領頭的卻是一個裨將。

史思明頓時覺得不對勁,不是說投降嗎,他李光弼爲什麼不出來?正在猶豫呢,突然之間,營地發出一聲悶響,愣是陷下去一個大坑,一千多人頓時被埋了進去,叛軍陣營不明就裏,頓時大亂,相互踩踏。趁亂,李光弼突然親自率軍殺入了敵營,叛軍大敗潰逃。

那麼,叛軍的大營裏怎麼就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坑呢?不用說,又是李光弼乾的。李光弼詐降,其實爲了爭取時間,他派人繼續挖地道,然後用木棍將地道撐起,命令一發,只需要用繩子把木棍拉倒,地道也就坍塌了。

這下子,史思明也疲憊了,完全沒了主意。此時,一個大事傳到了史思明的耳朵裏:安祿山在洛陽掛了。聰明的史思明知道,此時,他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太原,該回范陽謀劃更大的事情了。於是,史思明就把蔡希德留下來盯着太原,自己率軍返回了范陽。李光弼聽說之後,立即率軍出擊,蔡希德再次潰不成軍,太原之圍遂解。

可以說,放眼看去,整個太原保衛戰,原本李光弼是守方,史思明是攻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李光弼反而四處出擊,史思明卻一直在抱頭鼠竄。事實上,叛軍到了這一步真的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伴隨着安祿山的被殺,叛軍的情況更加糟糕,平定叛亂已經希望在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