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爲何要殺絕南明?真相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35W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吳三桂。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崇禎年間天下大飢,百姓民不聊生,義軍席捲北方;同時關外的女真人建立後金政權,在遼東攻城略地,和明朝打得不可開交。

天災人禍的重壓之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1644年,明軍將領孫傳庭在潼關大敗,闖軍勢如破竹一路攻下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李自成的闖軍進了京城,但轉眼又被吳三桂聯合着清軍打敗,滿清由此開始全面南下中原。

吳三桂此人在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是中國著名的“明奸”,不僅被清朝寫進了"貳臣傳",後來的文人也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對其口誅筆伐。

他一生反覆無常,先叛明,後來在康熙年間造反反清,這就是著名的"三藩之亂"。三藩之亂中吳三桂兵強馬壯,一度打過長江,有奪取天下之勢。他當時打出了"恢復大明"的口號,但奇怪的是天下百姓,甚至清朝的上上下下都對其卻嗤之以鼻。

吳三桂爲何要殺絕南明?真相是什麼?

按理說明朝剛滅亡不久,漢族百姓人心思舊,爲什麼吳三桂的"復明"口號無人響應呢?其實這跟吳三桂自己的所作所爲有關係。

吳三桂的"復明"口號在天下人眼中就是個笑話,因爲天下人都記得吳三桂的所作所爲。在三藩之亂爆發的十幾年前,吳三桂曾在昆明親自下令殺死了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

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細數一下吳三桂的罪狀。

1644年,他放清軍入關,引狼入室打敗了李自成,卻讓滿清得到了入主中原的機會。之後在清軍南下路上,吳三桂幫滿清消滅起義軍,鞍前馬後,立下了汗馬功勞;北方平定後,他和另一個“明奸”洪承疇一起經略南方,同以大西軍爲主力的永曆朝廷血戰。

此時張獻忠已死,孫可望的大西軍在經營雲南之後實力大增,已經效忠永曆帝。大西軍名將李定國、劉文秀常在跟清軍的戰鬥中佔上風。

這時又是吳三桂,先在四川打敗了劉文秀率領的明軍,平定重慶、成都。後來他又帶兵進軍西南,配合八旗軍打敗李定國,從緬甸抓回永曆帝處死。

可以說吳三桂此人,正是明朝覆滅的第一推手。這樣的一個叛徒加劊子手,他說的"復明"口號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再說說永曆帝,他的人生也是可悲可嘆的。

中國歷史上的南朝不少,東晉和宋齊樑陳,還有南宋都是偏安一隅,也有百年國祚。但是明朝不同,北京陷落後,整個明朝如多米羅骨牌倒塌,南明弘光政權一年而亡,剩下的隆武、永曆政權都是流動政權,被清軍和投降的明軍追着打。

吳三桂爲何要殺絕南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永曆帝的一生多災多難,他本身是明朝的桂王之子,在父兄死去後繼位。他本無天子之命,卻在明末的烽煙中被強行推到前臺,先成爲監國,後來又稱帝,建立永曆政權。

當時中國北方已經被基本平定,但是在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區,反清勢力依然龐大。永曆政權背靠的是孫可望率領的大西軍,大西軍以雲南爲根據地,實力雄厚,手下還有李定國、劉文秀這樣的猛將,戰場上不輸於清軍。

前期的大西軍在西南地區勢如破竹,劉文秀北上進攻四川,李定國東進貴州湖南,在前期都有很大優勢。尤其是李定國在湖南兩厥名王,殺死尼堪和孔有德兩位清朝王爺,讓整個南方反清勢力爲之一振。

可惜的是,後來大西軍首領孫可望野心爆棚,擅權專斷,猜忌李劉二人。最終他和李定國產生間隙,李定國帶兵南下廣東,大西軍產生分裂。永曆政權在大西軍內鬥中元氣大傷,孫可望在鬥爭失敗後叛降清朝,李定國也因爲多次兵敗而獨木難支,被迫退守雲南和緬甸的交界處。

永曆帝在雲南無處落腳,最後在末代沐王府傳人沐天波的陪伴下投奔緬甸。吳三桂想用永曆帝換自己的榮華富貴,帶兵進入緬甸追擊。最後緬甸王莽白以"咒水"爲幌子設下圈套,誘殺沐天波,捉住了永曆帝送給吳三桂。

此時是康熙元年,皇帝年幼,朝廷大權在一幫元老重臣手上。永曆帝被捕後清廷還沒下令怎麼處置他,吳三桂就上奏請求昆明將永曆帝處死,這是爲什麼呢?

1662年初,吳三桂從緬甸王莽白手裏得到了永曆帝朱由榔,將其關在昆明的篦子坡金蟬寺。三個月之後的4月8日,還是在篦子坡,吳三桂的心腹吳國貴用弓弦勒死了永曆帝父子。

吳三桂殺朱由榔在歷史上頗受非議,畢竟他曾是明朝大臣,"弒君之罪"是中國古代是遺臭萬年的大罪狀,吳三桂本可將其交給朝廷處置,爲什麼非要自己動手呢?

有人覺得吳三桂太笨,因爲缺乏政治頭腦才做出這種事。其實看看吳三桂的人生,他反覆無常,叛明後來又叛清,這種見風使舵的聰明人,做事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吳三桂殺永曆,其實是是用這個末代皇帝的腦袋,做自己榮華富貴的墊腳石。稍微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就能知道,於內於外,吳三桂非殺永曆不可。

首先是當時的清朝看到天下已定,對這些明朝降將有了提防。

吳三桂爲何要殺絕南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王朝建立初期本該論功行賞,但吳三桂的身份很尷尬,這讓他有危機感。第一他是漢人,清朝很難將他跟滿人一樣對待;其次,作爲一員降將,吳三桂一直不受朝廷信任,他身邊一直有八旗將領伴隨,其實就是監視。

吳三桂在雲南討伐永曆帝,定西將軍愛星阿、安南將軍卓羅都在他左右,這讓吳三桂感覺朝廷對他不放心。所以親手殺永曆帝,是吳三桂納的投名狀。背上弒君之名,在史書上會遺臭萬年,吳三桂這是告訴大清朝廷:自己無法回頭了,一定真心實意跟着滿清。

第二,殺永曆帝,是一招殺人誅心的狠招。

當時中緬邊境有李定國和白文選帶着明軍殘部遊蕩,他們一直在打算營救永曆,還曾跟緬甸軍隊交過手。李定國是個強勁的對手,雖然現在山窮水盡,但是他在雲南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吳三桂也不敢輕視他。

李定國是忠心耿耿一心效忠永曆帝的,吳三桂認爲殺了朱由榔,明朝就再也無人能繼承皇位了,才能徹底斷絕李定國的希望。

吳三桂對前朝皇帝的心狠手辣讓滿族八旗將領都很驚奇,一開始他居然想將永曆全家斬首,但是愛星阿和卓羅都不同意。他們覺得永曆好歹是堂堂的皇帝,斬首太過殘忍,也不體面。於是吳三桂改用弓弦勒死永曆帝,給他留了個全屍。

1662年4月8日,永曆帝全家被勒死在篦子坡,他的死訊很快從昆明傳了出去,但是山中的李定國還不知情。兩個月後的6月11日,名將李定國當天正是生日,他在勐臘軍中得知皇帝已死之後悲痛欲絕,一病不起。6月27日,李定國病死在勐臘,享年42歲。這一年,正好是康熙元年。

臨死前,李定國交代兒子:"寧死荒郊,勿降也。"

永曆帝和李定國死後,南明的鬥爭基本結束,雲貴平定,吳三桂也因功受封親王,離他夢想中"世鎮雲南"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吳三桂爲何要殺絕南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但是現實很殘酷,在第二年,康熙皇帝就以邊境戰事結束爲理由,收回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這讓吳三桂感覺到了些許恐慌。康熙6年,朝廷又收回了雲貴兩省督撫的任免權,吳三桂的權力不斷被壓縮。

康熙12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上表朝廷告老還鄉,康熙批准,下令撤藩。吳三桂此時的春秋大夢終於醒了,自己想做第二個"沐王爺"是不可能的,清朝不會信任他們這些"貳臣"。撤藩令下到昆明,吳三桂再次撕破臉皮造反,拉上同是藩王的尚可喜和耿精忠,一起反清復明。

三藩之亂前期聲勢浩大,席捲南方,但是清朝此時根基已穩,三藩和康熙在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進行對峙拉扯,前後長達8年。

康熙17年,三藩之亂進入後期,局勢開始向清朝有利的方向變化。同年,吳三桂以七十四歲高齡在衡陽稱帝,但僅僅5個月後,他就病死在湖南衡陽。

三年後,三藩之亂平定,康熙皇帝下令將吳三桂的屍體碎屍萬段,殘骸發往中國各個省份示衆。這位反覆無常的一代梟雄,心狠手辣,叛國弒君,最後落得個死無全屍,也着實讓後人嘆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