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本文已影響1.32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是歷史上公認有作爲皇帝,創造了盛世“貞觀之治”。但李世民最初只是親王,並非太子,後來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最終成爲儲君,取得了皇位。我們看唐朝那段歷史時,大都被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所折服,但對李世民到底有什麼樣的心理性格,無法探尋。而正是李世民的心理使他最終問鼎皇位。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一、機:戰爭中練就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那就是善於把握“機”,這個“機”既有機遇,也包括各個方面的機會,這一能力並非天生就有,而是後天練就的。李淵起兵後,李世民長期跟隨李淵作戰,有些戰事還是他自己率軍完成的。因此,李世民與李建成相比,他更是一名將帥的風格。

爲將之人在戰場如果要取勝,需要很多本領,但必須善於把握“戰機”。從李世民打的幾場戰爭來看,足以看出他在戰爭所練就審時度勢、迅速出擊的本領。

李世民爲唐朝征戰初期,此時李淵還未當皇帝,李淵霸業是否能成功很難說,李世民連性命都難以保住。因此,必須奮死一拼,不斷取得戰爭的勝利纔能有“生”的希望,所以那時李世民對太子、皇帝還不敢奢望去想。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第2張

615年,李世民參加左屯位將軍雲定興的軍隊,前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開始在戰爭中打拼。616年,李世民隨父多次出征,平定山西境內各種叛亂,並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

617年,李世民建議李淵在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爲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並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滅隋成功。

618年是一個關鍵年份,也是李世民心理轉變的一年。這一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建唐稱帝。此時的太子是其兄李建成,此後李世民爲鞏固唐朝繼續征戰,而李世民是爲自己而戰,因爲只有不斷取得戰功,才能保全自己。李淵還答應李世民,將來國家統一後,就立李世民爲太子。李世民也意識到,他可以統兵並掌握兵權,就有機會爭儲。

從618年開始,李世民親自參與了四場大的戰役。一是破薛舉,在淺水原之戰中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西部對唐朝的威脅。二是擊敗宋金剛、劉武周勢力,收復並、汾失地,爲唐朝解除了北方的威脅。三是虎牢之戰中,李世民一舉殲滅了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這兩大中原割據勢力,使唐朝在中原鞏固了統治權。四是消滅竇建德殘餘勢力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勢力,爲唐朝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也正是在這些戰爭中,李世民練就了把握“機”的能力,也順勢拉攏了自己軍事勢力,爲奪權奠定了基礎。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第3張

二、忍:尋找機會

李世民戰功赫赫被封爲秦王,此是他面臨着一個很大危險,那就是來自兄長李建成太子黨的勢力。無論誰當太子,都不可能看着兄弟擁有強大勢力,否則會威脅自己儲位和未來的皇位。

此時李建成出擊了,他不斷通過李淵,把李世民身邊的能臣良將調出,名義以出兵爲由,實際上就是剪除李世民身邊的勢力。而李世民也只能忍着,因爲他無法拒絕此事。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李建成未來當皇帝已經板上釘的事了,因此李建成身邊也不斷聚集力量。李世民面對這種情況,他只有選擇忍耐,因爲只有忍才能等到機會。這也是戰爭中“機”,也是長期戰爭練就的本事。

據史料記載,李建成不斷詆譭李世民,而李世民也只能一次次忍受。如果不忍受,就必然起事端,李世民那時還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成功爭儲。

比如李淵的張婕抒家裏田地問題,也對李世民不滿,還有尹德妃父親欺負杜如晦的事,這些李世民都在忍耐着。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第4張

三、狠:求生慾望

李世民長期征戰,手下有許多親近的謀臣和武將,其中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就是兩位響噹噹的人物,當然還有其他人員。

但在爭儲的過程中,李世民也意識到如果一味的忍讓,或許並不是保全自己的好方法。將來李建成繼位後,必定對李世民動手,而且李世民身邊的人員也會遭殃。因此在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的死諫之下,李世民下決定要發動一場政變。

讀史料,我們會發現,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李世民在等待機會,這種時機來早了不行,來晚了也不行。

於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在政變中,殺死兄弟二人。要知道他與李建成、李元吉都是一母所生。但皇位面前無親情,已經是一個不變的規律。

有人說李世民在政變中太狠了,面對親兄弟,爲什麼要殺死李建成,完全可以囚禁。其實李世民的狠也正是他性格所致,也可以被逼所至。

古人講“慈不掌兵”,要知道李世民是一員武將,在戰場上無論對敵方還是手下兵,不能有半點仁慈,否則就會失敗,性命也丟了。可見李世民早已將李建成等人當成了敵對方,必將殺死李建成。就連李建成後代也沒留活口。

這都是人在面臨生死前的一種必然的反應。李世民不殺死李建成,那李世民必死無疑。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第5張

四、急:欲求穩固

李世民當皇帝后,他禮賢下士,就連李建成的人他也拉過來使用,這一點被人認爲李世民很寬容。其實李世民在這一點上還有一個着急想法,那就是急於建功,他要把唐朝建設強大,才能遮住“玄武門之變”的污點,當然鞏固自己的統治。

李世民期間既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也不斷對外用兵。因爲,此明唐朝足夠強大,只有不斷用兵,掃平周邊的外族勢力,才能鞏固自身的統治。

是什麼使李世民最終問鼎帝位?李世民是什麼樣的性格? 第6張

但李世民在選儲上還是失敗了,他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傳統,立李承乾爲太子,但李承乾沒把握住自己,被李世民廢黜,隨後李泰也露出爭儲行爲,也被李世民果斷清除。因爲李世民是過來人,他知道兄弟爭儲的後果。也正是在這種着急的心態中,李世民選定了李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