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心中“唯一”欺騙了他43年,死後發現真相仍不忍賜罪!

本文已影響2.03W人 

乾隆心中“唯一”欺騙了他43年,死後發現真相仍不忍賜罪!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隆最器重的漢臣是誰?有人認爲是劉統勳。劉統勳在乾隆朝位高權重,深受重用,其去世時,“上(乾隆)臨其喪,見其儉素,爲之慟。回蹕至乾清門,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

乾隆將劉統勳當作股肱之臣,又讚譽其爲“真宰相”,可見劉統勳在他心中地位之高。不過,劉統勳雖受器重,但只能算最受器重的漢臣之一,而不是“唯一”。這位“唯一”另有其人。

此人才學非凡,二十三歲便高中狀元,從此平步青雲,四十一歲便已升任兵部侍郎(從二品),四十六歲便已是軍機大臣。其後,他的仕途更是如同開掛,才五十多歲的年紀,便已升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正一品)。那麼,此人究竟是何許人也?

乾隆心中“唯一”欺騙了他43年,死後發現真相仍不忍賜罪!

他正是乾隆朝名臣于敏中。于敏中的名氣雖不及劉統勳,但他在乾隆朝的仕途,卻連劉統勳也難以望其項背。除了歷任各類顯赫要職,于敏中還有兩項殊榮,連劉統勳也不曾擁有:一是乾隆朝漢臣首揆執政最久者,二是死後入賢良祠。

乾隆曾如此評價于敏中,“大學士于敏中自辦理軍務以來,承旨書諭,夙夜殫心,且能鉅細無遺,較衆尤爲勞頓”,因此,無論在朝還是巡幸在外,乾隆總是攜帶于敏中同往,君臣兩人須臾不可離,乾隆甚至對他無話不談。當此之時,即使三尺童子,亦知于敏中是權傾朝野的第一權臣。

然而,當於敏中死後,乾隆對於敏中的態度卻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指責他“實屬辜恩,非大臣所應有。若仍令濫邀世職,何以示懲?”遂撤回對其家人的一切封賞與特權。

那麼,于敏中生前死後,乾隆對他的態度爲何如此大相徑庭?原來,于敏中死後,於家發生了一件怪事,讓乾隆認爲于敏中欺騙了他四十三年。

乾隆心中“唯一”欺騙了他43年,死後發現真相仍不忍賜罪! 第2張

于敏中爲官,以清廉正直著稱,這也正是乾隆器重他的緣由。然而,于敏中死後,於家卻鬧出爭奪家產之事,其孫於德裕到官府控告其堂叔於時和侵吞其祖父在京資產。乾隆得知此事,連忙命大學士阿桂、英廉查辦。

查辦的結果,令乾隆異常震驚,勃然大怒,以清廉著稱的于敏中,其京中及原籍家產竟值銀二百萬兩。這筆鉅額家產從而何來?儘管乾隆朝已推行養廉銀製度,但乾隆想也沒想,便認爲于敏中鉅額遺產“非得之以正者”,並認爲他是個外示清廉內實貪婪的鉅貪。

但乾隆實在太喜歡于敏中,加之爲維護自身的顏面,不願讓世人知曉他被于敏中欺騙,於是決定低調處理。然而,事情遠遠沒有就此結束。

乾隆心中“唯一”欺騙了他43年,死後發現真相仍不忍賜罪! 第3張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浙江巡撫王亶望、陝甘總督勒爾謹及甘肅通省官員在捐監折收之中捏災冒賑的貪污大案敗露,此案涉及贓款達280餘兩白銀,乃乾隆朝最大的貪污案之一。經調查,乾隆認爲貪污案的元兇雖是王亶望,但始作俑者卻是于敏中,若非於敏中倡議開捐,庇護王亶望,王亶望豈能如此有恃無恐?

然而,或許是爲保存自身顏面,或許是真不忍嚴懲于敏中,乾隆仍然決定大事化小,於是下詔道,“念其宣年力久,且已身故,朕不忍追治其罪!”最後,乾隆只是將於敏中撤出賢良祠,以昭儆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