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現被盜明墓 揭開鄭和下西洋第二大謎團

本文已影響5.77K人 

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航程之遠、聲勢之大,在此前無人能及,從而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增強了我國的影響力。關於其航海之行,除了次數之多、規模之大讓考古專家非常感興趣外,留下的衆多謎團也吸引了許多專家跟學者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南京發現被盜明墓 揭開鄭和下西洋第二大謎團

網絡配圖

其中的第一大謎團莫過於下西洋的目的,有人說是爲了傳播中華文化,增強大國影響力;也有人說是爲了探尋各種寶藏,發現未知區域;還有人說是爲了尋找在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有人支持,所以一直沒有定論。

南京發現被盜明墓 揭開鄭和下西洋第二大謎團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二大謎團就是當時明朝的海軍實力如何,與歐洲海軍相比,到底誰強誰弱?這個問題一開始也存在各種爭論,但後來隨着南京一座太監墓的發現挖掘,事情便有了確定的答案。

這座太監墓並不是鄭和的陵墓,而是一個名叫洪保的太監的墓,被發現時已經遭到多次盜挖,但考古專家還是從中找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洪保在65歲時給自己刻的壽藏銘。

南京發現被盜明墓 揭開鄭和下西洋第二大謎團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銘文中可以知道:洪保與鄭和都是雲南回族人,被俘至南京後做了太監,後來鄭和下西洋時,洪保是副手。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當時明朝所造木船排水量達到千噸,鄭和乘坐的“大福號”巨輪,排水量更是達到了2500噸。

專家們得知這一信息號,都非常激動,要知道100多年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所用船隻的最大排水量,也不過1000多噸,所以當時的明朝海軍實力與歐洲海軍實力相比,到底孰強孰弱,也就一目瞭然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