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本文已影響2.07W人 

清代的大軍人數,所達到過的最大規模是多少?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一個國家的大軍的人數多少,不是統治者想有多少就有多少,是受很多因素制約的。

一般來說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人口基數,二是國家財政收入,三是國家當時所處的國內國際環境。

我們瞭解,大軍的一般士兵由男性組成,雖然有木蘭從軍和穆桂英掛帥的故事,真正上戰場還是男子。

不但是男子,而且還必須要壯年男子,兒童和老年人是不能上戰場的,那叫老的上不了馬,小的拉不開弓。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強壯年男子的數量受人口基數限制,他不是工人做鞋子,想做哪個尺碼的鞋,優先生產就可以了,取決於自然規律。

大軍多少,還要跟國家的財政收入掛鉤。

因爲軍人要發軍餉,軍人要吃喝拉撒、進行訓練都需要產生費用。

有那麼多大軍,就要有相匹配的武器裝備,也需要投入。

而且武器裝備是會老化的,需要時常更新,同樣需要投入。

所以說,沒有經濟實力,就沒有軍費,沒有軍費,就無法養活那麼多大軍。

在農耕社會,國家財政收入來源於農業,農業收入多少不僅取決於土地多少,還取決於勞動力多少。

都去當兵了,沒有當打之年的勞動力種地,生產力低下,百姓溫飽就解決不了,社會就會出現動盪。

所以大軍的人數不是隨意的,是要視情況而定。

而且一個國家如果長期處於和平時期,內部穩定,外部又有一個良好國際環境,大軍規模就不需要那麼大。

那麼,清代時期有多少大軍?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第2張

古代戶籍制度不健全,明末清初沒有人口普查,人口數量衆說紛紜,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

易中天認爲明末人口六千餘萬 ,趙文林、謝淑君認爲明代於1626年達到人口峯值,實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

何炳棣認爲1600年實際人口達1.5億 。

因爲沒有精準的人口普查,歷朝歷代中國的人口數量都是估計的。

直到清代快要滅亡的時候,才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口普查。

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定下時間表:1908年頒佈調查戶口章程;1909年調查人戶總數;1911年調查各省人口數。

最後得以彙總的各地上報人口總計6269萬戶,人口3.4億。

數據被民國學者認爲明顯偏低,但已經是意義重大。

古代的兵民比例是多少呢?

洪武二十一年,全國戶籍爲1065萬,人口爲5990萬。

大軍情況如下: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第3張

衛所分爲京營軍(保衛京師),有48衛,約28萬人。

地方衛所分爲九邊和沿海兩大類:九邊地區約170個衛,兵力超過百萬。

沿海有54衛、99所、巡檢司353處、烽堠997個,兵力約40餘萬。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正規軍的兵力已經達到191萬之多。

到了明末,國家局勢動盪,財政陷入困境,明軍連軍餉都發不出去。所以儘管內憂外患,卻養不起大軍。

崇禎時期,全國正規軍的數量在145萬左右。

那麼,明代時期的兵民比例是多少?

朱元璋統治時期,人口5900萬,大軍總兵力190萬左右,大軍人數占人口總數的3.%左右。

明末人口按照一億、兵力145萬,大軍人數佔全國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

那麼,清代時期全國大軍總兵力是多少?

根據《大清五朝會典》的記載,清代乾隆年間,駐京八旗和駐防八旗總兵力約15萬人;全國綠營共六十六鎮,總兵力將近六十五萬人。

總兵力爲80萬人。

甲午戰爭時期,中國大軍名目複雜,很難找到確切的統計,但總數應沒有超過100萬。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第4張

看到這個數據之後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清代時期大軍總兵力太少了。

清代統治時期,全國人口增長很快。

公元1700年有1.5億左右,1779年即達到了2.75萬,突破2億大關接近3億,1794年就達到了3.13億,1834年人口突破4億大關。

而清代兵力,始終原地踏步,沒有增長,士兵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只有0.25%,比例比明代低了6倍,總共規模也就是百萬左右。

爲什麼清代兵力一直這麼少?

清代是滿族建立的,滿族是少數民族,人口基數少。

明末時期,滿族人口不過百萬,大軍在15萬左右。想要戰勝人口是自己百倍,兵力是自己十多倍的漢族政權,只有精兵。

在決定後金命運的薩爾滸之戰中,明代投入的兵力是11萬人,後金只有6萬多人迎戰。

明清之間的另一場關鍵戰役鬆錦大戰中,明軍投入兵力高達13萬,清軍投入的兵力少得可憐,只有5萬人參戰。

但是清軍勢如破竹,明軍兵敗如山。

因爲漢族是農耕民族,滿族則是馬背上的民族。

從宋代開始,農耕民族就一直受遊牧民族欺負,戰鬥力不能相提並論。

滿族人騎射技術超羣,讓農耕民族甘拜下風。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第5張

明末清軍唯一忌憚的大軍,就是關寧鐵騎,足以說明騎兵的素質,在冷兵器時代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清軍入主中原,讓他們自信心爆棚。統治者認爲,八旗兵可以以一當十。

既然15萬清軍,可以將150萬明軍打得滿地找牙,丟盔卸甲;全國保持15萬大軍,完全可以維穩,讓大清江山千秋萬代,根本沒有必要養那麼多大軍。

至於那些綠營兵,朝廷原本就沒有抱太大希望,就是讓他們扮演地方警察的角色,以漢制漢的。

因爲滿族是少數民族統治,也不敢養活一支規模龐大的漢族大軍,擔心他們犯上作亂,毀掉大清江山。

擴充八旗兵吧,滿族人口不多。

發生在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戰,初期的時候清政府投入了3萬兵力。

第二次金川之戰,乾隆調兵遣將、大兵壓境,兵力不過8萬。

清緬戰爭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清廷總兵力也不過13萬人。

但其中一半是民夫、輔兵、後勤部隊,真正準軍事部隊,僅7萬人而已。

中俄雅克薩之戰,清軍甚至只派了2500人。

人數是八旗兵4倍的綠營兵,戰鬥力非常差勁。

清軍剛入關的時候,綠營兵打漢人槓槓的,一旦對外,就沒有了本事。

在乾隆年間進行的關鍵戰役中,很多是綠營兵被打得捧頭鼠竄,乾隆迫不得已纔派兩廣總督福康安率領八旗兵上陣。

只是到了雍正時期,綠營兵在年羹堯和嶽鍾琪的率領下有了出彩表現。

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風光不再,不得不靠地方團練湘軍淮軍來力挽狂瀾撐場子。

也正是從這時候起,清代所依賴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戰鬥力江河日下,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時候形同虛設。

滿清建立清朝之後 清朝軍隊最大規模是多少 第6張

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一個國家沒有一支強大的大軍,離它滅亡的日子還會遠嗎?

有人說清代晚期有近千萬大軍規模,這一點根本不現實,不是沒有兵源(二戰時德國8000萬人口就動員了近千萬大軍,蘇聯一億多人口也動員了1000多萬人口)。而是沒有養活這支大軍的軍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