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本文已影響9.86K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三眼花翎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喜歡看清宮劇的小主們都熟悉一個劇情:大臣立功了,侍候主子高興了,皇帝總是會故作斟酌後回身:賜某某雙眼花翎……這就意味着大臣被加官進爵了。可是,不知了解這雙眼花翎的人有多少,爲什麼是雙眼不是單眼或者不是三眼呢?這不是隨皇帝喜歡,因爲不同的眼數,裏面的說法可多了去了,下面我們不妨掰開了細說一番。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花翎:大清朝特別的官帽冠飾,不同的顏色,不等的眼數,其意義也不同

花翎,是大清朝獨有的特別官帽裝飾品,或者說冠飾。其實就是孔雀翎做成的,在我們看來就因其羽毛多色,圖它個顏色豔麗吧。

不過,大清朝對此非常看重,同樣是孔雀毛,但被他們細分之後,其意義就大不相同了。可以這樣說:一根孔雀翎就是一張行走的名片,你是什麼人物,人家通過它一搭眼就明白了。

當然,冠翎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材料的,那就是鶡鳥羽毛被染成藍色後的樣子,清朝人稱之爲藍翎。這藍翎當然不能與花翎相提並論,因爲清朝有規定,凡是六品以下的官員必須用這種藍翎,再往上的才能戴花翎。

只不過花翎雖然都是孔雀翎做的,可因爲“暈目”數量不同,其等級也不一樣。什麼叫“暈目”?白話講就是孔雀翎上的圓圈,類似於眼狀的那個圓,清朝官方稱之爲“眼”。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第2張

於是,官帽上因爲“眼數”的不同,其品級自然不同起來。沒辦法,這就是規矩制度,花翎的眼數在大清帝王眼中意義重大。

其中,一眼花翎,又叫單眼花翎爲單枝孔雀尾翎,長約36釐米的樣子,被插於五品以上內大臣、前鋒營以及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的帽子上。

另外,這些人還不能是漢人,他們必須是滿洲正白旗、正黃旗、鑲黃旗這樣“上三旗”子弟。這應該是大清朝廷堂上最多的冠飾,畢竟雙眼與三眼花翎那就太少了。

雙眼花翎長約33釐米,爲兩枝尾翎續疊後露出翎毛尾部兩個明豔的翎眼,戴於官帽後方。這是爲皇親貴族的特別冠飾,比如宗親、藩部被冊封的公爵宗親、庶出公主的老公(即和碩額附)。

只不過,這些人雖然可以戴雙眼花翎,但並不意味着隨便就可以戴。一是要有了相應的等級與身份,二就是那些宗親必須要在年滿十歲之後,經過騎、射考試,合格了才能佩戴。

最後就要說說三眼花翎了,因爲戴的人太少,所以就格外讓人關注。三眼花翎是清朝除了皇帝之外最爲尊貴的人物才能佩戴的,反正最高等級也就是到三眼花翎了,是不是有種官至封無可封的感覺?

戴三眼花翎的人要麼是立了大功的臣子,要麼是皇室貝子,再就是嫡生公主的老公(即固倫額附),其他人,管你是富可敵國的權臣和珅,還是皇室中的郡王親王,多少錢你也買不到,這就叫資格。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第3張

清朝歷史上有幾個人被賜了三眼花翎,他們是什麼人?爲何被賜三眼花翎呢?

大清朝在世267年,據說除去皇家自己人之外,真正被皇帝賞賜三眼花翎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絕對的屈指可數。

對,就是隻有七個人獲此殊榮。這平均一下的話,就相當於三十七八年才封一個,是不是夠稀缺?那這七個人都是什麼人?又憑什麼這麼幸運呢?說起來也算是清宮劇中混得極熟的人物了。

第一個就是富察·傅恆。這本就沒什麼可說的,人家不但身份高貴,出身滿洲鑲黃旗,而且還有一個被封爲孝賢純皇后的姐姐。當然,這都是外因,主要人家戰功赫赫,大金川之戰、準葛爾叛亂、清緬戰爭,哪一次人家不是衝鋒在第一線呀。乾隆給人家三眼花翎也算實至名歸吧,不服不行的。

第二個,當然就是傅恆的兒子福康安了,他是出生後被賜爲貝子的命,戴個三眼花翎水到渠成。不過,福康安戰績也極高,什麼甘肅回民起義事件、臺灣林爽文事件、苗疆、廓爾喀等都有他的份,可算是憑資格戴官帽的人。

第三個是乾隆紅人和珅的弟弟和琳,爲正紅旗出身,參加了廓爾喀戰事,軍功至高,所以被賞賜了三眼花翎。關於這一點,想來和珅一直很受傷吧。

第四個是蒙古正白旗出身的長齡,在白蓮教起義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另外還主持了平定張格爾叛亂的工作,從而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

第五個有點意外,禧恩,本身就是皇家成員,是睿親王的次子。這其實也很可悲,嫡長子生下來就可以繼承父親的爵位,而他只能憑自己的能力去打拼了。但人家也挺爭氣,因爲平定了湖南瑤族的叛亂事件,從而也成了三眼花翎的佩戴者。

第六個清末大臣李鴻章,作爲輔政大臣,他做的事情很多,自然功績也越累越高。當年老佛爺也是在賞無可賞的情況下,給了他三眼花翎的榮耀。這也算是漢人中第一份的恩龐了,前兩百多年從沒有一個漢人有此殊榮。

最後一個也是個漢人,徐桐,感覺這算是清末時期矮子之中選將軍的結果。他做了什麼實在沒的可說,但人家會“說話”,會看眼色,讓老佛爺各種喜歡。於是,三眼花翎便被人家一張巧嘴哄到手了。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第4張

不過是枝花翎,爲何皇帝總是“捨不得”賜賞臣下,這裏面有什麼說法嗎?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不解了:不就是個三眼花翎嗎?又不是封王賜地,羽毛多的是,拿去裝飾就是了,清朝皇帝幹嘛這麼小氣?

這可能就是文化圖騰的意義了,花翎就是根羽毛不假,但它代表的意義不同凡響。自從清朝有了這花翎冠飾,反正就造就了很大一批嚮往之人。據說當年攻打臺灣,一手促成康熙統一臺灣的大將施琅,在面對皇帝“靖海侯”的賞賜時,就力辭爵位而提出了要佩戴花翎的要求。最終,康熙大方地“特旨許之”單眼花翎。

按理說,這花翎不過就是一個裝飾品,當不得吃當不得喝,可就是因爲皇帝越不給,大臣們就變成了“物以稀爲貴”,總是想方設法地去獲去了。

可話又說回來,大臣們是得不到的東西纔是好的,那皇帝爲啥這麼捨不得賞人呢?其實理由也不難理解:資格。

對,還是資格這兩個字限制了三眼花翎的擴散。皇家最爲看重的就是一家獨尊的現實,如果全天之下皆與皇帝爲本家,皆是宗室之後,那天下成什麼了?

除了這一點,人們必須要明白一個現實:九五之尊的身份是獨一份的,那是因爲地位擺死的。三眼花翎同樣如此,它之所以貴重,難得,也是因爲地位限制才導致的。如果皇帝不那麼愛惜三眼花翎,隨便就拿來賞人,恐怕也就失去它的意義了。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第5張

所以說,這就是一種圖騰作用,不同的東西它代表着不同的意義,不同的人就只能按不同的等級來擁有。就好比藍翎來說,爲什麼會選用鶡鳥羽毛,是因爲這種鳥生來就好鬥,好勇,是專門用來打鬥的物種,將它賜給六品以下的侍衛、軍官等人,不就是很貼切了嗎?

三眼花翎也是如此,但貴重的人不能滿大街都是,假若滿朝都是戴着三眼花翎的大臣,動不動就有人擡出自己的“資格”來說話,皇帝恐怕就要擔心自己的天下了。

據說後來清末缺錢的時候捐官買翎之風甚重,藍翎只要幾百兩銀子就可得,而花翎則要高達七千兩實銀。至於三眼花翎嘛,還真沒有記載說賣過的事。想一想,國家都要亡了,人家也不肯賣的羽毛,那就不是單純意義的冠飾了吧?

非自家人,不可得。這就是三眼花翎在皇帝眼中的地位,那些異性大臣的三眼花翎,不過是一種刺激,他是在引誘着別人爲自己國家賣命、比拼才扔出的誘餌而已。

清朝三眼花翎到底有多難得 兩百多年裏只有七個人獲得 第6張

看到這裏相信你也就明白了,並不是說什麼東西越不可得就越好。事實上,有些事不能較真,比如其他大臣,一輩子也沒有得到三眼花翎,不是也活成歷史了嗎?爲着身份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去爭,去鬥,實在沒意思,還是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吧,你說呢?

參考資料:《清代官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