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本文已影響2.49W人 

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爲什麼秦孝公會送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戰國初期,秦國遠沒有魏國強大,秦獻公爲了提高國力,發動對魏戰爭,奪取河西之地函谷關,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最後失敗,秦孝公採取示弱姿態,把河西之地讓給魏國,然後招攬人才,壯大國力,在戰國末期稱雄。

戰國初期,魏國是天下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地位是絕對的霸主,與其相鄰的諸侯各國深受其害;在這些諸侯國當中,秦國是受害最大的國家。在秦景公的時候秦國發生了內亂,本來應該繼位爲下一任秦國國君的嬴師隰被迫出走,秦國陷入了混亂。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此時魏國正好進行了李悝變法,國力迅速提升,爲了拓展國家領土開始壓榨秦國並且吞併了崤山以東地區,之後魏國的歷代國君都致力於消滅秦國或者將秦國趕回隴西重新做半農半牧的部落。秦獻公的幼子秦出子的時候朝堂之上就曾經因爲秦國的去向爭得頭破血流。

實際上,在戰國初期的時候,魏國已經接近將秦國吞併,秦國在剛剛成爲諸侯國的時候,有着近兩千裏的土地,但是到了戰國初期,只剩下800裏秦川還勉強算是秦國的領土,而剩餘的絕大部分都已經被魏國吞併,所以每一代的秦國國君都希望能夠將河西領土奪回來。因爲在河西之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函谷關。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第2張

請函谷關一直都是秦國的門戶,如果函谷關一直在魏國手中,就相當於秦國已經對六國敞開了大門。但是,秦國的歷代國君雖然都有着這樣的願望,但是無奈秦國和魏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太大,這個願望一直都沒有實現。不過,這樣的局面在秦獻公的時候有了改善,這個秦獻公就是我們上面說到的因爲秦國內亂而被趕出去的嬴師隰。

可是秦獻公也在於魏國的戰爭當中受傷身亡。令人不解的是,秦獻公死後,他費盡心思發動戰爭奪回來的河西之地,又被他的兒子秦孝公拱手讓給了魏國,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秦孝公這樣的所作所爲呢?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第3張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那個時候的秦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國內的制度與以之前半農半牧的部族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秦獻公之所以能夠奪回河西之地,靠的是發動戰爭。但是接連幾次的戰爭已經消耗了秦國絕大部分的國力,在最後那場戰爭當中,雖然秦軍取得了勝利,甚至還俘虜了當時魏國的丞相公叔痤,可是秦獻公也因爲那場戰爭身亡,秦國在本身就不富裕的前提之下又經歷了國喪,整個國家更加的貧弱不安定,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再也經不起任何的一次失敗,如果繼續對魏國發動戰爭,戰場之上的勝負難以預料,如果秦國失敗,就得給魏國割地賠款。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第4張

這就表明,秦國所剩無幾的家當要拿出絕大部分交給魏國,那麼以後也就只能退回隴西繼續做他的半農半牧的部族了。其實秦獻公之所以企圖通過戰爭收回河西之地,就是爲了能夠奪回函谷關然後進行封關修養,讓秦國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所以,秦獻公計劃更加註重的是戰爭之後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說,當下的秦國更加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發動戰爭,所以,爲了能夠避免兩個國家繼續爭鬥,秦孝公就必須拿出誠意,甚至需要擺出一個弱者的姿態。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第5張

所以這其中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爲了能夠讓魏國相信秦國的和平之心。秦獻公在位的時候發動了幾場戰爭,讓聞名天下的魏國軍隊節節敗退,把魏國佔領的秦國國土收回了大半,這是讓魏國不能夠忍受的恥辱。而在當時的天下,每個人都清楚函谷關對於戰爭形勢走向的影響,所以秦國奪回了函谷關的情況之下,魏國絕對不會放任秦國就這樣休養生息,所以如果想要魏國真正的相信秦國的休兵政策,就必須拿出絕對的誠意,就必須要擺出絕對弱者的姿態。因此,秦孝公經過深思熟慮,無奈之下,只能將自己父親奪回的河西領土有拱手讓給了魏國,目的只是爲了讓魏國能夠對秦國罷兵,給予秦國民衆休養生息的機會,給秦國留出能夠招攬人才的空閒。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無奈之下的最好的選擇,因爲當時的魏國實在是太過於強大,強大的國家實力可以讓他們承受很多次的失敗,這與戰國末期秦國發動滅國戰爭時的國家形式非常相似。在戰國末期,秦國在消滅楚國的戰爭當中蒙受了巨大的失敗,當時,秦國軍隊20萬士兵死傷過半,秦軍的絕大部分重型輜重丟失,秦軍蒙受的是商鞅變法之後的一場最大的失敗,但是因爲秦國國內的強大聚合力和國家實力讓他幾乎沒有任何的喘息機會就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滅國戰爭。

爲什麼秦獻公拼命奪保河西而秦孝公卻送人了呢 這裏面到底發生什麼 第6張

秦王嬴政派遣王翦帶領秦軍60萬南下滅楚,但是楚國卻不一樣,楚國在蒙受一次失敗之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可是魏國卻不一樣,哪怕這個國家經歷十幾次這樣的失敗,都不會傷到他的元氣,所以,秦國在與魏國的戰爭當中,無論秦國是勝是敗,吃虧的都是他自己。所以秦孝公看到這一點之後,放棄了對於河西之地的爭奪,就在秦國的固有領土上進行休養生息。

事實證明,秦孝公這樣的政策是非常奏效的,秦國和魏國罷兵之後,秦國向天下廣收賢才,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商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進入秦國的。之後,秦國進行了戰國時代最佳徹底的一場變法,讓秦國的國力迅速的強大起來,也讓戰國的格局徹底改變。不知道,後來魏惠王在秦國的壓迫之下求生存的時候,有沒有後悔過自己當初的行爲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