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莎之辱是什麼?卡諾莎之辱的結局如何?

本文已影響3.32K人 

卡諾莎之辱一般指卡諾莎之行。亨利四世想要他的土地,推行自己的意大利政策,於是作爲迴應有了著名的“卡諾莎之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展開雙臂,使全身呈十字形,向教皇淚流滿面地懺悔自己的罪過,然後呈上自己服從教皇權力的保證書和宣佈撤銷關於廢黜教皇法令的命令書。教皇並不滿意,他嚴厲地訓斥亨利四世,歷數他的種種罪行。

亨利四世一一點頭認罪。看到曾經趾高氣揚的國王可憐到如此地步,在場的貴族和神職人員紛紛請求教皇赦免亨利四世。

卡諾莎之辱是什麼?卡諾莎之辱的結局如何?

教皇格列高裏七世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兒子直到讓亨利四世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後才恩賜給這位懺悔者一個赦罪的吻,他同意不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但是仍不恢復其國王的權力;在教皇和瑪蒂爾達女伯爵等人的見證下,亨利四世被要求寫下效忠教皇的誓詞並宣誓。

後續

亨利恢復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平息以魯道夫爲首的諸侯反對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逐一告滅。

格列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於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破門律),開除其教籍。亨利亦再度宣佈廢黜教皇,並任命一名敵對教皇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揮戈南下進軍羅馬(1084年),準備以武力血洗“卡諾莎之辱”。

亨利四世成功地佔領了羅馬,在那裏由僞教皇克萊芒三世加冕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格列高利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

格列高利七世在孤獨中客死意大利南部的薩萊諾(1085年)。亨利四世很快面對着新的挑戰叛亂,繼任教皇維克托三世聯合帝國諸侯攻打亨利。

1105年,亨利四世被推翻並遭到囚禁。後來,亨利逃往列日,並在那裏去世了,新任教皇帕斯卡爾二世下令不得爲亨利四世舉行葬禮。教皇與國王的權力之爭並沒有結束,雙方的繼承者仍然各不相讓,鬥爭又持續了十多年。

1122年,在德意志西部的沃爾姆斯城,羅馬教皇和德意志國王共同簽署了《沃爾姆斯協定》:皇帝無權直接任命德意志境內的主教,而是在有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況下,由教士自己選舉產生;主教的政治權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權力由教皇授予,神聖羅馬帝國的至尊是羅馬城的教皇,而皇帝淪爲二號人物。

在教皇認可了其國王地位之後,亨利仍然希望打消教皇與德意志封建領主們會見的念頭。而在格里高利這一邊,雖然並未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卻已結結實實地羞辱了亨利一番。然而,封建領主們卻認爲,教皇恢復亨利國王地位一舉是對他們的背叛,因此不再把教皇視作自己有價值的盟友。

卡諾莎之辱是什麼?卡諾莎之辱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倫巴第的貴族們卻持相反看法:他們認爲國王未能保護教會免遭格里高利這位野心勃勃的危險人物的荼毒,而是遭受了一次嚴重羞辱,因此“卡諾莎覲見”得不償失。總體上來看,雖然亨利的政敵們的地位遭到了削弱,但他在支持者中的聲譽也遭到了損害,政治生命遭到了一次嚴重挫折。

不用多久,事實便證明他這次受辱並未換取到什麼東西。因此,卡諾莎覲見不僅被當時的人們視作一次難堪之行,直到今天仍不時被當做強權人物委曲求全的例證而頻頻談及。奧托·馮·弗賴辛曾經寫道,教廷通過把這位羅馬國王視作普通意義上的違法犯科者而不是極具權勢的統治者,一舉摧毀了亨利四世的帝國。

亨利四世確實沒有嚥下他受到的恥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並使諸侯沒有藉口反對他之後,他迅速討伐叛亂者。諸侯們已經選出了一個新國王:士瓦本公爵魯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幾個敗仗之後,將魯道夫抓獲,並砍下了後者的一隻手。

格列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於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破門律)。亨利亦再度宣佈廢黜教皇,並任命一名敵對教皇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進軍羅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佔領了羅馬,在那裏接受了僞教皇克萊芒三世的加冕。

格列高利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里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